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
草本,高50-120厘米。根為直根系,主根深長,粗壯。莖多數,直立,具細條紋,無毛或上部枝條被疏柔毛,基部被多數無葉片的托葉所包圍。葉長8-12厘米;
托葉三角狀披針形,棕褐色乾膜質,長10-14毫米,合生至上部;
葉軸無毛;小葉9-17,具1-2毫米長的短柄;小葉片卵狀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15-30毫米,寬4-7毫米,先端鈍圓,具不明短尖頭,基部圓形或圓楔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灰白色貼伏短柔毛,主脈和側脈明顯隆起。
總狀花序腋生,長16-24厘米,總花梗和花序軸被短柔毛;花多數,長12-16毫米,較密集著生,稍下垂,時而偏向一側,具2-4毫米長的花梗;
苞片鑽狀披針形,暗褐色乾膜質,等於或稍長於花梗,外被短柔毛;
花萼鐘狀,長約4毫米,被短柔毛,萼齒三角狀鑽形,長為萼筒的1/4或1/3,下萼齒較長;花冠紫紅色,旗瓣倒長卵形,長約10毫米,先端鈍圓、微凹,翼瓣線形,等於或稍長於旗瓣,龍骨瓣長於旗瓣約2毫米;子房線形,無毛。
莢果3-4節,節莢橢圓形或倒卵形,長6-8毫米,寬4-5毫米,無毛,兩側扁平,具細網狀脈紋,邊緣無明顯的狹邊,果柄明顯地從萼筒中伸出。種子圓腎形,黃褐色,長約2毫米,寬約1.5毫米。
生長環境
山岩黃芪為草甸寒中生植物,喜生於濕潤肥沃的森林草甸土壤、黑鈣土及暗栗鈣土。耐寒性較強,不耐旱。通常生長在1200-2200米的山地林緣、河谷、林間空地,有時在疏林下、灌木叢中也有生長;為山地雜類草甸、叢生禾草草甸草原中的伴生種或優勢種;有時在林間空地或林緣草甸中能形成大面積群聚。
山岩黃芪在中國新疆僅分布於阿爾泰山海拔1800-2240米的中山帶,多生於林緣、林間空地、山地半陽坡及寬闊河谷。做為優勢種與
三界羊茅(
Festuca kurtschumica)、
漸狹早熟禾(
Poa attenuata)、
光穗鵝觀草(
Roegneria glaberrima)、褐鞘薹草(Carex acuta)、
草原老鸛草、
黃花委陵菜、草原蓼(
Polygonum alpinum)等植物共同組成不同類型的山地草甸草地類型,草群生長茂密而高大,夏相華麗,草層高度40-100厘米,覆蓋度達70-90%。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甘肅、河北、黑龍江、河南、吉林、內蒙古、陝西、山西、四川、新疆(阿爾泰山);俄羅斯、蒙古北部、朝鮮北部和北美也有分布。
生長習性
在內蒙古,5月上旬返青,6-7月為營養期,7月中旬開花,8月中旬結莢,9月種子成熟。在新疆,通常於4月下旬開始萌發生長,6-7月開花,8月結實,9 月下旬枯黃。
主要價值
山岩黃芪為良等飼用植物。開花前牛、馬、羊均喜食其莖葉;夏秋以後,莖葉變得粗糙、老化,葉片易脫落,適口性下降,羊採食。花前調製乾草,各種家畜均喜食。山岩黃芪葉量大,產量高,營養豐富。據分析,營養期粗蛋白質、粗脂肪及無氮浸出物的含量都較高,開花以後,粗蛋白質有所下降,粗纖維含量略有增加,為良好的放牧、刈草兼用型牧草,並有一定的栽培價值。此外也可做綠肥或觀賞植物。
保護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