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道士》是唐代賈島所作的一首詩。
《山中道士》是唐代賈島所作的一首詩。
《山中道士》是唐代賈島所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頭髮梳千下,休糧帶瘦容。養雛成大鶴,種子作高松。白石通宵煮,寒泉盡日舂。不曾離隱處,那得世人逢。1作者簡介賈島(779~843),唐代詩人。字浪仙。范陽(今北京房山)人。早年出...
《贈山中道士善琴》是元代余闕創作的一首詩 。作品原文 山中道士綠荷衣,新抱瑤琴出翠微。已與塵緣斷來往,逢人猶鼓《雉朝飛》。 作者簡介 余闕(1303—1358),元廬州人,字廷心,一字天心,先世為唐兀氏。順帝元統元年進士,授...
《寄空同山中道士》是宋朝詩人曾幾的作品。昨夜清霜重,念此山中客。落葉聚堆床,暗蟲吟敗壁。泬漻天宇肅,疏林風瑟瑟。曳杖掛詩瓢,悠然適所適。息心歸冥漠,山深萬籟寂。散發排天闥,叱吒鞭龍脊。何時共採藥,相與對晨夕。月夜供...
紹聖二年正月十日,予偶讀韋蘇州《寄全椒山中道士》詩云: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遙持一樽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乃以酒一壺,仍依蘇州韻作詩寄之雲。一杯羅浮春,遠餉採薇客。遙知...
書山中道士壁 《書山中道士壁》是宋代的釋智圓創作的一首詩。松下消搖自扣扉,相留終日話真機。煙藏花島青牛臥,客散仙房獨鶴歸。丹井泉澄天影小,玉壇風冷磬聲微。乘閒擬學沖霄術,九土茫茫得者稀。
孫碧雲(1345年-1417年),號虛玄子,陝西馮翊(今陝西大荔)人。中國元末明初道士。孫碧雲幼年穎悟,願欲學仙。13歲入華山投拜名師高道,得授黃老、《周易》秘傳。又熟讀儒、釋諸家理論,莫不得其旨奧。擅於養生,又喜博覽群籍,...
元末,又攜弟子游吳蜀、武當,訪龍虎山,受到第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的敬重,山中道士多禮趙宜真為師。後傳下其師祖西山熊道輝“南傳”清微法脈,名為清微正派,劉淵然為其高徒,又傳邵以正等。清微正派由趙宜真弟子分別傳至各地,傳至現代...
這一巧奪天工、美輪美奐的建築——南天門為的創建者就是泰安道士張志純。學者王克煜介紹說,張志純6歲誦經,12歲入道,居岱麓會真宮,其師崔道演,是王重陽再傳弟子。張志純道行超群,曾任東嶽廟住持,元世祖忽必烈賜號“崇真保德...
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端午節,山中道士曾奉旨在此設壇祈禱,放生魚潭內。從那時起九曲溪禁止捕魚,相沿成為習俗。筏下獺控灘,便進入了六曲,諸曲唯此曲行程最短,然天游峰乃“武夷第一勝地”。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題詩讚道:“六曲...
《續通考》說何仙姑為唐武則天時廣東增城縣人,出生時頭頂出現六道毫光,天生一副“仙科”,13歲時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一隻仙桃,從此不飢不渴,身輕如飛,並可預見人生禍福。後來她應召進京,但途中離去。另有傳說何仙姑原名...
”師道聽了這話,很是奇怪,答道:“我昨天出去,只在山中經歷一宿呀。”並把遇見樵夫,投宿,又遇老人的事述說一遍。有人說:“和蔡真人一道隱居的還有二位彭真人,那老人恐怕就是他。”道士們又嘆息說:“我們住在此觀中,白白...
道教視泰山為神仙所居之洞府和道士理想的修行地,稱其為三十六洞天之第二洞天。道教認為泰山神和泰山奶奶是泰山最重要的神。供在碧霞祠的碧霞元君,成為信徒心目中最靈驗的女神,他們認為只要“積德行善,心地真誠,跟她求啥,她都會答應...
三十六洞天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為主景,或兼有山水。認為此中有神仙居住,乃眾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煉或登山請乞,則可得道成仙。分而言之,“洞天”意謂山中有洞室通達上天,貫通諸山。東晉《道跡經》云:“五嶽及名山皆有...
武后監國,南遷而終。初高宗征師至京,拜上卿,不就,請度為道士,出入禁門。乃欲告成中嶽,扈從者多疾,凡噀咒,病皆愈。二京受道籙者,文武中外男女弟子千餘人。所得金帛,並修宮觀,恤孤貧,無愛惜。久之,辭歸松陽,經過...
孫思邈(581年-682年,存在爭議,詳見正文“年齡爭議”目錄),京兆華原(今陝西耀州區)人。唐代醫學家、道士,中醫醫德規範和大醫精誠的制定人。孫思邈自幼多病,故立志於學習醫學知識。青年時期開始行醫於鄉里,其提倡並踐行以“大醫...
唐代唐王李世民率三軍將士,御駕親征遼東長樂山(藥山),李世民因不服遼東水土,得了重病,雲霞洞道士識得山中中藥,深山採藥、煎藥,李世民大病痊癒,為感謝雲霞洞道士獻寶藥及野蜜,二次率領眾將士,親自監修雲霞洞青華道院,志立玄中妙...
陳摶(?-989年),字圖南,號扶搖子,賜號“白雲先生”“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縣,另說在今亳州市)(或雲普州崇龕縣,今重慶市潼南區崇龕鎮;或西蜀崇龕縣,今四川安岳縣)人。五代末北宋初道士、道教學者。陳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