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知名校友,辦學歷史,學術研究,建設成果,科研平台,學術資源,學術交流,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校領導,歷任領導,現任領導,文化傳統,學校標識,社團名單,校園環境,學校地址,
辦學歷史
1955年1月18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省勞動局籌建“山東省勞動局濟南工人技術學校”。
1956年6月,“山東省勞動局濟南工人技術學校”在濟南市經十路西段建成。同時,根據勞動部統一技校名稱的通知,改名為“山東省勞動局工人技術學校”,於9月1日正式開學。
1958年8月,經山東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山東省勞動局工人技術學校”改為中等專業學校,更名為“山東省勞動局機器製造學校”。
1962年7月23日,經勞動部批准“山東省勞動局機器製造學校”改為“山東省勞動廳技工學校”。
1965年1月21日, 山東省編制委員會批示,“山東省勞動廳技工學校”改名為 “山東省勞動廳半工半讀中等技術學校”。
1966年,經山東省編委批准,將原屬各市、地勞動局管理的九所技工學校,收歸省勞動廳直接領導,作為廳屬技工學校分校。 “山東省勞動廳半工半讀中等技術學校”改名為“山東省勞動廳半工半讀機械學校”,下屬濟南、青島、淄博、煙臺、威海、濰坊、
德州、聊城、濟寧九所分校。
1969年3月15日,山東省革命委員會通知,決定將“山東省勞動廳半工半讀機械學校”及所屬九所分校,下放所在市地革命委員會領導。
1969年11月7日,濟南市革命委員會決定,“山東省勞動廳半工半讀機械學校”改為“濟南第六工具機廠”。
1978年5月15日,經山東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恢復辦校,將“濟南第六工具機廠”改為“山東省勞動局技工學校”,由省勞動局直接領導。
1979年2月16日, 國家勞動總局、 教育部聯合通知,以“山東省勞動局技工學校”為基礎,擴建“山東技工師範學院”。(1985年停建)。
1989年12月經國家勞動部同意,1990年4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試辦“山東省高級技工學校”。
2000年6月8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山東省高級技工學校”更名為“山東技術學院”。2000年12月26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山東省高級技工學校”與“山東省輕工業技工學校”合併,組建“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保留“山東技術學院”的牌子。
2004年8月,原“山東省輕工業技工學校”分出,改建“
山東技師學院”。
2018年12月,加入山東省高等學校“長青聯盟”。
學術研究
建設成果
學院擁具有一支業務精湛,理論和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教授、研究員11名,副教授、高級工程師144名,中國職協學部委員1名,全國及山東省優秀教師17名。2004年又有15名青年教職工取得技師資格,6人榮獲“富民興魯勞動獎章”。
學院始終堅持“產、學、研”結合,研製、開發、生產的硬金合金刀片成套加工設備、
工具磨床系列以及感光、化工造紙等大型生產線50多個品種,取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成果30多項,10多項填補國內空白。
科研平台
新、老兩個校區的實訓場地建築面積超過了85414平方米,學院新校區建設的兩個教學樓完全按照理論學習和實訓教學一體化的設計思路完成。教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841萬元,學院有61個校內實訓基地,覆蓋全部招生的29個專業,可同時容納5000名學生進行實訓,為工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提供了基礎保障。
學院為滿足頂崗實習和實習就業的需求,積極尋求與校外企業合作,先後有齊魯發電設備廠、太古飛機工程公司、萊鋼集團等116餘家大中型企業成為相對固定的校外外實訓基地。
學院將實訓基地的管理和培養模式引進到學校,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期間不僅能接觸到國外先進的設備,而且能體驗到現代企業生產、管理的方式和文化氛圍。企業管理與學校管理互相滲透與補充,企業文化和學校文化有機結合,促進了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的融合。保證了工學結合、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校外的延伸。良好的校內外實訓條件,保證了學生實訓與頂崗實習零距離,頂崗實習與就業無間隙,保證了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是學院實現“重視實訓、突出技能”辦學理念的具體實施。2010年畢業生在校外實習基地頂崗實習的學生佔畢業生人數的97.4%,校外實習基地接受頂崗實習畢業生的人數占73.3%。
學術資源
紙質文獻館藏量46萬冊,電子文獻館藏量10萬冊,報刊資料450多種,並以每年2萬餘冊新書的入藏速度遞增。有專業技術人員11名,其中副高以上職稱4人,中級3人,初級4人,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能熟練開展文獻信息服務的各項業務。
學術交流
韓國韓中文化經濟友好協會會長金英愛女士來院考察訪問
2014年3月3日上午,韓國韓中文化經濟友好協會會長金英愛女士一行2人在省人社廳出國培訓管理處張明輝副處長、引智綜合處於浩副處長等有關人員的陪同下來院考察交流訪問。學院領導崔秋立、張友山、王韶明、胡涌等接待了來訪客人,學院黨政辦公室、組織人事處、對外合作交流處等部門負責人參加了座談交流。
崔秋立書記、張友山院長對金英愛會長一行表示歡迎。他們簡要介紹了學院近年來建設發展的情況,以及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成績。學院領導表示,中韓兩國一衣帶水,在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都有密切的合作,希望通過韓中經濟友好協會的牽線搭橋,能夠促進學院與韓國職業教育機構、企業的交流與合作,互相學習,促進兩國職業教育的科學健康發展。金英愛會長介紹了韓國韓中文化經濟友好協會的宗旨和工作內容,並指出韓國經濟的發展主要得益於職業教育的發展,她希望此次考察訪問能達成兩國的職業院校和企業實質性的合作意向,並建議設立相關機構從而促進雙方未來能有更多更好的交流與合作。賓主雙方還就校企合作、師資培訓等問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
座談結束後,金英愛會長一行參觀了學院展室。
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仉貽泓副廳長一行來該院調研
2014年3月11日上午,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仉貽泓副廳長一行在山東省人社廳夏魯青副廳長的陪同下來該院調研。學院黨委書記崔秋立、院長張友山接待了來訪客人並座談。
仉貽泓副廳長一行聽取學院情況介紹後,在學院領導陪同下參觀了學院精密測量實訓室和現代製造技術中心。胡涌副院長、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座談。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7年5月,學校設有機械工程系、機制工藝系、電氣及自動化系、汽車工程系、信息工程與藝術設計系、經濟管理系、基礎部、技師部等8個教學及學生管理系部,有一批在職業教育界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專業和學科帶頭人,多名教師獲全國模範教師、是全國技術能手、山東省優秀教師、山東省首席技師、山東省有突出貢獻技師稱號,9人被授予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具有高級職稱教師140人,“雙師型”專業教師比例達90%以上。現有32個高職(專科)專業、17個技師專業、13個高級技工專業、5個五年一貫制大專專業、10個國中起點四年制高級技工專業。其中,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是全國高職高專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機械裝配與修理、金屬切削、電氣工程3個專業是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一體化教學課程改革工作試點專業;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是山東省高職高專示範專業;機械設計與製造、模具設計與製造、數控技術、電子商務、軟體技術5個專業是山東省高職高專特色專業。機械裝配與修理、金屬切削、電氣工程、計算機套用與維護4個專業是山東省技工院校“百強”名牌重點專業;數控技術、電子商務等2個專業的教學團隊是山東省高職教育優秀教學團隊。
師資力量
學院有教職工595名,其中專職教師225名、科級以上幹部113名。具有高級職稱的106名,中級職稱的106名。在校全日制高職生3833名,中、高級技工生3700名。
教學建設
學校榮譽
五十年來,學校規模不斷擴大 , 2005年在校生已近12000名 。建校以來 ,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大批“素質好、技能高、能力強”的高、中級技能型人才。在全國首屆青年奧林匹克技能大賽中,有2名學生取得優異成績,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近兩年又有5名學生進入全國技能大賽單項前10名。山東省表彰的2004年全省職業技能競賽取得優異成績的100名“山東省技術能手”中,該院23名師生(12名教職工和11名在校學生)榜上有名。12名學生取得技師職業資格。我校畢業生深受企業、社會的歡迎和青睞,畢業生當年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精品課程
課程名稱 | 課程負責人 | 級別 | 時間 |
數控技術及編程 | 楊琳 | 省級 | 2006 |
| 張麗芳 | 省級 | 2006 |
| 陳俊華 | 省級 | 2007 |
| 鄭德榮 | 院級 | 2006 |
| 王兆晶 | 院級(評審) | 2011 |
| 於惠 | 院級 | 2006 |
| 陳立靜 | 院級(評審) | 2011 |
PLC原理及綜合實訓 | 崔政敏 | 院級(評審) | 2011 |
| 綦寶聲 | 院級 | 2007 |
機械製造工藝學 | 柴琪 | 院級 | 2007 |
| 任東梅 | 院級 | 2007 |
國際貿易(聯合申報) | 趙靜 | 院級(評審) | 2011 |
| 王華蓉 | 院級 | 2007 |
| 孫建俊 | 院級 | 2008 |
| 丁明偉 | 院級 | 2008 |
| 胡浩江 | 院級 | 2008 |
| 張隴 | 院級 | 2008 |
| 王希保 | 院級 | 2008 |
物流信息技術 | 孫宜彬 | 院級 | 2008 |
| 龐恩泉 | 院級 | 2009 |
機械零件 | 楊振虎 | 院級 | 2009 |
| 王進軍 | 院級 | 2009 |
| 付長景 | 院級(評審) | 2011 |
數據結構 | 陳靜 | 院級 | 2009 |
計算機網路設備 | 吳立軍 | 院級(評審) | 2011 |
網路行銷(聯合申報) | 楊遠新 | 院級(評審) | 2011 |
採購管理與庫存管理 | 薛彥登 | 省級 | 2009 |
手機軟體開發與實踐 | 陳靜 | 院級(評審) | 2011 |
| 翟瑞卿 | 院級(評審) | 2011 |
| 薛彥登 | 院級(評審) | 2011 |
| 陳俊華 | 院級(評審) | 2011 |
| 夏繼梅 | 院級(評審) | 2011 |
數控車削加工技術與實訓(聯合申報) | 袁宗傑 | 院級(評審) | 2011 |
數控銑削加工技術與實訓(聯合申報) | 龐恩泉 | 院級(評審) | 2011 |
| 龐恩泉 | 院級(評審) | 2011 |
| 龐恩泉 | 院級(評審) | 2011 |
學校領導
歷任領導
山東省勞動局工人技術學校
校長:鄭立夫1956年—1957年
校長:
王煥文1957年—1958年
山東省勞動廳機器製造學校
校長:劉子陵1958年—1962年
山東省勞動廳技工學校
黨總支書記:張大武1962年—1965年
校長:劉子陵1962年—1963年
黨總支書記:張大武1965年—1966年
學生
校長:李佑民1965年—1966年 山東省勞動廳半工半讀機械學校
黨總支書記:張大武1966年—1969年
校長:李佑民1966年—1969年
濟南第六工具機廠
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張大武1973年—1975年
山東技工師範學院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鈕新農1979年—1981年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孫朴風1979年—1984年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殷華元1981年—1985年
副院長:劉元吉1979年—1985年
運動會
副院長:劉興立1979年—1985年 副院長:朱存仁1980年—1985年
山東省勞動局技工學校
黨委書記:蘆廣增1985年—1990年
山東省高級技工學校
黨委書記:於甲戌1991年—1995年
黨委書記:王平福1996年—2000年
黨委副書記、校長:李起源1991年—1995年
黨委副書記、校長:徐明林1996年—2000年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馬義榮1996年—2000年
黨委副書記:蘆廣增1991年—1995年
副校長:馬義榮1991年—1995年
副校長:孫兆霖1991年—1995年
副校長:李泗陽1991年—1995年
副校長:金柏芹1996年—2000年
軍訓紀委書記:殷國瑞1991年—2000年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山東技術學院)
黨委副書記、院長:馬義榮2000年—
黨委副書記:彭學政2000年—2002年
副院長:王九府2000年—2002年
副院長:金柏芹2000年—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曹體和
黨委副書記、院長:許明道
黨委副書記:王韶明
黨委委員、副院長:許有財
黨委委員、副院長:周崢
黨委委員、副院長:李華賓
黨委委員、副院長:劉愛林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胡涌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標誌的基本形狀為“圓”形,寓意圓滿、和諧、融合。上部中文校名,下部英文校名。中文校名由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題寫。
標誌主體由字母“L”及“J”的變體組成,寓意“勞動技術”。該圖形同時是衣領的抽象體,寓意學院培養“金藍領”人才。平行式的圖形結構,體現學習、技能並重;做事、作人並重。兩個圖形的交叉表明知識與技能相輔相成,互不可缺。
由內而外的3個圓環表明學院的發展經歷了中等技術學校、高級技工學校及現在的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最外側的圓環表明學校的發展具有無限的擴展空間。
標誌象形向左的指向標,寓意學院在新形勢下按照既定目標向前發展。
“1955”表明了學院的創始時間為1955年,天藍色的底色,體現出活力和朝氣,寓意學院師生在同一片藍天下,既傳承歷史,又走在時代的前沿。
校訓:明 德 厚 能 博 學 篤 行
校風:求真 求實 求精 求能
教風:學 高 為 師 藝 精 為 范
學風:德 能 雙 修 學 以 致 用
社團名單
社團名稱 |
電影愛好者協會 |
棋城協會 |
拓天航模協會 |
英語協會 |
綠色家園環保協會 |
演講與口才協會 |
書緣社團 |
輪滑協會 |
書法興趣協會 |
書畫愛好者協會 |
婓羽協會 |
武魂武術協會 |
舞樂團 |
電腦愛好者協會 |
螞蟻話劇團 |
數學建模愛好者協會 |
武韻太極拳協會 |
梅花拳武術協會 |
52PC計算機社團 |
領域汽車愛好者協會 |
跆拳道協會 |
自由DANCER街舞社團 |
Free Style街舞社團 |
舞之韻女子協會 |
大學生實踐與就業聯盟 |
電子競技愛好者協會 |
《我的大學》雜誌記者站 |
M7吉他協會 |
極限姯爍動漫協會 |
日語愛好者協會 |
步兵軍事愛好者協會 |
世紀星國學社 |
社交與禮儀 |
手工協會 |
大學生創業協會 |
校園環境
學院位於美麗的泉城濟南。現有槐蔭和長清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050畝,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擁有機械製造、數控技術、3D列印、工業機器人、精密測量、電氣技術、物流快遞、蘋果ios等166個校內實訓中心、實習場地和集“產學研”於一體的 “校中廠”3個,各類實習、實訓和生產設備7000餘台(套),教學實訓設備總值近億元,資產總值8.45億元,為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5000餘人。
學校地址
濟南市經十路23266號(槐蔭校區)
長清大學科技園區海棠路800號(長清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