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五味子葉

山五味子葉

山五味子葉,中藥名。為忍冬科莢蒾屬植物珍珠莢蒾Viburnum foetidum Wall.var. ceanothoides (C. H. Wright) Hand. -Mazz的葉。植物珍珠莢蒾,分布於四川、貴州及雲南。具有消腫止痛,斂瘡生肌之功效。主治骨折,癤腫,跌打損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山五味子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茜草目
  • :忍冬科
  • :莢蒾屬
  • :珍珠莢蒾
  • 分布區域:四川、貴州及雲南
  • 採收時間:春、夏季
  • 用量: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葉。

性味

味甘、微苦、微澀,性平。

歸經

入肺、膀胱、心經。

功效

消腫止痛,斂瘡生肌。

主治

骨折,癤腫,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

炮製

採集加工:春、夏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直立或攀援狀,高達3m。小枝多,被有粗毛,老漸無毛,具有近圓形的皮孔。葉對生;葉柄長3-6mm;葉紙質至厚紙質;倒卵形、倒卵狀橢圓形,長2-5cm,寬1.5-2.5cm,先端急尖或圓形,基部楔形,邊緣中部以上具少數不規則圓或鈍的粗牙齒或缺刻,很少近全緣,下面常散生棕色腺點,脈腋聚集簇狀毛,側脈2-3對,於下面突出。聚傘花序復排為圓錐狀;花梗長不及3mm;萼筒筒狀,長約1mm,萼檐具5微齒;花冠白色略帶淡紫色暈,輻狀,長約1.5mm;雄蕊5,稍長於花冠。核果紅色,卵狀橢圓形,長6-8mm;核扁,有2條淺背溝和3條淺腹溝。花期4-6月,果期9-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900-2600m的山坡密林中或灌叢中。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消腫止痛,斂瘡生肌。外用治骨折,癤腫,跌打損傷,刀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