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下

屬下

屬下/屬下階層(subaltern)以用來指那些從屬的、缺少自主性的、“沒有權力的人群和階級”。這一概念主要針對義大利南部的農民,他們缺乏組織,沒有作為一個群體的社會、政治意識,因此在文化上依附、順從於統治階級的觀念、文化和領導權。他認為,他們有一種走向同一性的趨勢,但這種趨勢不斷被統治集團打破,並且他們的行動也往往受到統治集團的支配,甚至起義反抗的時候也是如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屬下
  • 外文名:subaltern
  • 別稱:屬下階層
  • 概念:沒有權力的人群和階級
由來,區別,概念的擴展,補充和闡釋,概念評價,

由來

“屬下”在字典中的一般意思是“次要的”,在英國軍隊中主要指“次長中尉副官”等次級軍銜。二十世紀初,葛蘭西在《獄中雜記》中論述階級鬥爭時,迫於政治壓力,用了“屬下”這個辭彙來代替馬克思的“無產階級”這個概念。它可以與“屬下的(subordinate)”或者“工具的(instrumental)”進行互換。

區別

葛蘭西的“屬下”與馬克思的“無產階級”的區別,在於補充了被壓制階級在歷史和意識等方面的文化特性,相比之下,“無產階級”則是一個有著鮮明主體意識、強烈社會組織性和明確的政治歷史感的群體。並且,相對於“無產階級”在經濟關係上的較為明確的定位,“屬下”則是一群被動順從的、沒有理論嚴格性的群體稱謂,相對而言具有更大的靈活性。之所以需要這種變動,不僅僅為了躲過義大利的審查制度,還因為在葛蘭西看來,義大利農民在全國人口中占有較大比例,所以解放如果要行之有效,就必須依靠自身和城市工人階級之間的結盟。在意識水平上,葛蘭西的“集體工人”已經能夠明白自己的任務,且能通過實際的東西表達他們的政治覺悟,因此,“屬下”在事實上主要還是指農民。

概念的擴展

葛蘭西的“屬下”概念得到“印度屬下研究小組(Subaltern Studies collective)”的歷史學家們的繼承,但其中也有差異。在《屬下研究選集》(SelectedSubaltern Studies)中,古哈(Ranajit Guha)指出,“印度屬下研究小組”所使用的“屬下”這個詞被“用於南亞的研究”,以糾正精英知識分子在這個問題上的偏見。它用來指南亞社會中存在的從屬群體的一般性特徵,包括階級、種姓、年齡、性別、職務和任何其他領域中存在的受壓制群體。對屬下研究小組來說,葛蘭西對南部義大利的鄉村農民所受壓迫的討論,正好也可以用來描述獨立之後印度社會中的鄉村農民、工人階級和賤民階層(The Untouchable)所持續遭受的壓迫。在這裡,屬下階層在文化上的“順從性”得到強調,並被擴展到印度特定的環境中,包含了除農民外的更多的組成部分。

補充和闡釋

對“屬下”這個概念進一步進行補充和闡釋的是美國後殖民批評家斯皮瓦克。在《屬下能說話嗎?》(Can Subaltern Speak?)這篇著名的文章中,她強調了屬下“不能說話”的特徵。也就是說,屬下一詞用來指所有不能言說自己、失去自身主體性的人群。如果說,葛蘭西注重的是義大利背景、屬下研究小組注重的是印度民族獨立的歷史,那么,斯皮瓦克在該問題上注重的則主要是後殖民背景下的屬下階層及其特殊處境。
馬克思主義鬥爭模式
由於帝國主義認知暴力對精英文化的浸染以及精英階層在事實上與帝國主義的同謀效果,第三世界作為被壓制者整體,其內部並不是同質化和均衡的,它必然進一步地被具體差異所代替。因此在屬下階層的組成上,與葛蘭西和印度屬下研究小組偏重農民階級不同,斯皮瓦克更加注重屬下階層在構成上的各種內在差異,尤其是其中的性別差異。在她看來,在經典馬克思主義的生產方式敘事中,社會集團都無一例外的忽略了女性在其中的位置和力量,女性始終處於沉默的角落,成為“他者中的他者”。對屬下研究小組來說,他們考慮的主要是男性屬下主體,而女性屬下在社會歷史中、在民族獨立前後的生活和鬥爭則遭到了忽視。並且,站在解構的立場,斯皮瓦克更加注重屬下概念的情境化和靈活性,以隨時包括那些可能遭到忽視的、各種各樣的鬥爭形式。因為在經典的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變革模式中,像印度這樣的前殖民地,其民族解放默許了民族解放鬥爭中的民族資產階級的優先性,而賤民階層和屬下女性等雖然在變革中同民族資產階級站在一起,但在民族獨立之後卻並沒有實現自身的解放,而是繼續遭受資產階級和新形式的帝國主義的雙重壓制。從這個意義上說,斯皮瓦克是在差異的基礎上將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概念做了更加細緻的處理。因此,她並不是簡單地拒絕馬克思主義思想。羅伯特·揚(Robert Young)就明確指出,斯皮瓦克是在修正的基礎上,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狹義的階級鬥爭模式,以適應其他形式的解放鬥爭,包括女性運動、農民鬥爭以及本土少數族的權力鬥爭等。
本質主義的理論虛構
不過,在使屬下/屬下階層擺脫其屬下性的工作中,斯皮瓦克還分析了可能存在的本質主義危險。她認為,屬下歷史研究小組在其早期工作中力圖恢復被精英歷史寫作忽視的屬下歷史,以此找到一種純然的屬下主體及其意識,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理想性。這是一種本質主義的理論虛構,因為“屬下”之所以具有屬下性,恰好就在於他們“不能說話”。從歷史中恢復和捕捉屬下階層的主體意識是不可能的。但問題是,一種自主的聲音和力量的形成,又必然依賴於對自覺意識的歷史發掘。所以斯皮瓦克認為,屬下這個概念本身意味著一種靈活的策略性,其主體性只具有策略的意義。“屬下/屬下階層”本身並沒有固定不變的本質,作為一個概念,它只能是鬥爭實踐的產物。

概念評價

總的來看,“屬下/屬下階層”是馬克思“無產階級”概念在各種新形勢下的變體,是一種後馬克思主義的概念,並且在解構主義和後殖民主義等新思潮影響下,不斷地容納著新的內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