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仁卿教授的帶領下,環境生態學方向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廣泛開展與國內外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積極倡導生態文明理念,服務于山東生態省建設實際,形成了以污染生態為基礎研究領域,濕地生態、生態恢復、植物生態和微生物生態為具體方向的發展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大學環境研究院環境生態學研究所
- 主管部門:山東大學環境研究院
在王仁卿教授的帶領下,環境生態學方向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廣泛開展與國內外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積極倡導生態文明理念,服務于山東生態省建設實際,形成了以污染生態為基礎研究領域,濕地生態、生態恢復、植物生態和微生物生態為具體方向的發展體系,
在王仁卿教授的帶領下,環境生態學方向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廣泛開展與國內外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積極倡導生態文明理念,服務于山東生態省建設實際,形成了以污染生態為基礎研究領域,濕地生態、生態恢復、植物生態和微生物生態為具體方向...
山東大學環境研究院組建於2003年11月,是學校直屬的科研與研究生培養的獨立單位。由我國著名環境科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文興教授擔任院長。研究方向 學科建設一直是環境研究院的工作重點之一。現設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環境化學、環境生物學兩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主要研究方向有:環境化學、...
山東大學生態學科已有80多年的歷史,在幾代生態學家的共同努力下,生態學科立足於暖溫帶植被研究,不斷開拓創新。現在,生態學科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逐漸形成了植被生態和暖溫帶植被優勢物種的生理生態、植物遺傳多樣性和保護生物學、土壤微生物生態和土壤環境污染、生態補償機制和生物入侵、動物生態學、產業生態與生態健康...
劉建,男,博士,山東大學環境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78年7月生,山東萊蕪人。研究方向為環境生態學、濕地生態學、恢復生態學、生物入侵生態學。研究的主要科學問題是全球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及生態機制。【教育背景和工作經歷】(1) 1996年9月--2000年6月:山東大學生物科學專業,獲得學士學位。(2) 2000年9...
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山東大學和山東省環境保護局共建的學院,集教學、科研、開發與測試服務於一體,是培養環境科學與工程人才的教學科研基地,由原山東大學環境工程系、實驗中心和原山東工業大學環境與化工學院的環境學科於2000年底組建的,學院原地址位於山東大學中心校區,現已搬遷至山東大學青島校區K5樓。學院設...
山東大學生態環境損害鑑定研究院已經構建環境科學、生命科學、海洋科學、信息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多學科板塊。同時在青島地緣優勢基礎上,建設成了高端人才聚集和培養基地、高端學術和套用技術研究基地、新技術成果孵化和產業化基地、高水準國際學術交流基地。為適應推進環境保護、整治生態環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需求,山東大學...
張林波,男,山東省臨沂市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生態環境研究所所長。1992年張林波畢業於南京大學環境科學系環境生物專業,獲學士學位;1996年畢業於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學專業,獲碩士學位,之後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所工作;2007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生態學專業學習...
現任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研究方向 植物生態學方向。主要貢獻 1、中國主要荒漠植物水分利用效率與δ13C的關係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999-2001年,批准號:39870154) 主持2、 綠洲--荒漠交錯帶的生態保護和系統恢復研究,中國科學院資源與環境研究重大項目(1999-2001年) 主持3、策勒荒漠化...
環境法醫學交叉學科,由山東大學生態環境損害鑑定研究院申請設立,所涉及一級學科為化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學和法學。2021年1月7日,經過專家評議論證、網上公示接受質詢、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表決、報送國務院學位辦等環節,山東大學自主增設的“環境法醫學”交叉學科在“二級學科自主設定信息平台”順利完成備案,...
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任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副區長(掛職)。2019年4月,任山東大學生態環境損害司法鑑定研究院副院長。2022年10月,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郭衛華主要研究領域為植物的生態分化與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生物資源的保護與生態適應性評價,生態系統治理與質量提升關鍵...
山東大學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建於1991年,依託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院設4個系:生物科學系、生物技術系、生態學系、生物工程系。有微生物學研究所、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細胞與遺傳學研究所、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生態學與生物 多樣性研究所等5個研究所和1個本科教學實驗中心。建有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楊勃(內蒙古大學)、夏北成(中山大學)、楊凱(華東師範大學)、王仁卿(山東大學)、劉靜玲(北京師範大學)等,教材還等到了雲南大學林文勛校長、武建國副校長、董立昆處長、董平同志等領導的重視,得到了環境科學與生態修復研究所、生態學與地植物學研究所、環境科學系、生態學系的支持,還得到了老一輩生態學家...
1.網漁具魚蝦分離的機理研究,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999—2002,主持人。2.大西洋鮪魚回遊分布及漁場的研究,863項目“大洋漁業資源開發環境信息套用服務系統”子課題,2000—2001,主持人。3.鯷魚與藍點馬鮫資源動態及其相互作用研究,973項目“東、黃海生態系統動力學與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子課題,2000—2002,主持...
2004年7月-至今山東大學環境研究院,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 [1] 戴九蘭研究方向 編輯 播報 農田土壤污染防控與生態修復、土壤污染物溯源研究、農田土壤的健康安全評價研究、土壤微生物生態學研究。 [1] 戴九蘭項目資助 編輯 播報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耐鎘低積累小麥與環境互作對籽粒鎘積累的影響機制研究(41977...
江桂斌主要從事環境分析化學方法、環境污染現狀與過程機制和生態毒理學研究,研究領域涉及化學形態、分析儀器、環境過程與毒理、納米材料環境套用及效應等。人物經歷 1957年11月,江桂斌出生於山東省萊陽市姜疃鎮安里村。1977年,作為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考入山東大學化學系。1982年1月,本科畢業。1985年9月,考...
高振會,男, 漢族,山東臨沂人, 1979年參加工作, 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專業。現任山東大學生態環境損害鑑定研究院院長;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損害鑑定評估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學術兼職 全國環境損害司法鑑定機構登記評審專家庫(國家庫)專家 最高人民法院環境損害司法鑑定研究基地研究員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專家智庫專家 ...
2009年進入山東大學環境研究院博士後流動站工作,2017年於荷蘭瑞德堡德大學(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做訪問學者。主講課程 自2006年以來,先後承擔了“環境生態學”,“中國地理”,“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區域分析與規劃”,“環境學”,“生態工程學”,“自然資源學”,“西方經濟學”等多門本科...
1993年,破格晉升教授,同時任山東省立醫院婦科主任醫師。2001年9月,擔任山東省立醫院婦產科主任、生殖醫學中心主任。2002年2月,擔任山東省立醫院副院長。2006年12月,兼任山東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生殖內分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輔助生殖與優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2011年8月,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
1996年9月起,在武漢岩土所工作,歷任副研究員、研究員、施工過程知識創新小組組長和中科院武漢岩土所“岩土力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和所學術委員會委員。2001年3月,任山東大學岩土工程中心主任,被聘為教授。2002年4月,任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副院長。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07年6月,任山東大學土建...
舒儉民,男,漢族,生於1957年4月,江西餘干人,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黨委委 員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二級),山東大學榮聘教 授 。人物經歷 1982年1月於蘭州大學生物系畢業到中國環科院工作,歷任中國環科院生態環境研究所副所長(主持...
(18)王仁卿,杜寧,郭衛華,張淑萍,戴九蘭,劉建,王玉志,王玉濤.2011.走向國際化的生態學——山東大學生態學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 46(10):197-207.(19)張孟孟,戴九蘭,王仁卿. 2011.溶解性有機質對土壤中汞吸附遷移及生物有效性的影響研究進展.環境污染與防治, 5: 95-99, 110.(20)Han ...
由於地理、氣候、環境、經濟、文化、醫療水平等不同,各國非結核分支桿菌病的流行情況各異。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的王忠仁研究員,向大會告了日本、美國、法國、加拿大、荷蘭等國非結核分支桿菌病的流行情況。其中日本的非結核分支桿菌病發病率為0.9~1.9/10萬,近年內幾乎保持在同一水平,常見致病菌為鳥-胞...
1932年,曾呈奎赴嶺南大學研究院進修。1934年,曾呈奎從嶺南大學畢業,獲得理學碩士學位。1935年7月,曾呈奎進入國立山東大學生物系(今中國海洋大學)工作,擔任講師。1937年7月,曾呈奎晉升為副教授。1938年6月,曾呈奎擔任嶺南大學植物學副教授兼植物標本室主任。1940年,曾呈奎獲得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生院獎學金,赴美...
周維芝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九三學社社員,國家註冊環保工程師。周維芝,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九三學社社員,國家註冊環保工程師。學習經歷:1989.09—1993.07山東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學士學位;1993.09—1996.07 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碩士學位;2003.09—2006.07 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
常軍軍,男,雲南大理人,1985年出生,雲南大學工程技術研究院環境與湖泊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常軍軍,2007年本科畢業於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專業,同年進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膜生物反應器的脫氮及微生物回響;2009年轉為碩博連讀,研究方向為人工濕地及其微生物生態學,同時參與...
1984年,從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本科畢業,獲得學士學位。1989年,從北京醫科大學畢業,獲得醫學科學博士學位。1991年—1992年,在日本東京齒科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6年—1998年,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做高級訪問學者。1999年,入選國家人事部跨世紀學科學術帶頭人。2001年5月—9月,在國立牙顱頜研究所...
2004年9月—2007年7月,在山東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學習,獲工學碩士學位。2007年9月—2010年7月,在山東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學習,獲工學博士學位。2008年8月—2010年2月,成為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國家實驗室Ames Laboratory聯合培養博士。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分析化學專業從事博士後研究。2012年...
於貴瑞早期的研究領域為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植物生理生態學、土壤物理與改良學、農業氣象與環境物理學。之後致力於中國生態系統觀測研究野外台站網路建設、聯網觀測實驗及綜合科學研究事業;著力推動生態學、自然地理學與全球變化科學的交叉融合,開拓生態系統生態學、環境生態學和生態地理學等新興學科。於貴瑞的科學研究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