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吊戰場

《山坡羊·吊戰場》是明代散曲家薛論道創作的一首散曲。曲的前兩句追憶當年行軍場景;三至十句感慨陣亡將士的悽慘,控訴戰爭的殘酷;最後四句回到現實,勾勒出胡地惡劣的氣候,點出“悲”情。全曲以抒情為主,揉合敘議,間雜虛實,把古戰場淒涼悲愴的氣氛,渲染得相當成功,從中也明顯地流露出作者的厭戰情緒。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山坡羊·吊戰場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散曲
  • 作者:薛論道
  • 作品出處:《林石逸興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商調】山坡羊·吊戰場1
擁旌麾鱗鱗隊隊2,度胡天昏昏昧昧3,戰場一吊,多少征人淚?英魂歸未歸,黃泉誰是誰?森森白骨4,塞月常常會5,冢冢磧堆6,朔風日日吹7。雲迷,驚沙帶雪飛。風催,人隨戰角悲。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山坡羊:曲牌名。北曲中呂宮、南曲商調,都有同名曲牌。南曲較常用。
  2. 旌麾(jīng huī):指揮軍隊的旗幟。鱗鱗隊隊:形容隊伍的密集和整齊。
  3. 胡天:古代西北邊境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
  4. 森森:密集,堆積,高聳。
  5. 塞月:邊塞上的月亮。
  6. 磧(qì)堆:沙石堆成的墳墓,沙漠上的墳堆。
  7. 朔風:北風。

白話譯文

擁著一面面飄揚的戰旗,一隊隊人馬不停歇的前進,走過昏暗迷茫的胡地,在戰場上一憑弔,多少征戰的人在掉淚?英魂到底歸還是沒有歸,死後的黃泉底下到底誰是誰?白森森的屍骨,月下常常能見,一個個荒墳都堆積在沙灘上,受著日曬風吹。雲層遮埋了天空,刮起來的黃沙帶著雪花到處飛;風聲呼號的催,人隨傳來的號角聲心裡更是無限的悲。

創作背景

薛論道中年從軍西北,戍邊三十年,盡歷血雨腥風、槍林箭雨,官至指揮僉事,以神樞參將加副將終老。某一次塞外冬雪之日,他行軍途中憑弔戰場,創作了此曲。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以邊塞征戰生活為題材的小令,頗具蒼茫沉鬱的史詩氣度。
“擁旌麾鱗鱗隊隊,度胡天昏昏昧昧”,這是此曲開篇所展現的景象,同時也給全曲定下了深沉厚重的基調。對於這樣一支擁著旌麾、裝備精良的威武之師,作者並沒有因其陣容強大而倍感驕傲,或是對戰爭的前景充滿無限渴望,而是在直接的即目感興中,開始了他那綿長而悠遠的隨想與幽思。
面對戈壁行軍途中隨處可見的森森白骨與枯墳野冢,作者首先關切地追憶起那些戰死的徵士:“英魂歸未歸,黃泉誰是誰”,作者的這一連串發問,字字沉重悲切,痛徹愁腸,既飽含了對已逝將士的無盡追思與無限傷感,也藉此從一個側面委婉地表達了所有戍邊將士們對故園家鄉的深情思念。或許,今生有幸,你我還能回歸家園,與父母妻子團圓;或許,戰爭之後,你我就已成了野鬼遊魂,再也不能回望故鄉一眼。不容否認,作者對戰爭的殘酷是有著相當清醒的認識的:戰士一旦沙場捐軀成仁,最後的命運必將是永葬邊地。而隨著時間流逝,自己的名字終會被淡忘,親人的憑弔與懷念也只能是奢侈的幻想,一直陪伴你左右的只有這邊地的“塞月”與“朔風”。這是一個悽慘悲涼的結局,然而這正是戰爭殘酷與恐怖的必然。在這裡,能夠強烈感受到作者內心中對於戰爭的沉痛反思。也許,在作者看來,戰爭終究是人間悲劇,人的價值和意義在其中遭到徹底漠視,所謂功勳虛名與生命實存之間的極度錯位必然導致人性的喪失。
與宋代文豪范仲淹的軍旅感懷名篇《漁家傲·秋思》相比,此曲除了抒發與范作一樣的懷鄉思歸之情外,更加突出了作者對於戰爭摧殘生命的控訴,而這卻是較范作更為深刻之所在。應當特別指出的是,對於一位久處邊陲、身居中晚明戰亂迭起時代的武將來說,能夠於當世置功名於度外,以深刻冷靜的頭腦反思戰爭之殘酷無情,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由此更能體現出作者深厚的人文氣息和生命關懷。
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此曲不論是開篇就大漠行軍進行的全景描繪,還是篇末對於驚沙飛雪的細部點染,其實全都是意在渲蓄全篇那濃郁蒼茫的人生情思與羈旅情懷。而在整首作品類似電影淡出淡入手法的場景交換中,作者也最終完成了他那綿遠悠長的隨想與幽思。
應當說,自古以來描繪邊塞生活的韻文作品層出不窮,而其中尤以盛唐時期的邊塞詩為其犖犖大者。薛論道的這首散曲,能夠在利用散曲抒意自由的體裁特色時突破當時散曲創作的局限,並較前人作品有進一步的開拓與創造,不能不說是於既有邊塞詩詞作品之外又平添了幾許曲家興味。

名家點評

湘潭大學教授羊春秋:這是一支憑弔古戰場的小曲,它以淒涼的情調;誇張的描寫,成功地渲染了屍骸相撐、白骨遍野的慘象,反映了詩人的厭戰和反戰的情緒。朔風吹骨,塞月照墳,英魂含淚,戰角生悲,是戰場的實錄,也是詩人的感想。其強烈的悲憤之情,足抵李華一篇《弔古戰場文》。(《元明清散曲三百首》)

作者簡介

薛論道(約1531~1600),字談德,號蓮溪居士,保定定興(今河北易縣)人。家貧,早年喪父,一足殘廢,發憤讀書,尤喜讀兵書,都下公卿稱為“刖先生”。中年從軍。軍旅三十多年,官至參將。後受人排擠,解甲歸田。所作散曲,多達千首,描寫邊塞風光,諷時嫉俗,慷慨豪放。存有《林石逸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