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關於保護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舊址的建議
2009年,在慶祝建國60周年並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4周年之際,我們應當認真回顧歷史,進一步深入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要加強對革命歷史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和建設。現在,就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史稱“岸堤幹校”)舊址的保護與建設,建議如下:
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的歷史和現狀
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舊址,位於臨沂市沂南縣岸堤鎮。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創立了抗日軍政幹部學校,1938年8月,從第二期開始隨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駐岸堤辦學。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史稱“岸堤幹校”),是山東大地上土生土長的“抗大”式的幹部學校,先後分五批培養了3000多名學員,培養了大量的政治、軍事、民運、財政等方面的幹部,為山東乃至華北的敵後抗日根據地輸送了大批的革命幹部,成為開闢根據地、建立革命政權、組織抗日武裝的有生力量。從此,“岸堤幹校”名揚四海,譽滿蘇魯豫皖邊區;岸堤,這個偏僻的山區小鎮也隨著幹校一起聲名遠播。1940年3月孫祖戰鬥結束後,隨著抗大一分校在山東安營紮寨,岸堤幹校併入抗大一分校,編為其第五大隊,開始了新的歷史。
老一輩革命家徐向前、羅榮桓、朱瑞、黎玉、郭洪濤等都曾在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簡稱“岸堤幹校”)指導革命工作、組織開展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後,徐向前元帥曾為岸堤幹校題詞“為抗日戰爭培養骨幹力量,對革命作出了貢獻”,郭洪濤同志曾為岸堤幹校題詞“岸堤軍政幹部學校培養大批優秀領導幹部,對創建發展山東抗日根據地發揮了重大作用”。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簡稱“岸堤幹校”)的歷史載入《中共山東黨史大事記》、《憶沂蒙》、《沂蒙烽火》、《沂蒙抗日戰爭史》、《烽火育英才——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建校五十周年專輯》等史志書籍中,入展中共山東省委黨史陳列館、沂蒙精神展等大型展覽。2005年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山東革命文化叢書》中,專門編著出版了獨立一冊的《革命幹部的搖籃——岸堤幹校》。
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舊址,曾於1977年12月列入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公布的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單位,但是,三十多年來,舊址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保護和修繕。1991年,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舊址一半以上的院落被劃為民宅,並將1938年時的重要建築進行了大面積拆毀。1997年,舊址院落剩餘部分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繕,建立了只有簡單陳列的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紀念館。但是,因管理不善、制度不健全、資金問題等原因,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舊址院落內,建築年久失修,傾圮滲漏現象嚴重,近年開展的局部修繕也需要科學合理的總體規劃,其中很多地面甚至被開墾成了莊稼地,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占滿了這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院落。這與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光榮的歷史、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地位是極不協調的,也與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紀念抗日戰爭的嚴肅性極不協調。
相對於有關解放戰爭紀念地的保護和建設,抗日戰爭紀念地的保護和建設則相對重視不夠,比如,濟南戰役紀念地、萊蕪戰役紀念地、孟良崮戰役紀念地等都得到了較好的宣傳與保護。因此,相對抗日戰爭紀念地的保護和建設,特別是對與中國共產黨有關的抗日戰爭紀念地的保護有必要進一步加強,這有助於認識民族矛盾,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作為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建立的培養抗日軍政幹部的重要機構,是體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展抗日戰爭活動的重要歷史見證。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舊址長期以來呈一片荒蕪廢棄之態,而與之僅有十餘里之遙的孟良崮戰役紀念地,卻在幾十年來得到了不斷的維護、保護和建設。這種情況是值得重視的。
保護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舊址的建議
鑒於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的光榮歷史以及落後的舊址維護現狀,建議切實重視並積極加強對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舊址的保護和建設,具體建議如下:
(一)落實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地位,加強制度建設和日常管理。
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舊址在1977年12月列入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公布的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單位後,在1988年建校50周年前夕勒碑紀念時當地卻誤刻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以致至今未予糾正,造成了嚴重的史實錯誤和名不正言不順的尷尬處境。建議依據1977年12月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公布的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單位名單,切實落實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舊址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地位。同時,明確紀念館管理機構和人員,加強制度建設和日常管理,真正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地位、資金、人員、修繕等方面予以配備和保障。還要在展覽陳列、文獻整理、歷史研究、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開展紮實有效的工作。
(二)恢復岸堤幹校院落規模,復建原有重要建築和景觀。
新中國成立後,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舊址歷經多次院落割劃和出讓,面積逐漸縮小,特別是1991年將一半以上的院落劃為民宅,並將1938年時的重要建築進行了大面積拆毀,砍伐原有古木,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和損失。為尊重歷史真實,建議恢復岸堤幹校1938年時的院落規模,復建原有重要建築和景觀,特別是政治部宣傳科建築、學員教室和宿舍等重要建築,同時保護此前作為廟宇時的古碑、古建築等文物。建議借鑑莒南大店的山東省政府舊址的保護模式,予以復建、保護和開發。
(三)科學規劃,合理建設,推動紅色旅遊文化的發展。
沂南岸堤,曾是中共蘇魯豫皖邊區、中共山東省委、中共山東省委黨校駐地,被譽為山東的“小延安”。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在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舊址先後興辦了岸堤完小、岸堤聯中、岸堤中心國小,成為成千上萬的岸堤人的共同的母校。同時,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數以千計的參觀者。2008年,中共山東省委黨校慶祝建校70周年之際,在《大眾日報》刊登岸堤幹校時的歷史圖片,再次明確前身為駐岸堤的蘇魯豫皖邊區黨校、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
為深入開展抗日戰爭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建議對岸堤幹校舊址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建設,推動紅色旅遊文化的發展。1997年在修繕時出現了破壞原有古建、亂用黃琉璃瓦、施工粗糙簡陋等問題。建議組織有關專家進行科學論證和規劃,邀請黨史、抗日戰爭史、地方史、建築與景觀設計等方面的專家和當地了解幹校歷史的老人共同參與,制定詳細的科學合理的總體規劃。同時,配合愛國主義教育,結合《沂蒙》、《沂蒙六姐妹》等影視劇的拍攝,開展影視外景地建設、旅遊產品開發和相關書籍編纂出版。此外,建議將岸堤幹校舊址作為中共山東省委黨校教育基地,當地政府與省委黨校聯繫合作,予以進一步重視和開發。
總之,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作為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建立的培養抗日軍政幹部的重要機構,是體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展抗日戰爭活動的重要歷史見證,是山東抗日戰爭史上光輝的一頁,應當予以足夠的重視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