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平村

南鄰東坑果林場大行村、土塔村,東鄰石椅村,西鄰石坑村,北隔虎尾山和九嶺山與官潯鎮春建村交界。1984年9月赤嶺公社改為赤嶺畲族鄉,遂改為山平村,轄大路邊、雨霽腳、山平、墟仔、內洪、西埔墟、大丘尾、連堂、山尾頂、舊厝王10社(自然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山平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漳州市赤嶺鄉西北部
  • 人口:1939人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閩E
  • 戶數:442戶
基本概況,歷史人文,

基本概況

發源於九嶺山的兩條小溪在山平匯合,南流出林陂,匯入源自虎空尾山的小溪出湖西。赤嶺、湖西二鄉交界處的來麻山形勢險要,其間有一塊小盆地,革命戰爭時期,黎炳光等在此領導紅軍游擊隊,故名“紅軍湖”。山平村一帶明代屬二十八都長卿里,清代改稱張坑保。民國初期屬以佛曇為中心的外東區(後改為第五自治區、第三區)。民國23年設大路保,屬赤嶺聯保。民國28年赤嶺聯保改為赤嶺鄉。民國32年7月,赤嶺鄉合併於湖西鄉,大路保合併於石椅保。解放初,石椅保改為石椅鄉。1957年劃屬長橋區。1958年9月公社化,在原農業合作社的基礎上成立山坪生產大隊,屬赤嶺公社所轄。

歷史人文

村後小山坡稱“雨霽頂”,尊祀“三官大帝”,明代始建,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三官”又稱“三界公”,即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崇奉的神,一般沒有廟宇。雨霽頂本來也是沒有廟宇,只有一個香爐,是祈雨祈晴的神壇,故稱雨霽頂。近年建成亭子,底層24平方米。亭邊有一座“輔順將軍”廟。“輔順將軍”是“開漳聖王”陳元光的部將馬仁,宋紹興年間始追封輔順將軍,漳州民間多在“威惠廟”中配祀,又稱馬王公。雨霽頂“輔順將軍”是清初征台先鋒將藍理從別處取“香火”來塑像奉祀的,據傳,在澎湖海戰中,鄭軍炮彈片從藍理腹邊擦過,燒傷肚皮,腸流出,其弟藍瑗為其將腸裝回腹中,並加包紮,他繼續指揮戰鬥,取得勝利,迫使鄭軍統帥劉國軒逃回台灣,勸鄭克爽(鄭成功之孫)投降。清廷敘功,藍理第一,官至福建陸路提督。藍理認為,他出戰時,包“輔順將軍”香火(香灰)攜帶在身,是輔順將軍保佑,他才得臨危不死,且立大功,因此在故鄉為其塑像恭奉。後來,增塑三尊三官大帝神像,祀於廟中。今舊廟已拆除,在原址新建三官大帝廟,宏偉壯觀。輔順將軍也祀在廟中。雨霽廟碑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雨霽頂廟會每三年一次,即乾支紀年逢寅、申、巳、亥年舉行,在正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之間選擇一天,到時,漳浦、龍海、薌城等縣區許多鄉村信徒抬當地神像,如開漳聖王、玄天上帝等,抬“輦”、“藝”,帶舞獅隊、舞龍隊前來參加盛會。三月初三稱三月節,大都做?到祠堂拜祭祖宗。九月初九稱九月節,大都做白米圓,每粒用指按一凹痕,據說代表“狗腳跡”,是畲族圖騰崇拜的遺留習俗。其他四時風俗和婚喪喜慶風俗大都與漢族聚居的鄉村無大差別,因為赤嶺藍姓畲族世代與漢族通婚,漢化程度很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