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仁溥,染整專家,我國現代紡織品化學整理技術先行者之一。20世紀50年代末從事粘膠純紡織物脲醛樹脂整理工藝的研究,20世紀70年代負責65型印染設備的調試及生產管理工作,為推廣套用提供了經驗。80年代承擔“滌綸長絲織物仿真絲綢”整套工藝流程及相關參數研究並建立試驗工廠。此後又承擔“苧麻脫膠助劑、油劑和脫膠工藝的研究”,顯著提高了苧麻織物的服用性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屠仁溥
- 性別:男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人物生平,成就及榮譽,從事粘膠纖維樹脂整理的研究,調試全套65型染整設備成功投產,研製開發“滌綸長絲仿真絲綢”,成功研發苧麻脫膠助劑、油劑及脫膠工藝,熱心學會活動、推動學術交流,獻計獻策、著書育人,個人簡歷,主要論著,
人物生平
屠仁溥,1925年出生於浙江省吳興縣(今湖州市)南潯鎮的一個 知識分子家庭。父親屠守珍是海關職員,收入頗豐,家境寬裕。上海爆發八·一三事變後,屠守珍因工作上得罪過日本人,處境甚危。海關領導讓他離開上海去寧波工作。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上海淪陷,屠守珍舉家西遷重慶。
屠仁溥於1936年考入江蘇省立上海中學。1942年,年僅17歲的屠仁溥也結伴西遷重慶。穿越日本侵略軍封鎖線,進入游擊區,經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貴州,最後到達四川,行程萬里,目睹了日本侵略軍和偽軍的蠻橫兇殘,國民黨政府軍的貪婪腐敗。中國人民蒙受的深重苦難,給屠仁溥留下深刻印象。到達重慶後進入江津國立九中,1943年夏畢業,考入當時內遷到成都華西壩的金陵大學化工系。一年後,屠守珍患急性盲腸炎不治身亡,全家頓時陷入衣食無著的境地,幸得親戚資助,屠仁溥才得以繼續就學。屠仁溥的青年時代就是在這設符阿樣家道中落、顛沛流離的境況中度過的,造就了他強烈的愛國心和刻苦讀書、認真負責的敬業精神。
抗戰勝利後,1946年春,屠仁溥隨校部遷返南京金陵大學舊址,於1947年完成學業。當時正值國民黨政府發動內戰,經濟凋敝,民不聊生,求職十分困難。屠仁溥因學習成績優秀、品德良好,得到老師錢寶鈞教授舉薦,得以進入無錫市剛成立的私立江南大學任助教,不久又進入上海申新紡織廠總管理處錢寶鈞任職的申新公益紡織研究所化學實驗室工作,從此開始了伴隨屠仁溥一生的紡織化學研究生涯。
1956年,紡織工業部紡織科學研究院在北京成立。院長張方佐在上海物色了一批較有水平的技術人員充實各科室,屠仁溥也奉調至京,任染化研究室整理化學組組長。
屠仁溥在紡織科學研究院,首先從事的科研課題是粘膠純紡織物的樹脂整拒促酷理,到20世紀50年代末,基本完成了小樣試驗。1962年,參加紡織工業部組織的、由全國各地有關單位參加的攻少芝糊灑關會戰,這是國內印染行業開發樹脂整理的開端。“文化大革命”期間,屠仁溥下放到湖北沙市棉紡織印染廠,先在化驗室工作,後任技術科科長;該廠印染車間獨立成為沙市印染廠後,擔任技術室主任、副總工程師。屠仁溥從事當時正在試生產的65型印染設備的調試開車工作,為此後推廣套用積累了經驗。1979年他回院任副總工程師,擔任滌綸仿真絲綢研究課題負責人,對關鍵工序鹼減量做了詳細研究,為此後仿真絲綢的推廣做了技術準備;接著承擔苧麻脫膠助劑、油劑及脫膠工藝的研究,提高了苧麻織物的服用性能。
屠仁溥熱心學術交流,擔任遷料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染整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主任達20年之久,為活躍學會的學術活動做出了貢獻。
1975年,屠仁溥在沙市棉紡織印染廠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2003年4月,屠仁溥在北京病逝。
成就及榮譽
從事粘膠纖維樹脂整理的研究
屠仁溥在整理化學組的首選課題是脲醛、氰閥白只訂醛樹脂整理。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興起的新技術,是改善纖維素纖維服用性能的重要方法,當時國內尚屬空白,國外文獻報導也不多。屠狼翻店仁溥從初縮體的實驗室合成開始研究整理工藝,並與上海第一印染廠合作,在國內提堡葛首次試製出粘膠純紡織物樹脂整理產品。針對試製中暴露的問題,屠仁溥又深入研究,到20世紀50年代末,基本完成了小樣試驗。正在這時,我國農業遭受重大挫折,棉花產量急劇下降,全國棉布供應緊缺。紡織工業部領導決定大力發展化學纖維生產,以彌補天然纖維原料的不足,而粘膠纖維是當時化學纖維中首選的發展品種。但是,粘膠纖維濕強力低,易於變形,必須經過樹脂整理予以改善,屠仁溥等人的研究正好適應這方面的需要。1962年,紡織工業部組織紡織科學研究院和各地其他一些紡織科研和生產單位的技術人員數十人,匯集在上海第一印染廠,對粘膠纖維織物樹脂整理技術協同攻關。紡研院陸鐘鈺、屠仁溥等參加。攻關試驗的最後癥結是整理後織物的彈性和曲磨指標難以兼顧,經過半年的反覆試驗,終於取得了比較好的結果,防縮防皺性能顯著提高,濕強力也提高了,而且具有仿毛感。同年,又在上海、遼寧兩地繼續生產試驗,屠仁溥參加了在遼寧的試驗工作。最後經紡織工業部認定,這一研究成果可在全國推廣,紡織科學研究院、上海第一印染廠和遼寧省紡織研究所共同得到紡織工業部的褒獎。這一項目的研究成功,為國內染整行業樹脂整理技術開了先河。
在這以後,屠仁溥又進行粘膠—錦綸混紡織物的脲醛、氰醛防縮防皺樹脂整理項目,並組織乙基、甲基矽氧烷的合成和拒水整理工藝研究。這些項目在國內都具有開創性。
調試全套65型染整設備成功投產
20世紀60年代前期,我國在廣泛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設計製造了全套65型染整設備。這套設備在文化大革命前夕試製成功,紡織工業部確定沙市棉紡織印染廠為使用這套設備的試點廠。屠仁溥下放該廠時,這套設備正在該廠安裝,尚未調試開車。屠仁溥就和廠內人員一起,認真調試全套設備。由於這套設備對國內外先進技術兼收並蓄,新技術使用較多,試車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也多。在“文化大革命”的“左”傾思潮影響下,下放技術人員備受歧視。屠仁溥頂住壓力,排除萬難,任勞任怨地解決了遇到的各種問題,較好地完成了試車任務,並使設備在生產中經受了較長時間的考驗,為這套設備的推廣套用創造了條件。
研製開發“滌綸長絲仿真絲綢”
1978年,屠仁溥返回紡織科學研究院後,與工程師紀桂生共同擔任“滌綸長絲仿真絲綢”研究課題的負責人,並與蘇州絲綢研究所等五個單位合作,進行工藝研究和產品開發。屠仁溥等在蘇州絲綢研究所工作一年余,查閱了國外文獻中有關滌綸長絲仿真絲綢的資料,對當時收集到的滌綸長絲仿真絲綢樣品進行理化分析,做到每個樣品都有分析數據,特別是對仿真絲綢的關鍵工序——用燒鹼溶蝕滌綸表面,使纖維變細,紗線間活絡餘地增大,從而賦予織物以絲綢般的柔軟手感的“鹼減量”處理的原理和工藝做了詳細的分析研究,為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該課題在兩年後通過鑑定,受到國家科委的重視,在蘇州籌建實驗工廠,完成了全套設備與工藝的生產實踐檢驗,榮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為我國紡織品服裝市場上仿真絲綢的推廣做好了技術準備。
成功研發苧麻脫膠助劑、油劑及脫膠工藝
20世紀80年代,世界服飾市場出現了強烈回歸自然的潮流。盛產於我國的苧麻紡織品具有挺爽離體的特點,適宜製作夏衣,備受青睞;但苧麻含膠量大,纖維較硬,穿著時有刺癢感。這個問題成為能否成功利用苧麻纖維的關鍵。然而,經過各地多年研究,一直沒有找到好的解決辦法。紡研院為此開設了“苧麻脫膠助劑、油劑及脫膠工藝的研究”課題,屠仁溥和李慶峰、徐立平、張淑琦等人一起接受了該課題,並由屠仁溥具體負責其中脫膠工藝的研究。經反覆研究,終於使脫膠後精幹麻的手感、白度、殘膠率等項質量指標全面達到預期的目標,所研製的脫膠劑、油劑使用效果明顯高於國外同類產品,並且縮短了脫膠時間。這項科研成果獲1996年國家科委頒發的科技進步三等獎。該項目的研究內容,除脫膠工藝已列入正常工藝外,脫膠助劑、油劑也已在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內組織生產。
熱心學會活動、推動學術交流
屠仁溥在擔任課題研究的同時,熱心學術交流。他擔任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染整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主任達20年之久。在這期間,他和學會同仁商定將染整專業進一步細分為漂、染、印、整、機械電氣、環境保護等六個學組,各學組大約三年舉行一次學術年會,進行學術交流。染整專業委員會每年舉行一兩次活動。每次年會都要認真細緻地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精心評選論文,邀請專業委員會中的熱心成員擔任編輯,開會前把論文編印成冊。在舉辦學術年會時,力求節約,使學術活動得以持續開展,而出席的會員負擔又不致過重。屠仁溥與學會同仁共同努力,使印染專業委員會成為學會會員提高技術水平、加強聯繫的紐帶。
獻計獻策、著書育人
“文化大革命”期間,屠仁溥在沙市印染廠擔任技術領導職務時,深感我國印染技術因受信息渠道閉塞等因素的干擾,發展很慢,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愈來愈大,迫切需要開展國際交流以求提高。20世紀80年代初返回紡研院後,院領導十分重視他的意見,多次委派他出國考察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屠仁溥也深知領導和同志們的期望,每次出國考察都做詳細記錄,編成報告。如1980年參加奧地利國際化纖會議,1983年參加美國AATCC學術年會,以及80年代末去羅馬尼亞考察該國紡織業的活動,他都注意把國外先進技術和國內實際相結合,提出我國印染工業發展的構想和建議。近年來,屠仁溥尤其關注環境保護這一熱門話題,向中國紡織總會科學技術委員會提出我國染整行業應實現“清潔生產”和推行“環保紡織品標誌”的建議。這個建議與現在國內印染界還大量存在的“環境保護就是污水治理”的認識相比較,大大前進了一步,具有開拓性的意義。
屠仁溥還十分注意科技知識的傳播,把它作為自己的一份責任。他認真校譯了美國馬克教授所著《紡織品的化學整理》一書,又為《化工百科全書》等叢書撰寫有關章節,還參與了編纂專業技術詞典的工作。
屠仁溥非常重視對青年的培養。他常擔任課題負責人,和許多青年技術人員一起研究攻關。他既嚴格要求,又循循善誘。通常在接到課題後把科研工作分成若干部分,分別讓青年人承擔;又安排定期檢查研究結果,和青年人一起討論,詳細解說。他嚴謹治學的作風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使青年人獨立工作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他還多次接受天津紡織工學院的委託,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屠仁溥就從事紡織染整專業的科研工作,65歲時辦理退休手續後仍繼續發揮餘熱,直到1997 年,年屆73歲時因年邁體弱才從崗位上退下來。他兢兢業業,把一生精力獻給了科研事業,遇到困難,百折不撓,始終沿著他認定的方向向前走。在他回憶既往時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沒有辜負黨的教導。我只是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做了一點貢獻。”
個人簡歷
1925年7月30日 出生於浙江省湖州市。
1947年 夏畢業於江蘇省南京市金陵大學化學工程系。
1947-1950年 江蘇省無錫市江南大學化工系助教。
1950-1956年 上海市申新公益紡織研究所研究人員。
1956-1969年 紡織工業部紡織科學研究院染化研究室整理組組長、工程師。
1969-1979年 湖北省沙市棉紡織印染廠車間副主任、技術科科長;沙市印染廠技術室主任、副總工程師。
1979-1997年 紡織工業部紡織科學研究院紡織研究所負責人、院副總工程師。
2003年4月 在北京病逝。
主要論著
1 屠仁溥.對染整工業科研改革的幾點意見.紡織科學研究院院刊,1985 (1)
2 屠仁溥.紡織品深加工、高檔化,提高出口創匯.紡織科學研究院院刊,1987(1)
3 屠仁溥.染整工業技術路線現狀與發展的意見.紡織科學研究院院刊,1988(4)
4 屠仁溥.“八五”和2000年我國染整工業技術的發展方向和對策探討.紡織科學研究院院刊,1990(1)
5 屠仁溥等.染整工業詞典.紡織工業出版社,1994
6 屠仁溥等.中國蠟染.中國工程院版,1997
7 屠仁溥.我國染整工業現代化的發展構想.紡織科學研究院院刊,1999 (1)
8 屠仁溥等.紡織工業中的表面活性劑.日化出版社,2001
9 屠仁溥.關於我國染整行業實現“清潔生產”推行環保紡織品標誌的建議.紡織工業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建議彙編,2001.9
2003年4月,屠仁溥在北京病逝。
成就及榮譽
從事粘膠纖維樹脂整理的研究
屠仁溥在整理化學組的首選課題是脲醛、氰醛樹脂整理。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興起的新技術,是改善纖維素纖維服用性能的重要方法,當時國內尚屬空白,國外文獻報導也不多。屠仁溥從初縮體的實驗室合成開始研究整理工藝,並與上海第一印染廠合作,在國內首次試製出粘膠純紡織物樹脂整理產品。針對試製中暴露的問題,屠仁溥又深入研究,到20世紀50年代末,基本完成了小樣試驗。正在這時,我國農業遭受重大挫折,棉花產量急劇下降,全國棉布供應緊缺。紡織工業部領導決定大力發展化學纖維生產,以彌補天然纖維原料的不足,而粘膠纖維是當時化學纖維中首選的發展品種。但是,粘膠纖維濕強力低,易於變形,必須經過樹脂整理予以改善,屠仁溥等人的研究正好適應這方面的需要。1962年,紡織工業部組織紡織科學研究院和各地其他一些紡織科研和生產單位的技術人員數十人,匯集在上海第一印染廠,對粘膠纖維織物樹脂整理技術協同攻關。紡研院陸鐘鈺、屠仁溥等參加。攻關試驗的最後癥結是整理後織物的彈性和曲磨指標難以兼顧,經過半年的反覆試驗,終於取得了比較好的結果,防縮防皺性能顯著提高,濕強力也提高了,而且具有仿毛感。同年,又在上海、遼寧兩地繼續生產試驗,屠仁溥參加了在遼寧的試驗工作。最後經紡織工業部認定,這一研究成果可在全國推廣,紡織科學研究院、上海第一印染廠和遼寧省紡織研究所共同得到紡織工業部的褒獎。這一項目的研究成功,為國內染整行業樹脂整理技術開了先河。
在這以後,屠仁溥又進行粘膠—錦綸混紡織物的脲醛、氰醛防縮防皺樹脂整理項目,並組織乙基、甲基矽氧烷的合成和拒水整理工藝研究。這些項目在國內都具有開創性。
調試全套65型染整設備成功投產
20世紀60年代前期,我國在廣泛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設計製造了全套65型染整設備。這套設備在文化大革命前夕試製成功,紡織工業部確定沙市棉紡織印染廠為使用這套設備的試點廠。屠仁溥下放該廠時,這套設備正在該廠安裝,尚未調試開車。屠仁溥就和廠內人員一起,認真調試全套設備。由於這套設備對國內外先進技術兼收並蓄,新技術使用較多,試車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也多。在“文化大革命”的“左”傾思潮影響下,下放技術人員備受歧視。屠仁溥頂住壓力,排除萬難,任勞任怨地解決了遇到的各種問題,較好地完成了試車任務,並使設備在生產中經受了較長時間的考驗,為這套設備的推廣套用創造了條件。
研製開發“滌綸長絲仿真絲綢”
1978年,屠仁溥返回紡織科學研究院後,與工程師紀桂生共同擔任“滌綸長絲仿真絲綢”研究課題的負責人,並與蘇州絲綢研究所等五個單位合作,進行工藝研究和產品開發。屠仁溥等在蘇州絲綢研究所工作一年余,查閱了國外文獻中有關滌綸長絲仿真絲綢的資料,對當時收集到的滌綸長絲仿真絲綢樣品進行理化分析,做到每個樣品都有分析數據,特別是對仿真絲綢的關鍵工序——用燒鹼溶蝕滌綸表面,使纖維變細,紗線間活絡餘地增大,從而賦予織物以絲綢般的柔軟手感的“鹼減量”處理的原理和工藝做了詳細的分析研究,為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該課題在兩年後通過鑑定,受到國家科委的重視,在蘇州籌建實驗工廠,完成了全套設備與工藝的生產實踐檢驗,榮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為我國紡織品服裝市場上仿真絲綢的推廣做好了技術準備。
成功研發苧麻脫膠助劑、油劑及脫膠工藝
20世紀80年代,世界服飾市場出現了強烈回歸自然的潮流。盛產於我國的苧麻紡織品具有挺爽離體的特點,適宜製作夏衣,備受青睞;但苧麻含膠量大,纖維較硬,穿著時有刺癢感。這個問題成為能否成功利用苧麻纖維的關鍵。然而,經過各地多年研究,一直沒有找到好的解決辦法。紡研院為此開設了“苧麻脫膠助劑、油劑及脫膠工藝的研究”課題,屠仁溥和李慶峰、徐立平、張淑琦等人一起接受了該課題,並由屠仁溥具體負責其中脫膠工藝的研究。經反覆研究,終於使脫膠後精幹麻的手感、白度、殘膠率等項質量指標全面達到預期的目標,所研製的脫膠劑、油劑使用效果明顯高於國外同類產品,並且縮短了脫膠時間。這項科研成果獲1996年國家科委頒發的科技進步三等獎。該項目的研究內容,除脫膠工藝已列入正常工藝外,脫膠助劑、油劑也已在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內組織生產。
熱心學會活動、推動學術交流
屠仁溥在擔任課題研究的同時,熱心學術交流。他擔任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染整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主任達20年之久。在這期間,他和學會同仁商定將染整專業進一步細分為漂、染、印、整、機械電氣、環境保護等六個學組,各學組大約三年舉行一次學術年會,進行學術交流。染整專業委員會每年舉行一兩次活動。每次年會都要認真細緻地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精心評選論文,邀請專業委員會中的熱心成員擔任編輯,開會前把論文編印成冊。在舉辦學術年會時,力求節約,使學術活動得以持續開展,而出席的會員負擔又不致過重。屠仁溥與學會同仁共同努力,使印染專業委員會成為學會會員提高技術水平、加強聯繫的紐帶。
獻計獻策、著書育人
“文化大革命”期間,屠仁溥在沙市印染廠擔任技術領導職務時,深感我國印染技術因受信息渠道閉塞等因素的干擾,發展很慢,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愈來愈大,迫切需要開展國際交流以求提高。20世紀80年代初返回紡研院後,院領導十分重視他的意見,多次委派他出國考察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屠仁溥也深知領導和同志們的期望,每次出國考察都做詳細記錄,編成報告。如1980年參加奧地利國際化纖會議,1983年參加美國AATCC學術年會,以及80年代末去羅馬尼亞考察該國紡織業的活動,他都注意把國外先進技術和國內實際相結合,提出我國印染工業發展的構想和建議。近年來,屠仁溥尤其關注環境保護這一熱門話題,向中國紡織總會科學技術委員會提出我國染整行業應實現“清潔生產”和推行“環保紡織品標誌”的建議。這個建議與現在國內印染界還大量存在的“環境保護就是污水治理”的認識相比較,大大前進了一步,具有開拓性的意義。
屠仁溥還十分注意科技知識的傳播,把它作為自己的一份責任。他認真校譯了美國馬克教授所著《紡織品的化學整理》一書,又為《化工百科全書》等叢書撰寫有關章節,還參與了編纂專業技術詞典的工作。
屠仁溥非常重視對青年的培養。他常擔任課題負責人,和許多青年技術人員一起研究攻關。他既嚴格要求,又循循善誘。通常在接到課題後把科研工作分成若干部分,分別讓青年人承擔;又安排定期檢查研究結果,和青年人一起討論,詳細解說。他嚴謹治學的作風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使青年人獨立工作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他還多次接受天津紡織工學院的委託,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屠仁溥就從事紡織染整專業的科研工作,65歲時辦理退休手續後仍繼續發揮餘熱,直到1997 年,年屆73歲時因年邁體弱才從崗位上退下來。他兢兢業業,把一生精力獻給了科研事業,遇到困難,百折不撓,始終沿著他認定的方向向前走。在他回憶既往時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沒有辜負黨的教導。我只是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做了一點貢獻。”
個人簡歷
1925年7月30日 出生於浙江省湖州市。
1947年 夏畢業於江蘇省南京市金陵大學化學工程系。
1947-1950年 江蘇省無錫市江南大學化工系助教。
1950-1956年 上海市申新公益紡織研究所研究人員。
1956-1969年 紡織工業部紡織科學研究院染化研究室整理組組長、工程師。
1969-1979年 湖北省沙市棉紡織印染廠車間副主任、技術科科長;沙市印染廠技術室主任、副總工程師。
1979-1997年 紡織工業部紡織科學研究院紡織研究所負責人、院副總工程師。
2003年4月 在北京病逝。
主要論著
1 屠仁溥.對染整工業科研改革的幾點意見.紡織科學研究院院刊,1985 (1)
2 屠仁溥.紡織品深加工、高檔化,提高出口創匯.紡織科學研究院院刊,1987(1)
3 屠仁溥.染整工業技術路線現狀與發展的意見.紡織科學研究院院刊,1988(4)
4 屠仁溥.“八五”和2000年我國染整工業技術的發展方向和對策探討.紡織科學研究院院刊,1990(1)
5 屠仁溥等.染整工業詞典.紡織工業出版社,1994
6 屠仁溥等.中國蠟染.中國工程院版,1997
7 屠仁溥.我國染整工業現代化的發展構想.紡織科學研究院院刊,1999 (1)
8 屠仁溥等.紡織工業中的表面活性劑.日化出版社,2001
9 屠仁溥.關於我國染整行業實現“清潔生產”推行環保紡織品標誌的建議.紡織工業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建議彙編,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