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工程訓練中心

山東大學工程訓練中心的前身是始建於1949年的山東省立工業專科學校實習工廠,伴隨著共和國的成長,經歷了實習廠、機械廠和工程訓練中心三個發展階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大學工程訓練中心
  • 始建於:1949年
  • 現有專職人員:129人
  • 具有高級職稱:24人
中心簡介,機構設定,師資隊伍,設備資源,

中心簡介

2002年1月,學校將機械廠正式更名為山東大學工程訓練中心。面對發展的要求,中心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在實踐教學中,不斷豐富內涵、擴展外延,逐步實現了“訓練手段由傳統向現代轉變、訓練學科由工科向多科轉變、訓練項目由單一向綜合轉變、訓練層次由低級向高級轉變、訓練方向由技能向素質轉變、訓練重點由基礎向創新轉變”。
中心平面圖中心平面圖
中心為學院建制,是隸屬於學校的直屬教學單位。現有專職人員129人,兼職教師11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24人,中級職稱28人。在長期的實踐教學中,逐步形成了一支專兼結合、核心骨幹相對穩定,由教師、工程師和實驗師構成的富有自身特色的三師型師資隊伍。 中心現有儀器設備1000餘台,主要有數控加工工具機(加工中心、數控銑床、數控車床及數控衝壓設備等)、特種加工工具機(數控電火花工具機、線切割工具機、雷射加工機及超聲加工設備等)常規金屬切削加工工具機(車、銑、刨、磨、鏜、鑽、齒輪加工設備等)、材料成形加工設備(鍛壓、焊接、鑄造、熱處理設備等)及其它設備(快速成型、注塑及陶藝設備等)。
中心成立以來,堅持走“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相結合的道路,形成了以實踐教學為主體,以科研提升教學,以社會服務促進中心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投入各項經費近3000餘萬元用於中心建設,添置先進設備,改善教學環境,充實並改造了原有常規訓練項目,新建了數控加工、電加工等一系列先進制造技術訓練項目。創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數控板料成形及創新設計與製作等一系列訓練項目,新建了以綜合性大學不同學科需求為導向的陶藝製作、數碼廣告及污水淨化等一批特色訓練項目。 根據綜合性大學不同學科、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圍繞學校實踐教學發展與要求,中心構建了四個層次的訓練平台:第一層次,以常規製造訓練為主體的基礎訓練平台;第二層次,以各種不同學科的工程需求為導向的專業訓練平台;第三層次,以機電一體化大工程意識為背景的綜合訓練平台;第四層次,以科技競賽和研發為方向的創新訓練平台。逐步建成了以“四大工程訓練平台”為框架,融知識、能力、素質教育於一體,能力培養貫穿始終的“槓鈴片”式的分層次、模組化的新型工程實踐教學體系。
中心面向全校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開設了33門實踐課程,訓練項目由原有的36項增加到107項,涵蓋了全校文、理、工、醫等九個一級學科,每年接收5000餘名學生進行工程訓練。
中心重視教學質量管理,聘請校內外著名專家成立了實踐教學指導委員會,組建了教學研究室和教學督導組。構建了由中心、訓練部、實驗室三級組成的實踐教學質量管理系統和由學校、中心、學生構成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系統。
經過近五年的改革與發展,中心在實踐教學理念、體系、內容、方法、手段及師資隊伍、管理模式、設備與環境、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改革與建設中,均取得了顯著成效。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競賽獲得省級以上獎勵46項;獲得國家、省部級及其它教學成果獎等30項,科研成果獎25項;出版教材19部,發表教研論文49篇,科研論文147篇;2007年被評為山東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2008年獲得國家級、省級和校級精品課程;2009年獲得國家級和省級教學團隊立項建設。2009年,學校投資8000萬元建設的22000平方米的國內一流中心投入使用,實現了由工科大學的“機械廠”向綜合性大學“工程訓練中心”的根本性轉變。
中心充分發揮和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面向社會開放,服務于山東的經濟建設,為本地區兄弟院校提供實訓教學服務。中心具有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授權的“國家一級安全生產培訓資質”,是山東省勞動與社會保障廳 “山東大學職業技能培訓鑑定基地”和國家信息產業部“電子工程師培訓基地”。
目前,中心正在沿著“實現一個目標(創建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一流中心),加強兩個建設(教學條件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構建三個體系(層次化實踐教學體系,現代化教學管理體系,績效化質量保證體系),發揮四個功能(教學功能,科研功能,生產功能,培訓功能),搞好五個結合(突出教學、重視科研、適度生產、搞好培訓、加強合作)”的可持續發展軌道,為創建“理念先進,定位合理,隊伍最佳化,設施精良,體系完善,運行高效,強項突出,特色鮮明,具有示範和引領作用的一流的工程訓練中心”而努力奮鬥!

機構設定

中心下設理論教學部、實踐教學部、創新訓練部、培訓部和中心辦公室五個職能部門。理論教學部設相對獨立的金工教研室和教學研究室,採用專職、兼職混合編制模式。金工教研室負責金工教學、研究生培養和科學研究等項工作;教學研究室負責具體指導中心的教改、教研及師資培養等項工作。實踐教學部下設切削技術、先進制造技術、材料成型技術、電工電子技術、四個訓練部。
機構設定機構設定

師資隊伍

中心的師資隊伍採用了專兼結合的組成模式,共有專兼職人員140人,其中專職人員129人、兼職人員11人。該隊伍主要由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和實習指導人員三部分構成,在長期的實踐教學中,逐步形成了一支專兼結合、核心骨幹相對穩定、富有自身特色的“三師型”(教師、工程師、實驗師)師資隊伍。中心師資隊伍中正高級職稱15人,副高級職稱9人,中級職稱28人,其它88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6人,碩士學位9人,學士學位20人,其它105人。師資隊伍的學歷結構、師資隊伍的職稱結構、中心實驗隊伍的組成分別見下圖。
中心實驗隊伍學歷結構圖中心實驗隊伍學歷結構圖
教師隊伍主要由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和副研究員等組成,採取了專兼結合的組成模式。主要由具有豐富實踐教學經驗的金工教研室的專職教師和來自於機械、物理、材料、控制、計算機等相關學科的兼職教師組成。教師在中心的理論和實踐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負責中心的理論課和實踐課教學,同時參與工程訓練的發展規劃、教學研究、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師資培訓和實踐教學指導等工作。
中心實驗隊伍職稱結構圖中心實驗隊伍職稱結構圖
實驗技術人員隊伍主要由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和實驗師等組成,是中心開展實踐教學的主要力量。主要負責實踐教學檔案的編寫與修訂、實驗室管理、實習實驗指導等各項工作,配合併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等。
實習指導人員隊伍由助理工程師、助理實驗師和技師等組成,是中心實施各項實踐教學工作的基礎力量。
主要負責實踐教學的準備、技能訓練、現場演示、儀器設備的維護保養等工作。
中心實驗隊伍組成中心實驗隊伍組成

設備資源

中心共有儀器設備1200餘台,設備總值1900餘萬元。主要包括:常規金屬切削加工設備 、數控加工設備 、特種加工設備 、材料加工設備、 非金屬材料成型設備 、電工電子實驗設備等;同時自製和改造形狀記憶合金實驗裝置、型砂性能自動檢測設備、自動打標機、衝壓工藝實驗模具等多套教學儀器設備,這些設備為保證工程訓練的順利進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加強設備管理,提高設備使用率,中心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
1. 建立設備檔案:對於大型儀器設備,從其考察、招標、簽訂契約、購置、調試安裝,到形成教學和生產能力進行全過程紀錄,建立設備卷宗。
2. 指定專人負責:分類型、分層次設立設備管理員,實行定人定機的管理形式,建立設備運行記錄本,標掛設備管理負責人標牌,增強設備管理人的責任心,保持高的設備完好率。
3. 制定管理制度:為使設備管理實現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和信息化,中心還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了自己的設備管理規定,確保設備物盡其用,提高完好率和利用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