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村(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平東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山下村隸屬於汕尾市海豐縣平東鎮平東村委行政村,位於平東鎮中部偏東,距離鄉鎮政府約5公里。相鄰自然村有東、南兩面是綿延山巒;北至上建村;西至塘尾村。屬丘陵地帶,地勢東高西低,主要山嶺有東山園山,海拔最高1000米,在村東有銀坑河。特色農產品有花生、香瓜。鄉道城平路經過本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下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
  • 地理位置: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平東鎮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人口,經濟,歷史文化,本地方言,姓氏文化,移民文化,民間信仰,傳統民居,宗族文化,地方特產,地方設施,主要人物,

歷史沿革

清朝前,屬惠州府海豐縣石塘都九龍約。民國時期,屬海豐縣二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海豐縣二區。1953年,屬海豐縣公平區。1957年,屬海豐縣平東鄉。1958年,屬海豐縣公平公社。1974年,屬海豐縣平東公社。1984年,屬海豐縣平東區公所。1986年,屬海豐縣平東鎮平東村委至今。

地理環境

山下村隸屬於汕尾市海豐縣平東鎮平東村委行政村,位於平東鎮中部偏東,距離鄉鎮政府約5公里。相鄰自然村有東、南兩面是綿延山巒;北至上建村;西至塘尾村。屬丘陵地帶,地勢東高西低,主要山嶺有東山園山,海拔最高1000米,在村東有銀坑河。

人口

2015年末,戶籍人口980人。其中:男性500人,女性480人;60歲以上140人,最年長者年齡96,性別女;生活主要依靠農業收入的人口有300人;常年在城鎮生活和打工的人口有680人;農村留守兒童12人;實際在村人口20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12人;祖籍本村的香港同胞有40多人;祖籍本村的華人華僑有200多人,主要分布國家或地區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

經濟

傳統經營傳統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蔬菜等,改革開放後,村民大部分外出打工、經商,在村居民以種植水稻、花生為主。現時大部分村民打工、經商,從事手工業加工和服務性行業等。在村居民以種植水稻、花生、香瓜、芝麻、冬瓜等為主,耕地面積在660畝左右,年均農業產值在50萬元左右,村民主要收入來源:工資性收入、商業經營、農業生產。

歷史文化

本地方言

世居民族漢族;世居民係為客家民系;本地通用方言為客家方言

姓氏文化

主要姓氏有2個。第一大姓為鐘姓,明朝從紫金遷移至廣東九龍塘背村,清康熙年間從九龍塘背村遷移至本地;第二大姓為彭姓,清代從揭西五雲遷移至本地。

移民文化

該村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由鐘氏仰懷公紫金南嶺遷徙至九龍塘背村,後其子茶公再遷移至此建居而形成。因建居在九龍山嶺下得名而取名山下村。

民間信仰

民間信仰場所有華光大帝,始建於清代,重建於90年代。供奉華光天王,主要祭祀活動與儀式村民備上五犧酒禮及金銀寶綻祭祀神靈。當地居民一年中參與祭祀活動1次,具體時間為農曆九月二十八。不可移動文物鐘敬文故居,始建於清末,重建於2008年,保護級別縣級。
山下村
華光大帝

傳統民居

傳統民居為潮汕民居,現存35座。代表性民居有鐘錦標老屋,建於80年代,占地面積120平方米,主要建築特色以土木為材料,牆體以山石加灰土為粘合劑徹成,屋頂以杉木條為棟樑,上面蓋普通紅瓦片,建築方式主要有是三間過二伸手。三間過二伸手是傳統潮汕民居的基本建造單元之一,採用“井”字形格局,中心對稱,由相向的兩個一廳二房構成。廳大門居中正開。有人居住。

宗族文化

現存宗祠有1座。主要宗祠為鐘氏宗祠,始建於清代。重建於1983年。占地面積400平方米。主要建築特色以土木為材料,牆體以麻石加灰土為粘合劑徹成,屋頂以木條為棟樑,中橫樑上畫中國結等吉祥圖案。屋頂蓋有琉璃瓦片,祠堂內有圓形石柱,有12棟柱等,棟柱有刻字等。建築設計以“上三下三”為布局,其保留明代建築風貌,集青石雕、木雕、泥雕、金漆畫、嵌瓷等古建藝術於一體,仍作宗祠使用。
山下村(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平東鎮下轄村)
鐘氏宗祠
代表性楹聯穎川世澤懿德家聲,書於清代,現存於鐘氏宗祠;代表性匾額穎川堂,書於清代,現存於鐘氏宗祠。
主要宗族活動有:1、農曆九月廿八為水口宮重建日,上建約四村包括上建、塘尾、山下村、官田村共同喜慶,全約舉行演戲、祭神、放炮頭、請客等集體活動。2、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為全村喜慶的節日,全村舉行演戲請客活動。

地方特產

特色農產品有花生、香瓜。

地方設施

鄉道城平路經過本村。2008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1984年通電,1997年通電話。原有有平東國小分校,2008年因學生人數銳減而停辦。

主要人物

鐘敬文,原名鐘譚宗,生卒於1903-2002年,民俗學家、現代散文作家,祖籍為平東鎮山下村人,後其祖父遷至公平魚街。他在民俗和民間文學研究方面獨有建樹,成為我國提倡用人類學、民俗學、民族學的觀點來研究民間文學的首批學者之一,是我國第一次正式打出民俗學大旗的學者之一。他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和民間文學、民俗學的研究和創作工作,貢獻卓著。是我國民俗學家、民間文學大師、現代散文作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