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屋檐聽雨
-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頁數:229頁
- 開本:32
- 品牌: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作者:周時奮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200319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書中充滿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寧波地方文化風味,在時而輕鬆明快,時而深沉樸實的筆調中,盡述一個觀察者的所見所聞所思。
作者簡介
作者周時奮生前在政界、商界、學界均任過要職,最後任寧波大學人文環境研究所所長、教授、碩導,浙江萬里學院兼職教授,寧波博物館特聘研究員。集畫家、作家、學者於一身,是浙江有影響的文化人。有46種著作出版,《話說鄞州》、《寧波老城》、《活色生香寧波話》等是其代表作。
圖書目錄
情到閒時出閒文(代序)
三口之家
懶人懶理
漫步西風
拔火罐
氣功
洗溫泉
看電視
空調
洗衣機
煙趣
茶
茶館
胡琴
看下棋
寫字
居之安
買房記
理髮
婚禮
吃蟹
餃子
茶葉蛋
功夫茶
基圍蝦
泡菜
羊肉泡饃
青絲與月光魚
也種水仙
仙人球
櫻花
畫眉
最著名的狼來了
老虎精
評語
指揮
氣質
終究不是讀書人
怎樣看戲
骨鳳凰
名趣
“書雜燴”的來龍去脈
人生的印記
薦生意
阿狗
另一種富有
寧波意象
寧波話
寧波菜
地名是本可讀的書
地名的雅與俗
寧波老屋
它山千年謎
南北相異說招牌
育王舍利子
鹹齏
禹陵對
沈園
古戲樓的憂傷
登泗洲靈岩
一座女性的雕像
走進中南海
筆瑞墨香滿京城
版納札記
母校三十四年前
後記
《周時奮文存》後記
三口之家
懶人懶理
漫步西風
拔火罐
氣功
洗溫泉
看電視
空調
洗衣機
煙趣
茶
茶館
胡琴
看下棋
寫字
居之安
買房記
理髮
婚禮
吃蟹
餃子
茶葉蛋
功夫茶
基圍蝦
泡菜
羊肉泡饃
青絲與月光魚
也種水仙
仙人球
櫻花
畫眉
最著名的狼來了
老虎精
評語
指揮
氣質
終究不是讀書人
怎樣看戲
骨鳳凰
名趣
“書雜燴”的來龍去脈
人生的印記
薦生意
阿狗
另一種富有
寧波意象
寧波話
寧波菜
地名是本可讀的書
地名的雅與俗
寧波老屋
它山千年謎
南北相異說招牌
育王舍利子
鹹齏
禹陵對
沈園
古戲樓的憂傷
登泗洲靈岩
一座女性的雕像
走進中南海
筆瑞墨香滿京城
版納札記
母校三十四年前
後記
《周時奮文存》後記
後記
2012年10月1日,歲次壬辰年八月十六日,周時奮先生因病去世,聞訊前來弔唁、哭別、送靈者盈堂塞途,備極哀榮。10月21日,先生“三七”紀念日,感於先生尚存遺著未及出版,周夫人序珊女士提議遵先生《閒來無事幾本書》所擬“書稿內編或待印”存目,編纂出版《周時奮文存》,眾皆回響,遂成立《周時奮文存》工作室。工作室先後假座天一閣秦祠、慈城儒風雅院、寧波大學等,就文存的內容整理、歸類分集、編輯分工、編務要點、出版聯絡等進行多次商論,達成共識,繼之付諸實施。
據《閒來無事幾本書》著錄,先生生前已經出版有《屋檐聽雨》、《一半秋山帶夕陽》、《隨風飄散》散文集3種,《文藝復興三傑畫傳》、《梵谷畫傳》、《畢卡索畫傳》、《徐渭畫傳》、《八大山人畫傳》、《石濤畫傳》、《揚州八怪畫傳》等畫傳7種,《中國歷史十一講》、《重讀中國歷史》、《歷史之美》、《穿越中國歷史的時光隧道》、《創世紀20章》、《地中海的秩序》、《走向統一的帝國》、《市井》、《十大農民起義》、《國學概說》等文史類圖書10種,《寧波老城》、《寧波老牆門》、《寧波老俗》、《活色生香寧波話》、《話說鄞州》、《風雅南塘》、《錢湖經緯》、《一座新城的序章》、《鄞縣誌》、《天童道上》、《上海城市旅行筆記》等地方文化類圖書11種,《金融道》、《把錢貸給誰》、《陽光道上》、《杉杉關鍵字》等工商類圖書4種,《佛陀拈起_的那枝花》、《詩情湖西》、《風雅南塘》(線裝本)、《聽雨齋殘畫集》等自印本6種,其中有些著作尚有多次印刷及台灣版、韓國版。
此次編纂出版的重點為先生寫就而未出版的書稿、文章和博物館陳列大綱等,書名也按《閒來無事幾本書》中所擬定的“書稿內編或待印”而出:《冷月銀河》、《書頭篇尾》、《故土家國》、《中國最空間》、《鋪陳文明》、《回到原點》。
考慮到《屋檐聽雨》、《一半秋山帶夕陽》、《隨風飄散》初版至今已達十餘年之久,存世稀少,書市難覓,故此次予以重版,書名、框架結構不變,只在文字上作校對技術處理,版式裝幀上略作改變,以求與《文存》的總體風格統一。緣此,《周時奮文存》共分9集12冊,共約230餘萬字。
先生閱歷豐富,博聞強識,勤于思考著述,著述內容廣泛,涉及學科眾多,故此在編纂過程中按工作室各位同仁所長予以分工,然後統一審讀。期間,得到先生生前各界好友(包括未曾謀面而景仰先生的人士)的鼎力支持,或送樣書,或供稿樣,或來電話、簡訊、電子郵件提供信息……工作室同仁感動於此,也更兢兢業業,務求完善。
《周時奮文存》的《故土家國》和《鋪陳文明》得到了寧波市鄞州區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並由鄞州區圖書館資助出版。其他諸集則得到華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大學建築工程與環境學院、上海融至道投資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寧波漢風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通力支持,並蒙汪建明先生、丁魯先生、張亞敏女士、周芳女士傾情資助出版。對此,周夫人偕工作室全體同仁深表謝忱!
在周時奮先生逝世一周年紀念即將到來之際,《周時奮文存》終於出版了,工作室全體同仁略感欣慰的同時,越發懷念先生。由於時間緊迫,水平有限,《周時奮文存》的編纂中肯定存在諸如文稿遺漏、校勘不嚴等問題,敬請讀者諸君不吝賜教,以便再版時改正。
《周時奮文存》工作室
2013年6月10日,歲次癸巳年五月初三日
據《閒來無事幾本書》著錄,先生生前已經出版有《屋檐聽雨》、《一半秋山帶夕陽》、《隨風飄散》散文集3種,《文藝復興三傑畫傳》、《梵谷畫傳》、《畢卡索畫傳》、《徐渭畫傳》、《八大山人畫傳》、《石濤畫傳》、《揚州八怪畫傳》等畫傳7種,《中國歷史十一講》、《重讀中國歷史》、《歷史之美》、《穿越中國歷史的時光隧道》、《創世紀20章》、《地中海的秩序》、《走向統一的帝國》、《市井》、《十大農民起義》、《國學概說》等文史類圖書10種,《寧波老城》、《寧波老牆門》、《寧波老俗》、《活色生香寧波話》、《話說鄞州》、《風雅南塘》、《錢湖經緯》、《一座新城的序章》、《鄞縣誌》、《天童道上》、《上海城市旅行筆記》等地方文化類圖書11種,《金融道》、《把錢貸給誰》、《陽光道上》、《杉杉關鍵字》等工商類圖書4種,《佛陀拈起_的那枝花》、《詩情湖西》、《風雅南塘》(線裝本)、《聽雨齋殘畫集》等自印本6種,其中有些著作尚有多次印刷及台灣版、韓國版。
此次編纂出版的重點為先生寫就而未出版的書稿、文章和博物館陳列大綱等,書名也按《閒來無事幾本書》中所擬定的“書稿內編或待印”而出:《冷月銀河》、《書頭篇尾》、《故土家國》、《中國最空間》、《鋪陳文明》、《回到原點》。
考慮到《屋檐聽雨》、《一半秋山帶夕陽》、《隨風飄散》初版至今已達十餘年之久,存世稀少,書市難覓,故此次予以重版,書名、框架結構不變,只在文字上作校對技術處理,版式裝幀上略作改變,以求與《文存》的總體風格統一。緣此,《周時奮文存》共分9集12冊,共約230餘萬字。
先生閱歷豐富,博聞強識,勤于思考著述,著述內容廣泛,涉及學科眾多,故此在編纂過程中按工作室各位同仁所長予以分工,然後統一審讀。期間,得到先生生前各界好友(包括未曾謀面而景仰先生的人士)的鼎力支持,或送樣書,或供稿樣,或來電話、簡訊、電子郵件提供信息……工作室同仁感動於此,也更兢兢業業,務求完善。
《周時奮文存》的《故土家國》和《鋪陳文明》得到了寧波市鄞州區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並由鄞州區圖書館資助出版。其他諸集則得到華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大學建築工程與環境學院、上海融至道投資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寧波漢風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通力支持,並蒙汪建明先生、丁魯先生、張亞敏女士、周芳女士傾情資助出版。對此,周夫人偕工作室全體同仁深表謝忱!
在周時奮先生逝世一周年紀念即將到來之際,《周時奮文存》終於出版了,工作室全體同仁略感欣慰的同時,越發懷念先生。由於時間緊迫,水平有限,《周時奮文存》的編纂中肯定存在諸如文稿遺漏、校勘不嚴等問題,敬請讀者諸君不吝賜教,以便再版時改正。
《周時奮文存》工作室
2013年6月10日,歲次癸巳年五月初三日
序言
情到閒時出閒文
陳雲其
我的手邊有周時奮一幀照片,坐在牆角落的他專心致志地用一小刀片擰著眼鏡極細的螺絲,那微凸使勁的嘴角流露著萬物不為其旁騖的神情。這幀照片是一新聞記者也是時奮忠實的讀者在某次會議間隙偷拍的,照片以幽默的形式勾畫出時奮的形象,並戲題目:休閒。
休閒這個詞,看來有一種越來越流行也越來越具有彈性的趨勢。
從休閒旅遊到休閒食品以至休閒讀物,其中包含的不外乎輕鬆愉悅的生活態度。很好,這至少有兩點:一是物質生活逐漸富裕的標誌,二是它反向含義的大面積凸顯——即是忙乎。但作用於時奮,與上述的照片相印證,其中便有認真精神的包容。這可以看作是主體與客體的矛盾,而事物的統一性亦正在於它們的矛盾性之中。
時奮的《屋檐聽雨》其中大多篇什可以歸到休閒性上去,書名便是個讓人產生閒適聯想的畫面。江南春雨,晨夕淅瀝,守一扇雨窗,生一份怡然之情,此中境界是寧靜心態的表露,讀這樣的文章便有一種輕鬆感。因此,周時奮這一名字備受晚報大眾的歡迎,發行勢頭頗為強勁的《寧波晚報》,主持其副刊的資深編審賀聖思先生,每當好稿缺檔時便會催命似的向時奮索稿:老弟請速援手寄一付“同花順”來。所謂“同花順”即是紙牌桌上的至尊,這是對時奮文章的推崇;而“一付”是量的概念,五連張以上成一付,辛苦您啦!
周末夜闌,有時想起要問候一下時奮這位老哥,電話那頭經常傳來的是正在弄“同花順”的回答。就是這些“同花順”,其篇幅的限制和讀者的要求迫使作家乖乖人瓮,也因此使時奮這幾年的寫作為我們提供並繪畫了對生活新的介入方式和色彩絢麗的風景線。
而他放鬆式的認真隱藏在風景線深處。
他對休閒的註腳不言而喻。
《屋檐聽雨》在內容上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大塊面:一是對日常生活的觀感,二是旅途原野上的擷英,三是對處身之地文化遺存的幽思,這裡面都雜糅了作家人生的經歷與經驗,因此而精彩獨具。在日常生活的觀察上,時奮既勤於發現亦善於發現,如《理髮》等篇什給我們以啟示般的箴言;而他在旅途上的所得往往給我們提供獨特的審美視角,從而撩撥去我們平俗化的情思,如《一個女性的雕像》,對秋瑾臨刑的描述和由此生髮的聯想,便散發著人性至純的光芒。如果說時奮在上述文章的俯拾中因了他的才氣和學識顯得從容不迫,那么當他的筆觸深入到三江匯流的寧波文化遺存時就顯得凝重起來。當然,這是思想的凝重。他寫七千年文明發源地河姆渡、寫越窯之地上林湖、寫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山堰、寫鴉片戰爭的古戰場……讓我們見到的是一個作家的心靈在歷史煙雲里的震顫與沉浮,他推開重重帷幕把我們帶到人類命運的終極思考,即文化思考中去。
注重文化的視角和意味,可以說是《屋檐聽雨》的一大特點,也是時奮散文思想性最基本的東西,他給看似輕鬆閒適的文體裝進了蠕動在底層的思想力和情感律,讓人在通篇讀完或掩卷之後如嚼一枚青橄欖,覺出其真正的味道來。時奮運筆的高超之處在於他製造聯想但不忘給讀者留下空白,這大概和他從事過美術繪畫有關;他刻意地把中國畫留白以擴充藝術感染力的技法運用到謀篇遣文中,使他的散文顯得簡潔明快,疏密有致,張弛十分得體。
賈平凹曾談到“小說是說話的藝術”,這一高超的見解一下子就搔到了小說藝術的真正癢處;那么散文呢?散文便是說閒話的藝術。因此,用什麼語言來說就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語言形成風格,語言是作家創作個性在藝術上最集中的反映。從《屋檐聽雨》中,我們可以看到時奮獨特的語言風格,他豐富的辭彙量保證了他遣詞的變化與準確,他自覺地把古典詩詞語言和地方語言糅合結合的方法,使他的作品產生一種質樸的感覺和濃郁的鄉俗氣息。而他對文調的注意,那種長短句的配合和四聲的均衡運用,可以看出他精勵的藝術匠心來。
綜覽時奮的作品,常使我想起梁實秋與余秋雨這兩位不同時代的散文大家。梁實秋創作散文,追求“絢爛之極趨於平淡”的境界。為此,他在篇幅上力求濃縮,刪芟枝蔓;在語言上攄詞搞藻,期於至當。所以他的散文清楚而有姿態,簡單而有力量,美在簡潔,美在適當。而余秋雨的散文則以其理性思考的底蘊,以其強烈的文化使命感和歷史負重感而顯得博大精深,波譎雲詭;其獨到的視野和縝密的布局以及語言的創造能力,給我們的散文領域帶來了別開生面的氣象和風格。我一直固執地認為,梁實秋的《雅舍小品》是需要在庭院濃蔭下拉一張藤椅來靜讀的,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則應該坐在速馳的火車上,並獨自擁有一節空蕩的車廂來一口氣讀完。這一動靜的差距和時空的差距作用於閱讀,無疑都帶有休閒的意味。在這裡我無意於拉時奮的某些篇什來作具體的類比,我想指出的是時奮在創作上介乎於兩者風格的恰似,而這一恰似也是時奮所追求的。他猶如一條溪流在沉靜與雄奇的大山夾峙下緩緩地流動,並讓我們自此而進入到另一番佳景中。
我熟悉時奮已有十餘年,那些年我混跡於京城的軍旅文壇,偶回築窩的甬城,總能聽到朋友們對時奮為人謙和坦誠、才氣橫溢、知識淵博的讚譽。那時的他正在王安石當過縣令、沙孟海情系桑梓的鄞縣,主持修志且勤於地方政治、經濟、文化的各項謀劃而成績斐然;同時,他寫小說、寫劇本、寫歷史題材的報告文學,且壯懷激烈,文風強健,動輒萬言一揮而就,令我輩“爬方格”者振奮不已。時奮給我的印象絕對是一個能輕易地謀制長篇巨鴻之作的作家。然而,年華如水漸漸地沖淡了一些東西,時奮的筆在依然靈動如蛇之外,更多了份智慧和淡泊曠達的情懷,即便是悲壯和憂患,在他的筆端也閃發出柔和的色彩來,那是一種哲思的色彩,是人生體驗的精華。
《屋檐聽雨》無疑是時奮創作上的這一種境界。
這樣的境界亦可用一個閒字的。
所謂小閒於情,大閒於心。心繫萬象,不著痕跡,心於一點,寧靜致遠。時奮實在是個大閒的人,大閒者,亦大度也!
謹以此代序。
1997年7月14日
於曙光三村
陳雲其
我的手邊有周時奮一幀照片,坐在牆角落的他專心致志地用一小刀片擰著眼鏡極細的螺絲,那微凸使勁的嘴角流露著萬物不為其旁騖的神情。這幀照片是一新聞記者也是時奮忠實的讀者在某次會議間隙偷拍的,照片以幽默的形式勾畫出時奮的形象,並戲題目:休閒。
休閒這個詞,看來有一種越來越流行也越來越具有彈性的趨勢。
從休閒旅遊到休閒食品以至休閒讀物,其中包含的不外乎輕鬆愉悅的生活態度。很好,這至少有兩點:一是物質生活逐漸富裕的標誌,二是它反向含義的大面積凸顯——即是忙乎。但作用於時奮,與上述的照片相印證,其中便有認真精神的包容。這可以看作是主體與客體的矛盾,而事物的統一性亦正在於它們的矛盾性之中。
時奮的《屋檐聽雨》其中大多篇什可以歸到休閒性上去,書名便是個讓人產生閒適聯想的畫面。江南春雨,晨夕淅瀝,守一扇雨窗,生一份怡然之情,此中境界是寧靜心態的表露,讀這樣的文章便有一種輕鬆感。因此,周時奮這一名字備受晚報大眾的歡迎,發行勢頭頗為強勁的《寧波晚報》,主持其副刊的資深編審賀聖思先生,每當好稿缺檔時便會催命似的向時奮索稿:老弟請速援手寄一付“同花順”來。所謂“同花順”即是紙牌桌上的至尊,這是對時奮文章的推崇;而“一付”是量的概念,五連張以上成一付,辛苦您啦!
周末夜闌,有時想起要問候一下時奮這位老哥,電話那頭經常傳來的是正在弄“同花順”的回答。就是這些“同花順”,其篇幅的限制和讀者的要求迫使作家乖乖人瓮,也因此使時奮這幾年的寫作為我們提供並繪畫了對生活新的介入方式和色彩絢麗的風景線。
而他放鬆式的認真隱藏在風景線深處。
他對休閒的註腳不言而喻。
《屋檐聽雨》在內容上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大塊面:一是對日常生活的觀感,二是旅途原野上的擷英,三是對處身之地文化遺存的幽思,這裡面都雜糅了作家人生的經歷與經驗,因此而精彩獨具。在日常生活的觀察上,時奮既勤於發現亦善於發現,如《理髮》等篇什給我們以啟示般的箴言;而他在旅途上的所得往往給我們提供獨特的審美視角,從而撩撥去我們平俗化的情思,如《一個女性的雕像》,對秋瑾臨刑的描述和由此生髮的聯想,便散發著人性至純的光芒。如果說時奮在上述文章的俯拾中因了他的才氣和學識顯得從容不迫,那么當他的筆觸深入到三江匯流的寧波文化遺存時就顯得凝重起來。當然,這是思想的凝重。他寫七千年文明發源地河姆渡、寫越窯之地上林湖、寫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山堰、寫鴉片戰爭的古戰場……讓我們見到的是一個作家的心靈在歷史煙雲里的震顫與沉浮,他推開重重帷幕把我們帶到人類命運的終極思考,即文化思考中去。
注重文化的視角和意味,可以說是《屋檐聽雨》的一大特點,也是時奮散文思想性最基本的東西,他給看似輕鬆閒適的文體裝進了蠕動在底層的思想力和情感律,讓人在通篇讀完或掩卷之後如嚼一枚青橄欖,覺出其真正的味道來。時奮運筆的高超之處在於他製造聯想但不忘給讀者留下空白,這大概和他從事過美術繪畫有關;他刻意地把中國畫留白以擴充藝術感染力的技法運用到謀篇遣文中,使他的散文顯得簡潔明快,疏密有致,張弛十分得體。
賈平凹曾談到“小說是說話的藝術”,這一高超的見解一下子就搔到了小說藝術的真正癢處;那么散文呢?散文便是說閒話的藝術。因此,用什麼語言來說就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語言形成風格,語言是作家創作個性在藝術上最集中的反映。從《屋檐聽雨》中,我們可以看到時奮獨特的語言風格,他豐富的辭彙量保證了他遣詞的變化與準確,他自覺地把古典詩詞語言和地方語言糅合結合的方法,使他的作品產生一種質樸的感覺和濃郁的鄉俗氣息。而他對文調的注意,那種長短句的配合和四聲的均衡運用,可以看出他精勵的藝術匠心來。
綜覽時奮的作品,常使我想起梁實秋與余秋雨這兩位不同時代的散文大家。梁實秋創作散文,追求“絢爛之極趨於平淡”的境界。為此,他在篇幅上力求濃縮,刪芟枝蔓;在語言上攄詞搞藻,期於至當。所以他的散文清楚而有姿態,簡單而有力量,美在簡潔,美在適當。而余秋雨的散文則以其理性思考的底蘊,以其強烈的文化使命感和歷史負重感而顯得博大精深,波譎雲詭;其獨到的視野和縝密的布局以及語言的創造能力,給我們的散文領域帶來了別開生面的氣象和風格。我一直固執地認為,梁實秋的《雅舍小品》是需要在庭院濃蔭下拉一張藤椅來靜讀的,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則應該坐在速馳的火車上,並獨自擁有一節空蕩的車廂來一口氣讀完。這一動靜的差距和時空的差距作用於閱讀,無疑都帶有休閒的意味。在這裡我無意於拉時奮的某些篇什來作具體的類比,我想指出的是時奮在創作上介乎於兩者風格的恰似,而這一恰似也是時奮所追求的。他猶如一條溪流在沉靜與雄奇的大山夾峙下緩緩地流動,並讓我們自此而進入到另一番佳景中。
我熟悉時奮已有十餘年,那些年我混跡於京城的軍旅文壇,偶回築窩的甬城,總能聽到朋友們對時奮為人謙和坦誠、才氣橫溢、知識淵博的讚譽。那時的他正在王安石當過縣令、沙孟海情系桑梓的鄞縣,主持修志且勤於地方政治、經濟、文化的各項謀劃而成績斐然;同時,他寫小說、寫劇本、寫歷史題材的報告文學,且壯懷激烈,文風強健,動輒萬言一揮而就,令我輩“爬方格”者振奮不已。時奮給我的印象絕對是一個能輕易地謀制長篇巨鴻之作的作家。然而,年華如水漸漸地沖淡了一些東西,時奮的筆在依然靈動如蛇之外,更多了份智慧和淡泊曠達的情懷,即便是悲壯和憂患,在他的筆端也閃發出柔和的色彩來,那是一種哲思的色彩,是人生體驗的精華。
《屋檐聽雨》無疑是時奮創作上的這一種境界。
這樣的境界亦可用一個閒字的。
所謂小閒於情,大閒於心。心繫萬象,不著痕跡,心於一點,寧靜致遠。時奮實在是個大閒的人,大閒者,亦大度也!
謹以此代序。
1997年7月14日
於曙光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