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茅鎮

展茅鎮位於舟山本島的東北端,與世界著名漁港沈家門相距僅8公里,與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隔海相望。境內陸域面積為33.45平方公里,下轄16個行政村,四個社區,總人口達2.35萬。全鎮水陸交通方便,境內有兩條高等級公路通往舟山島各地,並聯通大陸公路網。境內有深水良港——螺門港,水路運輸可達我國南北沿海各港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展茅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浙江省
  • 政府駐地:浙江省舟山市新城海天大道681號
  • 電話區號:(+86)0580
  • 地理位置:杭州灣外緣的東海洋面上
風景宜人,物產豐富,名勝古蹟,龍亭,翁氏宗祠,柴家大宅,管家老龍,

風景宜人

展茅鎮三面環山,北面臨海,山水資源豐富。氣候類型屬北亞熱帶季風海洋型氣候,冬夏季風交替顯著,氣溫適中,四季分明,光照較多,雨量充沛。境內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勝古蹟眾多,柴家二十四間走馬樓已有240年歷史。有史記載,東漢史學家梁鴻曾攜妻子避亂於境內一小島,此島因而得名為“梁鴻島”。相傳東晉時呂洞賓、葛仙翁、曾在境內仙遊,並尋有遺蹟。展茅鎮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優良的革命傳統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的歷史時期,賦予了新的開拓創新精神。
展茅鎮是普陀區的工業發展重點鄉鎮漁業重鎮。2003年實現社會總產值8.4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近1千萬元,漁農民人均收入5305元。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 展茅鎮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形成高科技化工、水產品精深加工、食品加工、造紙、船舶修造、繩網加工為主導的工業體系。漁農業經濟穩步發展,漁區形成拖網、深水流網、帆漲網、釣船等多種高效生產作業格局。農區形成水果、苗木、蔬菜、畜禽、水產養殖、有機茶葉6大農副產品生產基地。以“農家樂、漁家樂”為主的觀光休閒業旅遊業已成為展茅鎮經濟新的亮點。展茅鎮還注重於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結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通過對鎮容村貌的集中整治,使集鎮區綠化、美化、淨化水平進一步提高。2003年,展茅鎮順利地通過“省東海明珠”工程和市“百花工程”驗收,民眾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活躍。

物產豐富

展茅鎮素有“魷魚乾之鄉”和“建築之鄉”之美譽。境內有全國最大的魷魚加工市場——“展茅魷魚市場”,年加工新鮮魷魚2萬多噸,年銷售收入近2億元。每當魷魚加工旺季,商賈雲集,魷魚香飄全鎮。以浙江恆大建築有限公司為龍頭的建築業,不斷擴大行業優勢,壯大實力,年創產值3億元。
目前展茅鎮基礎設施完善,發展環境最佳化。2003年,展茅鎮創建省級“平安鄉鎮”,實施“224工程”,積極開展平安鎮區、平安農區、平安漁區試點工作,有力地維護了當地社會穩定。展茅鎮積極倡導以勤實誠和豪氣開放的形象和胸懷,以優良的服務環境、安定的治安環境、親和的富商環境和最優惠的政策環境,在未來的發展中,展茅鎮將打造成舟山本島的“生態強鎮、文化名鎮、山水鄉鎮、城後花園”。

名勝古蹟

龍亭

龍宮 仿木石建築,址翁家岙村鄭家山海拔265米處,初建時間不詳,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重建。分上下兩層,下層高2.3米,面闊2.25米,進深2.1米,用柱8根,兩根外柱鐫聯“望定海縣槁苗助長”、“仗鄭家山好雨時行”;兩內柱鐫聯“興四海龍功群沾渥澤”、“慰三時民望共慶稼禾”;兩根後內柱鐫聯“石匝左右甘霖作”、“宮在中央碧水靈”。柱間石板雕刻梅、蘭、竹、菊及雙龍戲珠等圖案。上層高1.2米,面闊1.14米,進深l米,用柱4根,正門刻“龍宮”兩字,背面雕刻龍噴水圖案,前兩柱鐫聯“隨時變化”、“到處流形”。宮全由石板、石條、石塊建成,古樸莊嚴。1989年12月列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龍宮旁有一小潭,稱“龍潭”,天久旱不涸。
龍王神話故事碑 藏翁家岙村鄭家山麓龍王堂小廟內。清光緒三十年(1904)立。碑高2.44米,寬0.83米,厚0.15米。張明經撰文,柴汝鵑書。1972年建龍王堂水庫時掘出。1989年12月列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翁氏宗祠

址翁家岙村。清初建,光緒三十一年(1905)重建。現存前後兩進各5間,左右走廊各3間,組成四合院。建築面積310.95平方米,前進面闊18.80米,進深8.56米。前進明間3架梁,後進5架梁,用兩月梁承托脊垂柱。次梢間穿斗式,單檐硬山頂,屋脊做小連球。後進懸掛“六桂堂”、“解元”兩匾,“解元”匾系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為乾隆甲午科(1774)浙江鄉試第一名翁元圻立,同治十一年(1872)重修;“六桂堂”匾光緒三十一年(1905)重建宗祠時立。1989年12月翁氏宗祠列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柴家大宅

址柴家村,兩層木結構樓房,計60餘間,座西朝東。當地人稱“走馬樓”。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建。占地1800平力·米,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東西中軸線上有遮樓、穿堂樓、祖堂樓及前後左右廂房樓,組成長方形四合院。正中有一道隔火牆,中設台門,形成前後兩院。大院正門設南樓,地面用規整石板錯縫鋪設。遮樓面闊9間27.65米,進深9.8米,用九檁前廊子,穿斗式;穿堂樓面闊7間27.65米,進深8.7米,用七檁前廊子,穿斗式;左右廂房樓面闊各6間23.1米,進深7.7米,用七檁前廊子,穿斗式;樓與樓間四角處設樓梯,廊柱上採用三踩斗拱,門窗設花格,雀替雕花果。硬山頂,屋面蓋小青瓦,屋脊設連球。為舟山現存古建築民居中時代較早、面積較大、保存完整、雕刻較精緻的清代民宅建築典型。
宅內匾宅內匾

管家老龍

從前,舟山島上有個大展莊,大展莊裡有個翁家坳,翁家坳後面有座鄭家山,鄭家山上有一個小小的龍潭,龍潭裡面住著一條老龍。這條老龍每逢乾旱不雨的夜晚,總要用龍角頂出一把骨排椅,到龍潭邊上坐一坐,看一看,察看天象,如果大展莊上田水幹了,吃水少了,他就把身子一彎,將頭伸到龍潭裡,吸一口水,朝大展上空一噴,立即下起雨來。大展莊的百姓,年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莊上的人都說,這是鄭家山老龍行及時雨的結果呢!
鄭家山的那個龍潭,上口小,下口大,潭的四周精光滴滑,深不見底,直通那東海龍宮。鄭家山老龍長年累月住在這個龍潭裡,深居簡出,他的結拜兄弟釣門港老龍,常勸他換個大點的地方,他總是含笑謝絕了。他說這個龍潭雖小,卻能在山頂眺望普陀山的佛國風光,在潭中能閉目養神,生活倒也過得清閒。
有一天夜裡,老龍突然覺得神思不寧,坐臥不安。他披衣起來,步出龍潭,站立在鄭家山上,極目遠眺。只見北邊天際殺氣瀰漫,星月無光。
老龍急忙跳上雲端,定睛望去,原來是金兵把棗陽城圍得水泄不通。城內宋營里,兵斷水,馬斷草,眼見將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這可把他難住了。去解危吧!難免要開殺戒;不去解危吧!又不忍城破民遭殃。他左思右想,決定去找釣門港老龍商量。
釣門港面對東海大洋,海寬水深,釣門港老龍身居龍宮,逍遙自在。這時,他正坐在龍宮裡,笙蕭歌舞,飲酒尋歡。聽說鄭家山老龍來了,連忙起身相迎,端杯斟酒,殷勤款待。鄭家山老龍哪有心思飲酒,急忙將來意告訴釣門港老龍,約他同去棗陽城解危。釣門港老龍聽了,竟哈哈大笑起來說: “上有玉帝,下有百姓,此事非我所管,大哥何必自找苦吃呢?”
鄭家山老龍聽了很不是味道,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他當即告辭出來,悄悄駕起祥雲,向棗陽城而去。
穿過東海大洋,越過高山峻岭,到了棗陽上空。他按下雲頭搖身一變,變成一個白髮蒼蒼的老翁,挑著一擔東西急匆匆向宋營走去。到了棗陽城下,被一個守城門的宋兵攔住去路: “餵!老頭,不準過去!”
老翁喘著氣抹著汗說: “我是給你們送東西來的,快讓我進城吧!”
宋兵一聽送東西,倒是很高興,可是仔細盯量一番:前頭是一桶清水,後頭是一小捆稻草,再也沒別的東西。那個宋兵哭笑不得,搖了搖頭說:
“老頭呀!你是一片好心,可是這一點水不夠十人喝;這一捆草不夠一匹馬??!”
老翁朗聲笑道: “軍情緊急,先用著再說吧!”邊說邊挑擔進了城。
城內宋兵和百姓聞訊擁來,這個舀一勺清水,喝下去清涼甘甜,精神百倍;那人扯一把稻草,戰馬吃了,迎風嘶鳴,威風凜凜。那一小桶水任憑千人舀萬人喝,就是不見淺一點。那一小捆草,任憑多少匹戰馬吃,總是不見少一點。於是士兵們一涌而上,抬水的抬水,挑草的挑草,霎時間兵營里人歡馬也叫,熱鬧非凡了。
棗陽城裡有了水,有了草,一下子兵強馬壯,鬥志昂揚。城內兵民又驚奇又感激,紛紛詢問這個白髮老翁: “你老人家尊姓大名?何居何地?”
老翁回答說: “我姓鄭,家住舟山府大展莊翁家坳。”
第二天,宋營開城迎戰,把金兵打得大敗而逃。宋兵絕處逢生,反敗為勝,更加崇敬那個白髮老翁了,可足四處尋找,哪裡還有他的蹤影!帶兵的將軍只得據實奏明宋王,為老頭請功。宋王聽了,感慨不已,下旨派欽差查尋此人,並要當面封賞。 。 ‘
欽差奉旨出京,過關穿城,棄馬登舟,越過東海大洋,穿越釣門港,到了大展的茅洋埠頭上岸,坐了八人大轎,鳴鑼開道,向翁家坳來。到了村口,見有個駝背老人在挑水,連忙上前問話:“餵!老頭,村上可有一位姓鄭的老公公?”
駝背老人原正是鄭家山老龍所變,他不要封賞,也不願離開鄭家山,於是笑笑答道: “翁家坳里統統姓翁,哪有姓鄭的老公公!”
那個欽差大臣本來就不滿意這份苦差事,現在聽駝背老人這么一講連忙傳下話來: “既然無此老人,我們回去吧!”
於是,大隊人馬原路返回。官船到了釣門港,突然風浪大作,烏雲遮天,官船只得拋下船錨。可是錨剛拋下,海面就風平浪靜,船一起錨,風浪又來了。如此反反覆覆,嚇得大官小官面如土色。欽差大臣畢竟比別人高明,見此情形/連忙合掌禱告:“要是棗陽城解危的老翁是此地神靈,即請平風息浪!”話音剛落,風浪靜息了。
欽差當即宣讀皇上詔封,果然官船就平平穩穩開走了。原來興風作浪的正是釣門港老龍。他聽說皇帝來封鄭家山龍,心裡酸溜溜的;一看沒有封到鄭家山老龍,真是喜出望外。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他就來攔路討封。
如此情景,鄭家山老龍看得一清二楚,不覺感嘆地說: “有危不救,討封爭先,真乃小人也!”
他未為富貴所動,依1日住在鄭家山的龍潭裡,經常用龍角頂出一把骨排椅,在龍潭邊上坐一坐,察看天象,為大展莊行雨賜福,所以大家都稱他為“管家老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