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文會圖

山亭文會圖

《山亭文會圖》是明代畫家王紱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圖是王紱的代表作,寫文人雅士于山亭聚會的情景。該圖立意古逸,構圖嚴謹。圖中筆墨渾厚華滋,在繼承元代文人畫的基礎上融合進了自己的筆意。山石先以枯淡墨皴寫,按結構層層疊加,最後以濃重墨勾勒點苔,使整幅畫面有蒼潤之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亭文會圖
  • 作者:王紱 
  • 創作年代:明代
  • 材質:紙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規格:縱219厘米,橫87.6厘米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意境,技法,名家點評,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此圖表現文人雅士于山亭聚會的情景。展開畫軸,雲山高聳,秋楓流丹,深谷藏居,潺水爭喧。在叢樹掩映的山亭內,有幾位文士正在披圖討論或憑欄瞻流;亭後山道上,一老者策杖緩緩行來;右下山路上,亦有兩文人邊走邊談,一侍童懷抱古琴隨後;水面小舟,載一清須敞懷者,正從石壁後轉來。通過這些人事活動,點醒了“山亭文會”的主題。
山亭文會圖
右上款識有“山亭文會,永樂甲申秋日,九龍山人王孟端畫”。並有“九龍山中道士”、“孟端”、“遊戲翰墨”、“右石生”、“破硯齋”諸印。畫中也乾隆御題詩,並有“太上皇之寶”、 “古稀天子”、“乾隆鑑賞”、“乾隆御覽之寶”、“八徵耆年念之寶”、 “三希堂精鑑賞”、“嘉慶御覽之寶”等收藏印章。

創作背景

此畫取材於舊日文人士大夫到山林亭閣間雅會的盛事,抒發了作者文靜清逸的襟懷。類似這樣的題材,在文人士大夫作品中頗為多見。畫幅右上角自題“山亭文會,永樂甲申中秋日,九龍山人工孟端畫。”永樂甲申為公元1404年,王紱時年43歲,此畫為中年時期作品。

藝術鑑賞

意境

此畫立意古逸,構圖嚴謹,山上小溪、泉水流淌有聲,山下河中可泛舟,山林間亭台樓閣隱現,這是一處可游可居的幽雅勝境。近景古樸山亭中已有幾個文人在那裡論詩作畫,山下還有文人或乘舟、或步行趕來應約赴會。此圖山水勝境為文人雅集提供了優美環境,文人雅集又為山水勝境增添了詩情畫意。

技法

此畫筆墨深厚滋潤,結構繁密,但密而不塞。畫法上頗富於變化,是在王蒙的章法上加以變化而來。山石皴法點苔,似從王蒙法度中來,然後用筆粗獷,又有新意。有的山石以枯筆作解索皴,兼用亂柴皴、小斧劈皴,筆線富於動感。然後層層迭染,最後以濃墨勾皴打點,積墨層層,顯得凝重厚實。樹木和茅亭的畫法在王蒙、倪瓚之間,筆力雄勁,墨氣沉厚。即使山頂的小樹,也一一畫出樹幹,各具形態,而不是元畫中常見的以點為樹的處理。整個畫面具有既蒼茫濕潤又清靈爽利的特殊效果。

名家點評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曹利華:《山亭文會圖》,上林層疊,樓閣茅亭,文人聚會,意境清幽。山石皴法點苔,似從王蒙法度中來,然用筆粗獷,又有新意。
天津美術家協會理事王振德:在畫法上頗富於變化。其層巒迭嶂郁茂蒼茫似王叔明,古木茅亭清曠蕭疏似倪雲林,筆力雄勁、墨氣沉厚似吳仲圭,布置邃密、林木豐茂似盛子昭。

歷史傳承

由該圖收藏印可知,該圖歷經乾隆內府、嘉慶內府收藏,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作者簡介

王紱(1362—1416),明代畫家。紱,一作芾,字孟端,號友石、螯叟,後以字行。無錫(今屬江蘇)人。太祖洪武時生員,嘗北游江淮,浮黃河,游太行,出雁門.時人慕其名,爭延致之,因事被累,謫戍山西十餘年。永樂初,以善書被薦,供事文淵閣,宮中書舍人,後歸江南,隱居九龍山,詠左太沖詩:“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遂自號九龍山人。工畫山水,師王蒙,風格蒼鬱清潤;亦作平遠小景,近似倪瓚,尤擅墨竹,有“出姿媚於遒勁之中,見灑落於縱橫之外”之評:其墨竹,在明代很有影響,崑山夏杲師之,亦享大名。傳世作品有《湖山書屋圖》卷,《竹石圖》等。能詩,著有《友石山房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