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山鼓·山歌》是2005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琴。
基本介紹
- 作者:陳琴
-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01月01日
- 定價:13.8
- ISBN:9787503928086
- 副標題:爺爺的故事
《山村·山鼓·山歌》是2005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琴。
《山村·山鼓·山歌》是2005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琴。內容介紹1...
客家山歌是中國民歌體裁中山歌類的一種,被稱為有《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漢族傳統歌曲活化石”。客家山歌是紅色歌謠的母體和原生態 ,是中國民歌中較為情濃、放達的一種歌謠。客家山歌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稱"客家山歌"。客家山歌是客家先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客家人在長期...
客家山歌(河源客家山歌),流行於廣東省河源市的傳統音樂,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作為純客家地區的河源市,客家山歌廣泛存在於山野農村,有廣泛的民眾基礎,河源客家山歌是河源地區客家人傳唱的山歌藝術形式,與贛南、閩南、粵東、粵北等各地客家民歌一樣,既繼承了古代詩經、民歌竹枝詞和唐宋格律詩的藝術表現手法...
柳州山歌有獨唱、對唱、聯唱等形式。其中對唱是柳州傳統山歌最常用且最具特色的一種形式。對唱俗稱對歌,是歌手或歌隊互相比試歌才的競賽形式,因此又成為賽歌、打擂台,具有強烈的對抗性、競賽性,一般在舉辦歌圩時進行。歌圩,是壯族人民定期集聚的傳統歌唱節日,也稱為歌節、歌會。舉辦歌圩的場所稱歌場,多選在...
凡參加福建龍馬集團公司舉辦的演出時,以“福建龍馬藝術團”名義演出;凡參加社會性商業演出的,則以“龍巖市山歌劇團”名義演出。當時,創作演出了《某男某女》、《十八相送》、《山妹橋》等山歌小戲。1996年,上演《相親》、《餐廳軼事》、《賭鬼的下場》等節目共98場。劇團還積極上山下鄉為貧困山村作扶貧慰問...
龍巖山歌戲的劇目多達100餘個。這些劇目,多從現實生活中擷取題材,且以小戲為主,如《生路》《雙喜臨門》《兩姐妹》《王邁三賣餘糧》《山村新歌》《愛情被偷去》《無情鳥》《補籮記》《葵花向陽》《山村新歌》《茶花娶新郎》等。這些劇目清新、明快,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民族、民間風格。同時,劇團還創作、演出...
1937年,在一個只有3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名叫郝增喜和王鳳英的窮苦青年男女偷偷相愛了。當時農村深受封建禮教束縛,自由戀愛是件見不得人的事。不久,郝增喜父母為他定了另外一門親事,鳳英得知傷心萬分。第二年,郝增喜與包辦婚姻對象結婚,鳳英更覺萬箭穿心。她本想一死了之,但想到可憐的父母,還有郝增喜,感到...
單曲:山歌不唱不快活 作詞:冰耘 作曲:張勇 Rap:武家詳 演唱:艷陽天 山歌囉不唱囉 呀不快呀活囉 山歌不唱不快樂哎 大路不走那草成窩 鋼刀不磨要生鏽哎 胸膛不挺那背要駝 有歌不唱在心中哎 有銀不用那變成銅 人不唱歌人快老哎 枉來世間走一通 rap 喉嚨發癢嗓子憋壞不哼不唱不自在 張嘴就唱跺腳...
2013年 《現代青年》雜誌,封面人物;出版專著《琴瓷琴畫》;2008年 在中央美術學院進修;《中國陶藝家》雜誌紙上展廳介紹作品;2006年 出版報告文學“振動與飛翔”;2005年 出版專著《山村.山鼓.山歌》;1988年 畢業於江西省文藝學校;出版書籍 2005文化藝術出版社《山村·山鼓·山歌——爺爺的故事》出版圖書 ...
見下例: 此外,保靖縣流行的沿河腔、坡頭腔,龍山縣的洛塔山歌,鄂西鶴峰太平的茅壩山歌,皆屬於四句頭山歌。五句歌,是由一個重複的上下句中間插進一個變化句而成。其結構形態有兩種:一種是流行在保靖、永順及桑植的五句歌,變化句插在 2、3句之間;一種是流行在桑植偏遠山村的五句歌,其變化句插在3、4...
永順及桑植的五句歌﹐變化句插在 2﹑3句之間﹔一種是流行在桑植偏遠山村的五句歌﹐其變化句插在3﹑4句之間﹐手法特殊﹐別具一格。連八句﹐主要流行鄂西地區。由前後若干五字句中間插入 ﹐字數規整﹐連說帶唱﹐成八句數板。“穿歌子”﹐是一種結構比較複雜的高腔山歌。由“四句子”和“五句子”組成。
武漢大學文學院原教授沈祥源:王禹偁也向民間文藝學習,他的《畬田詞》五首,就是以通俗淺顯的語言和民歌的格調寫的,生動地表現了山村的勞動生活,道出了勞動者的心聲。(《中國文學史·宋元文學史》)湖北文理學院文學院副教授袁仕萍:《畬田詞並序》是民歌山歌與詩人創作的完美結合。(《漢水流域民歌研究》)作者...
例如中和鄉雅山村73歲的婦女杜桂英,一字不識,筆者在蒐集客家民歌時,她3天唱了530餘首客家民歌。她13歲開始在本村與人對歌,17歲後遠離村寨外出賽歌,曾在橫山、雙沖尾等地多次賽歌獲勝。梅州客家民歌 梅州客家山歌是梅州市境內6縣1市1區近500萬人口用客家語演唱的民歌,它流傳於廣東省東北部客家地區並流播到...
相傳唐代,在羅城與宜州交界的天洞之濱,有個美麗的小山村(現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藍靛村)。村中有一位叫劉三姐的壯族姑娘,她自幼父母雙亡,靠哥哥劉二撫養,兄妹二人以打柴、捕魚為生,相依為命。三姐不但勤勞聰明,紡紗織布是眾人誇讚的巧手,而且長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絕倫。尤其擅長唱山歌,她的山歌遐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