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內黃鏡秋學校

山內黃鏡秋學校

山內黃鏡秋學校,是公立的鄉村學校,地處湛江市遂溪縣界炮鎮山內管區內,沿途遍植甘蔗,青綠無際。

其前身是山內國小,在旅港的黃鏡秋先生捐資改造擴建下,實現了山內國小和山內國中的合併辦學,1985年命名為“山內黃鏡秋學校”。

建校以來,學校為祖國建設輸送了大批人才,先後獲省、市、縣級先進單位等30多項榮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內黃鏡秋學校
  • 類別:公立學校
  • 現任校長:鄭劭勛
  • 所屬地區:中國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
  • 主要獎項:1998年湛江市“雙優學校”
    1998年遂溪縣“一級學校”
  • 命名時間:1985年
  • 主要教學部:學前班,國小部,國中部
  • 別稱:山內學校,山內國中,黃鏡秋學校
歷史沿革,發展概況,歷任領導,教學條件,德育管理,教學管理,歷年初升高概況,校園風光,歷來活動,名譽校長,相關新聞,

歷史沿革

發展概況

山內黃鏡秋學校命名於1985年,至今28周年;學校前身山內國小,創建於1932年春,已走過了81個春秋。
一,抗戰的產物,革命的搖籃。
1931年“9.18”事變後,為了更好地宣傳發動組織抗日,培養革命力量,在地下黨的領導下,遂溪縣界炮鎮山內村人民於1932年春,利用李家祖祠一一震東公祠創辦了山內國小。
學校起初只有1個教學班,30多個學生,教師為莫積平、莫積智兄弟二人。
往後每年增設一個教學班,並據辦學需要在震東公祠右邊建起一些簡易平房教室。到1937年,已完整地辦起了國小一至六年級,在校學生近200人。當時實行新學制,教學國文。
二,尖銳的階級鬥爭,坎坷的辦學經歷。
由於階級敵人的破壞,該校1939年被迫停辦。
1940年春,學校首屆學生李鴻基從遂溪師範(中師)、李瓊倫從雷師、李仁廉從廣州中專回鄉度寒假,通過黨組織,將正在廣州工作的地下黨員一一中共黨員全子瑛召回任校長,李仁廉(黨員)任主任,恢復了山內國小。
1941年夏,因鼠疫流行,該校曾搬到山內新村仔,以李正模家為臨時學校。
由於日寇的猖狂侵略,師生們奔赴抗日前線,本校從1944年1月至1948年冬停辦。
1949年起,學校以私塾的形式恢復辦學。
1950年上半學年,上級將校名改為遂溪縣縣立十四小、西北區區立五小。從此,該校恢復了1至6年級,在校學生達400多人。
1954年,該校只辦到1至5年級;1955年至1958年,只辦到1至4年級。
根據上級指令,該校從1959年至1960年,搬到赤倫村與赤倫國小合併。
三,黨的關懷,喜遷新居。
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懷下,在山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1961年秋起,該校將原在山內村震東公祠堂的舊校全搬遷到黃江尾村、眼睛塘村、山內仔村、山內仔新村之間,建起了二幢瓦房教室,完整開設了1至6年級,學生猛增到500多人。學校1969年秋起,附設國中。
山內黃鏡秋學校校址
1979年秋起,國中並點。大塘、周靈、赤倫、山內四個村委會所轄的國小畢業生為山內國中點的招生對象;中小學生人數增至700多人,教師增加到20多人。但校舍均是瓦房。
四,黃鏡秋先生及家人資助,學校蓬勃發展。
改革開放後的1982年,黃江尾村僑居香港的赤子鄉彥黃鏡秋先生回鄉尋根探親,目賭家鄉落後的辦學狀況,毅然捐資辦學,以改變山內國小舊貌。
1984年春,黃鏡秋先生先期捐資近100萬元,合併擴建山內國小、山內國中。1985年,山內鄉人民感於黃鏡秋先生造福桑梓之情,申請遂溪縣人民政府命名該校為:山內黃鏡秋學校。同年,黃鏡秋先生捐資20萬元設立黃鏡秋獎教獎學金,每年對優秀師生進行頒獎。二十年來,黃鏡秋先生及其家人不斷對學校捐資擴建、設備配備更新。到2005年,已共捐資400多萬。
到2005年,學校有教學班24個。學生1400多教職工62人;教師學歷合格率達100%;學校總面積60000平方米,有教學樓4幢,科學樓1幢,教工宿舍樓3幢,學生公寓1幢;教學設備設施達縣一級學校標準;校園布局合理,校園四季常綠,環境優美。

歷任領導

歷任領導一覽表歷任領導一覽表
歷任領導一覽表
學年度
校長或負責人
備註
1932年春至1938年
莫積平、莫積智
兩兄弟創辦國小,校址在山內祠堂
1939年

(停辦)
1940年春
全子瑛
屬山家第四保國民學校
1941年
李仁廉
因鼠疫搬到新村李正模家半年
1942年
李瓊倫
教師何毅英解放後曾任廣東省供銷社總書記
1943年
李恒生

1944年至1948年

1944年春,師生大部分奔赴抗日前線,學校停辦
1949年春
李有平

1949年至1951年
李寬才

1951年至1952年
李豪
兩戰期間,遂溪神槍手
1952年至1953年
李正秋

1953年至1954年
梁子球

1954年至1955年
張才

1955年至1960年
鄧華新
1956年至1961年四五年級到赤倫國小,山內國小只辦初小
1960年9月至1961年8月
何進傑

1961年

搬到現校址(2005年)
1961年至1971年
李廷萃
1969年秋始設國中
1971年至1972年
林志鋒

1972年至1982年
李廷萃
1979年至1982年國小校長
1979年至1985年
莫森
國中、國小分設,國中校長莫森
1979年至1985年
鄧華新
國小校長
1985年至1992年
袁美
山內國小、國中合併為山內黃鏡秋學校
1992年至2000年
陳華英

2000年至2003年
鄭土新

2003年至2008年
鄧偉勤
2003年設立黨支部
2008年至今(2013年)
鄭劭勛

教學條件

德育管理

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首,有關工委領導、司法幹部、學校領導、村委會領導參與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制訂並完善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如《創雙優值周管理條理》、《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一包一獎實施方案》等,保證了德育管理“規矩方圓”,有章可循。德育工作始終做到:一個堅持,即堅持正面教育學生;二個密切聯繫,即密切聯繫科任教師和家長;三個負責,即對學生德、智、體、美、勞負責,對優差生負責和課內外活動負責;四個跟蹤:即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跟蹤,學習進步快慢跟蹤,健康狀況跟蹤和家境變化跟蹤;五個定期,即定期開展照顧五保戶的獻愛心教育活動,定期請司法人員上法制課,定期組織師生學習《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中國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定期開展“班級自治管理”評比活動,定期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
2005年,學校國中部由上世紀九十年代初5個班200多學生增加到11個班700多學生,國小部由400多人增加到600多人。管理工作日益規範化、科學化,辦學成績聲譽鵲起,贏得上級領導、各界人士和當地乾群的充分肯定。1997年學校被評為遂溪縣“雙優學校”;1998年被評為湛江市“雙優學校”、遂溪縣“一級學校”,並獲廣東省僑資辦學優秀成果張漢良獎二等獎;1999年被評為湛江市“先進集體”。原校長陳華英當選為縣 “十傑”校長;原校長鄭土新獲縣抓中考先進領導;原校長鄧偉勤榮獲縣抓中考先進領導、市中考先進工作者和全國讀書活動優秀指導獎;並先後有陳揮超、鄭敏強、周小英、陸啟、李傑雄、馬湛海、周權、鐘廣正等一批領導和教師被評為市、縣先進德育工作者和優秀班主任;莫景超等8位同學被評為市三好學生標兵或優秀學生幹部。1995年至2005年期間,學生參加讀書活動,80人次獲鎮級獎,60人次獲縣獎,50多人次獲市級、省級、國家級獎勵。師生熱心公益,共為扶貧助殘、希望工程捐款達3萬多元。

教學管理

辦學以來,學校對教師隊伍建設,實施領導管一線,下一級,蹲一組;實施校長對教導主任負責,教導主任對教師負責的級級負責制;定期組織教師學習《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教師法》,提高師德修養;組織教師聆聽了孫曉雲、任小艾、魏書生等名師的教育教學理念課,到縣城中學或其它高水平的學校聽課取經,吐故納新、取長補短;提供優惠政策,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網路、提高學歷等的學習;按“八字”教學要求,開展“一對一”的傳幫帶和最佳一節課評比活動,進行教學資源共享。
學校教師先後有王梅珍、陸啟、梁振華、黃曉玲、陳小英等教師被評為縣的教壇新秀和教改積極分子。教師論文、優質課比賽獲縣以上獎勵22人次。國小部大專以上學歷的教師達96%,國中部本科以上學歷的教師達80%,師資合格率100%。教學質量逐年提升。2004年中考,11名學生考上遂一中,破歷史最高紀錄,各項指標名列縣同類學校之首;2005年中考,更是“滿園春色關不住”,共有16人考上遂溪一中,2人考上湛江二中,1人考上湛江一中,再次雄居縣同類學校中考排行榜前列:李侯進同學中考數學單科成績全市第一、科任教師楊繼春被評為縣中考先進教師。學校從1999年至2005年,連續7年被評為縣中考先進學校。2005年前,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先後有13人次獲國家級獎;91人次獲省、市級獎,1416人漢獲縣級獎;教師106人次獲縣級以上獎勵。

歷年初升高概況

1996年~2005年國中畢業升學統計表1996年~2005年國中畢業升學統計表
1996年以來國中畢業升學率
年份畢業人數重點中學中等專業學校普通高中
1996
138
2
14
93
1997
150
3
18
112
1998
137
4
14
92
1999
179
9
22
118
2000
180
6
38
130
2001
109
1
9
92
2002
122
11
10
95
2003
190
7
30
151
2004
185
12
27
135
2005
204
19
21
166

校園風光

校地處偏遠,距縣城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沿途遍植甘蔗,青綠無際。
學校總面積60000平方米,截至到2005年,有教學樓4幢,科學樓1幢,教工宿舍樓3幢,學生公寓1幢;教學設備設施達縣一級學校標準。校園布局合理,校園四季常綠,環境優美。
校園風光校園風光
作為一所實施九年義務基礎教育的鄉村學校,學校的基礎設施設備都需要很大的提高。在政府和黃鏡秋先生家人等熱心捐資辦學人士的至此下,學校歷年都積極進行的校園改造。從1985年到2013年,校園基礎建設增加多次,校園風光也有大變化。

歷來活動

一年一度的獎教教學金頒獎典禮
1985年,黃先生捐資20萬元設立“黃鏡秋獎教獎學基金”,並每年12月,他攜眷回校頒發獎教獎學金。
一年一度的黃鏡秋獎教獎學金一年一度的黃鏡秋獎教獎學金
1985年秋,首屆獎教獎學金在校園樹蔭下頒發。
1995年後,每年一度的獎教獎學金大會在寬敞華麗的“杏貞台”上舉行。

名譽校長

黃鏡秋先生簡介
黃鏡秋先生,1920年3月出生於廣東省遂溪縣界炮鎮山內村委會黃江尾村。
2006年6月19日,黃鏡秋先生因病與世長辭,享年86歲。
黃鏡秋先生黃鏡秋先生
黃先生2歲已喪父,獨兒寡婦相依為命。6歲讀私塾,州歲在村中輟學。爾後,隨外祖父在廉江縣安鋪好生活,開始半工半讀。上午在外公商店倒痰罐、打雜工,下午去學校讀書。
四年後,又隨外公到廣西南寧市,一邊讀書,一邊打工。
1941年,日本侵略軍打到南寧,外公在外地經商未歸,小鏡秋果斷地向鄰近鋪頭老闆借錢租船載商品沿右江運去廣西百色地區避難。途中,自己作縴夫逆水拉船2個多月才到達百色。
1942年,外公不幸去世,22歲的黃先生於年底繞道回到廣州灣(湛江市霞山)外公的鋪頭幫工。不久,黃先生因美國盟軍飛機轟炸西營(霞山)而轉移到澳門打工。
1946年,黃先生攜帶20萬元港幣移居香港尋求發展。經朋友介紹,他在香港當了英國皇家警察。在警察崗位上,黃先生業餘攻讀英語3年,併到其它書院夜校學習警察法例。因英語講得流利,被提升為班長。後來,又經過英文、法例等業務考核,黃先生被提升為沙田警官分局副局長。他的警官生涯中,先後榮膺皇家輔警憲級警司,香港紀律部隊短槍射擊比賽冠軍,英國蒙英女皇伊利沙伯皇后批頒的“皇家香港警察優良服務勳章”CPM。黃先生自定的格言為:“耐繁瑣、任勞怨、勤職守、重禮貌、節公帑”。
1960年初,黃先生請求警察局批准退休。接著,他與香港五星級美麗華大酒店老闆簽約當20年高級保全經理。
1970年,黃先生與朋友在官塘區創建“寶業電子廠”,同時兼職美麗華大酒店。
1990年,黃先生70歲,美麗華大酒店老總楊志雲兒子楊秉正接老總班了,還不讓他退位。到75歲時,黃先生還被楊老總留下:“你不要走,也不要做具體事,只看一下就行了。”黃先生家裡掛起的又一格言為:“涵養怒中氣,提防順口言,小心恆里錯,珍惜有餘線”。
1982年黃先生攜眷回鄉尋根探親,目睹家鄉教育落後狀況,兒童入學難,遂生助學善舉,第一期捐出100萬元港幣,改建擴建已山內國小學和國中。1985年,經鄉人申請遂溪縣人民政府批准,將改建合併後學校命名為“山閃黃鏡秋學校”。當年秋,學校舉行隆重的落成慶典大會。同時,黃先生捐資20萬元設立“黃鏡秋獎教獎學基金”,並每年12月,他都攜眷回校頒發獎教獎學金。
1983年,黃先生捐資近10萬元為黃江尾村安裝高壓線照明裝置。
上世紀九十年代,黃先生捐資10多萬元為黃江尾村建“黃鏡秋會堂”,供村民聚會活動所用。
2003年,黃先生捐款8萬元為家鄉打抗旱機井、興修水利工程。
2005年,黃先生捐款近1萬元為黃江尾村民作新型合作醫療基金。
黃先生還動員太大林杏貞女士,女兒黃婉齡、黃婉華小姐為家鄉捐款獻愛心。1985年起,林杏貞女士在黃江尾村設立“康樂金”,每年12月和黃先生及女兒回村為60歲以上老人派發‘“康樂金”利是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林女士分別捐資40萬元和20萬元為黃江尾村建設王要通道的“杏貞橋”、“康樂橋”,水利水閘工程和山內山區黃鏡秋學校建設“杏貞台”——風雨大銀幕平台。1997年,黃婉齡、黃婉華姐妹捐資30萬元建設山內黃鏡秋學校所屬的“齡華幼稚園”。至2005年,黃鏡秋先生及家人累計為山內黃鏡秋學校捐資400多萬元,為家鄉福利事業捐資近200萬元。
黃先生愛國興學,造福桑梓,德高望重,先後榮任湛江市政協常委,遂溪縣政協副主席、榮譽主席,歷屆政協湛江委員會港澳聯誼會會長,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常務會董、香港國際投資總商會名譽會長,湛江市首屆榮譽市民,湛江市旅港同鄉會會長,山內黃鏡秋學校名譽校長等職務。
2007年12月,黃鏡秋先生因病辭世兩年多,女兒黃婉齡女士秉承先父的遺願,接任山內黃鏡秋學校名譽校長,繼續為家鄉建設事業和教育事業做貢獻。

相關新聞

2005年
12月:
黃鏡秋學校命名20周年慶典舉
2007年
12月:
黃婉齡秉承先人遺風 捐資助學福澤桑梓
2009年
12月:
87歲港胞回鄉頒發獎教獎學金
2013年
6月:
奧運冠軍勞麗詩到遂溪山內黃鏡秋學校上課
山內黃鏡秋學校團支部舉辦“五四”籃球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