《山東李青山》是清代文學家計六奇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山東李青山
- 作者:計六奇
- 創作年代:清代
- 出處:《明季北略》
- 作品體裁:散文
《山東李青山》是清代文學家計六奇創作的一篇散文。
李青山(1904—1978),二人轉演員。祖籍山東省萊陽,生於吉林省舒蘭。因家境貧困,十五歲拜二人轉老藝人張相臣(藝名“大玻璃棒子”)為師學藝,在吉林、黑龍江各地走鄉串屯,以賣唱乞討為生。及至十八歲已成為著名的唱手,三十歲以前唱上裝,藝名“大金鑲玉”,三十歲以後唱下裝,藝名“大機器”。曾被同行和觀眾譽...
《山東李青山》是清代文學家計六奇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山東李青山 壬午正月,山東盜平,擒李青山入京。青山本屠人,乘機嘯聚數萬人,屢寇兗州,山左騷動,兵部侍郎張國維單騎詣營撫之,青山出不意,大驚,叩頭乞降。國維察其非常,還部選將士疾馳,給事范叔泰、魯府左相俞起蛟拒戰,擒青山,盡降其眾。國維...
李青山 李青山(1927年8月-1947年7月),男,山東省德州慶雲人。生前為慶雲縣二區區隊戰士。1947年7月在慶雲犧牲。人物生平 生前為慶雲縣二區區隊戰士。犧牲情況 1947年7月在慶雲犧牲。
李青山 李青山(1917年4月—1947年12月),男,山東省利津縣人。第4縱隊11師31團2營1連戰士,1947年12月犧牲于山東省歷城縣城。人物生平 第4縱隊11師31團2營1連戰士。犧牲情況 1947年12月犧牲于山東省歷城縣城。
民國人物。廣饒縣小張鄉太河村人。他20歲時,靠販賣私鹽為生。“七七事變”後,糾集百餘人,拉起隊伍。後編入李寰秋的“抗日自衛團”,任第一大隊長。1938年10月,改編為國民黨山東保全十六旅,任第一團團長。1940年,率部投靠日軍,編為警備二團, 駐毛王村。1942年11月5日,去張店參加日本司令蟠井舉行的...
李青山,男,1960年11月生,山東騰縣人,畢業於保全學院。系青海省硬協理事、黃南書畫攝影協會會員,中國律師報社會員、世界奇絕書畫社理事、江都書畫院理事、首屆祖國頌書畫大賽編委會授予“國際金獎藝術家”稱號等。筆名:凌霄。曾於一九七七年至今期間,多次參加過當地及外省市、國外等書畫展,並為同仁地區做了一點...
梁山青山書院是在2014年完成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青山樹碑立傳的基礎上於2015年7月經政府主管部門批准設立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屬文化與社會服務類民間非營利公益組織及文化研究與傳播機構,登記註冊號:52370832MJE546702R。書院以梁山乃至山東歷史文化資源為依託,奉忠義精神為立院之本,堅持弘揚優秀民間傳統文化和開展文化...
李青山,1896-1937,抗日英雄,信仰共產主義。個人簡介 1896-1937,原名李青山,又名忠義,號丹忱,武城縣老城鎮祝官屯村人。經歷 幼年隨父母逃荒肇源,後到扶餘,不久委身綠林,報號海青,亦稱海東青。1925年為吳俊升收編,委為營長,賜名李忠義。因人命案入獄,馬占山當省主席時,釋放出獄,命他招兵擴軍,委為...
作為一名破產企業職工,雖然經濟條件非常有限,但卻始終堅守在民間公益文化建設第一線, 2015年7月創辦梁山青山書院和山東忠義文化傳媒並籌建了當地第一個民間國學講堂和公益圖書室,多次組織地域和傳統文化公益講座及相關讀書研學交流活動。2017年組織舉辦紀念李青山起義375周年暨忠義文化研討會和書畫展及演講賽等活動,2019...
張景南、高竹筠等靠國民黨起家的人物,為形勢所迫,也帶領人馬投入了抗日的行列。1941年6月,國民黨魯北行署主任何思源,唆使其屬下周勝芳、張景南、成建基、李青山等勾結日偽,組成7000人的“剿共聯軍”,南北夾擊我軍,妄圖聚殲我軍於廣北地區。1944年4月,國民黨山東保全第十一旅旅長張景南被擊斃。
李青山 李青山(1904~1978)祖籍山東,生於吉林舒蘭。傑出的二人轉老藝人,二人轉十大宗師之一。幼年家貧,11歲開始給地主放豬,15歲拜老藝人張相臣為師學唱二人轉,在吉林各地走鄉串屯,賣唱乞討為生。18歲成名,藝名大金鑲玉、大機器。30歲以前,唱上裝,30歲以後唱下裝,長期流傳在東北地區的60多首民歌和200多...
煙臺行德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煙臺行德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於2015年05月29日成立。法定代表人李青山,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室內外裝飾裝修;裝飾材料、建築材料的批發、零售等。
始建於1982年,2014年青州八中與青州市實驗中學整體合併、成立了新的實驗中學,原青州八中不復存在。學校簡介 山東省青州第八中學始建於1982年,原址位於青州市雲門山北路1758號,當時定名為“益都縣城關中學”;1986年縣改市後,易名為“山東省青州第八中學”,屬全日制高中;1993年11月,升格為正科級單位; 2008...
梁山,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梁山縣城東南,由虎頭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黃山等七支脈組成,占地面積3.5平方公里。梁山,因處於古梁山泊,亦稱水泊梁山。整個山體氣勢雄渾,風光秀麗,加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山險水惡的自然環境,自宋代後,便成為農民起義軍紮營據守之地。山上山下遍布義軍遺址遺蹟及文化遺蹟。影響最大...
事業。曾在青州第十中學、濟南女子師範、山東省立師範學校任教。民國初年,因 傾其積蓄捐資興學,廣饒縣知事李傳煦及學界人士贈予他“為國儲材”匾額,山東 省公署授予他三等銀質獎章。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與廣饒縣中學的學生一起,組織 抗日救國宣傳隊。1942年,漢奸李青山以辦學為名,欲拉張立垣為其裝潢門面,...
駐山東日寇司令官,企圖乘八路軍主力集中在清東一帶之機,來一次遠途奔襲,一舉消滅八路軍主力,重建小清河防。之後,由日寇旅團長蟠井指揮日本侵略軍混成第六旅團,糾集青島、濰縣、壽光、臨淄、廣饒、利津等縣的偽軍7000多人,於10月10日分四路合圍了清水泊抗日根據地。這四路是:第一路:青島之敵於14日夜...
茹興禮、李青山以及女演員李改雲等。(6)當時在土山演唱漁鼓的有王教寅,在四海春與賀教蓮對書,後又請來翟教寅。另外還有張教鈞演唱漁鼓,李教峰和邱永春演唱“武老二”。戴復昌、張善仰說評詞《聊齋》、《三國》。八角鼓盲藝人盛司氏(女),楊金魁和部分玩友則在土山東頭遇仙亭茶館演唱。名家薈萃,興盛異常。
所屬地區:山東·濟寧·梁山縣 文化遺產名稱:梁山武術 遺產編號:Ⅵ-20 遺產類別:雜技與競技 梁山武術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梁山縣 遺產級別:市 淵源 梁山弟子 長期生活在梁山這片沃土上的人們崇尚武術,自古以來,民間習武之風盛行。素有“喝梁山的水,都會伸伸胳膊踢踢腿”之說。縱觀古今,在...
25李青山 山東魯能 1976 178cm77kg 守門員 中國 26 高堯 山東魯能 1978 185cm78kg 前鋒 中國 27宋黎輝 山東魯能 1976 184cm79kg 後衛 中國 28 王凱 山東魯能 1974 174cm70kg 前衛 中國 29 唐明 山東魯能 1977 178cm75kg 前鋒 中國 30鄧樂軍 山東魯能 1971 175cm70kg 前衛 中國 3...
暑假將盡,在返校途中,成肇基等在臨淄縣南臥石村發展該村青年教師李人鳳入團。相關事跡 民國17年(1928年),成肇基轉為中共黨員。同年被人告發,為避國民黨當局緝捕,於民國18年(1929年)1月與妻子王美德等由青島去東北。同年考入瀋陽第二工科學校,與山東省共產黨人楊一辰等取得聯繫,繼續從事黨、團工作。...
1941年6月,國民黨魯北行署主任何思源,唆使其屬下周勝芳、張景南、成建基、李青山等組成7000餘人的“剿共聯軍”,南北夾擊,妄圖聚殲八路軍山東縱隊於廣北地區。岳拙園率領的第三旅九團在廣饒東北的東、西水磨村,首先與敵接火,一舉將進犯之敵擊潰。接著,八路軍乘勝追擊,將來犯之敵趕向黃河以北,此戰消滅敵人...
當時在山東濟南或他地的王盡美、李廣義、胡信之、郭壽生、李之龍、李青山(膠濟鐵路張店站工人)等,都是在冊的北京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通訊會員。他們為山東各地黨團組織的建立起到了推動作用。主要任務 濟南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主要任務是組織會員讀書,舉行報告會。研究會每周六集會一次,有時舉行演講會,有時分組討論,...
山東人民出版社1956年出版。對明末清初膠東與魯西南兩地區的農民起義鬥爭情況作了較系統的介紹。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於七起義。較詳細地敘述了於七的身世、起義的原因、起義前夕的力量組織及兩度起義的複雜鬥爭過程;第二,榆園軍起義。對明末清初魯西南一帶“榆園軍”的名稱由來,李青山、馬應試、張七、任七等各...
杜濟民 (1923~1948) ,杜家莊人。民國25年(1936年) 入廣饒縣文廟國小讀書。人物簡介 “七七事變”後,輟學回本村國小任教。民國28年(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0 月,在本鄉負責青年抗日救國會工作。 民國29年(1940年),偽保全一團團長李青山在杜家莊修築據點。杜濟民組織民眾 夜間進行破襲, 使李青山無法...
為適應抗日戰爭的需要,當年10月,中共清河地委決定建立益(都)、壽(光)、臨(淄)、廣(饒)四邊縣委,並派山東縱隊副總指揮王建安再次到三支隊駐地央上村,傳達山東分局、山東縱隊《關於三支隊重大戰略問題的決議》,同時幫助整編部隊,督促向清水泊進軍,並決定楊國夫任三支隊司令員。1940年1月底,我八路軍在...
一支人民抗日武裝,很快發展起來,跟隨廖客標司令,編為山東抗日救國軍第五軍三中隊,轉戰於臨淄、淄川,在多次戰鬥中,孫鳳文負傷六十餘處,有彈皮留在身上。後來,受廖司令派遣,在鐵路北擴軍,孫鳳文奉命與延春成部隊編為第九支隊,孫鳳文任副司令員。不久,延春成部遭受國民黨反動派李青山和成建基部的突然襲擊...
文會館辦學40年,培養出的正式畢業生僅200餘人,人數雖少,但卻對山東乃至全國的新式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文會館畢業的學生有馮志謙、郭中印、連志舵、李星奎、王振祥、郭風翰、趙策安、張正道等人。師資力量 1864年,蒙養學堂時期,狄考文聘請了一位受洗入教的中國儒師教授經學,他親自教常識、算術,他的妻子教授...
許壽德(1912—1941),又名秋萍,1912年出生於山東省廣饒縣大營鄉項家村一個中農家庭。7歲入學,先後考入縣立高等國小、縣立初等中學就讀,1936年入濟南師範學習。1938年,輟學返鄉,組織了“小清河抗日救亡隊”,積極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1939年春,他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開展革命工作,發展黨員,建立黨的組織,...
崇禎末朝,山東“旱荒大飢”,“千裏白骨縱橫”(《明史紀事本末·中原群盜》),民眾紛紛揭竿反抗,張遇留出於階級局限,曾率兵剿殺起義諸軍。崇禎十四年(1641),張遇留同“犯城”的泰安“土寇”史東明作戰,擊破史軍。崇禎十五年(1642)正月,“李青山聚眾數萬,據梁山泊,……陷張秋、東平”(《明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