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注本。姜亮夫校注。七卷。注《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遊》、《卜居》、《漁夫》等七篇,每篇為一卷。是書以洪興祖本為底本,題下均系解語,正文皆分章段,注於其中。先標異音異字,次釋字意,末釋章旨。徵引...
校注 校注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jiào zhù,意思是校勘、注釋。 出自《屈原賦校注》。校注(校注):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為“校訂並解釋”之意。亦作“ 校注 ”。 校勘、注釋。如:《屈原賦校注》;《李白集校注》;《李清照集校注》。
”(《屈原賦校注》)“漂翻翻”四句,上兩句仍寫心境,心如兩翼搖搖,翻飛飄浮或上或下,時左時右;下兩句言自崑崙下至江水,往來江上,神遊故國而下觀。“觀炎氣”四句,借炎氣煙液等為喻述事物相因之理。天庭既不能久居,彭鹹也不可終隨,故下轉為訪問古代的賢人,“借光景”六句即言自己已下定決心...
”戴震《屈原賦注》說:“誦者,言前事之稱。惜誦,悼惜而誦言之也。”姜亮夫《屈原賦校注》贊同林雲銘的說法。游國恩《楚辭論文集》則認為“《惜誦》是喜歡諫諍的意思”,釋“惜”為愛好,以“誦”為諫諍。自王逸以來的各家說法,都有一定的合理的成分。按此篇與《離騷》意旨相近,當是受讒被疏之後的作品...
有代表性的著作如:郭沫若《屈原研究》,聞一多《楚辭校補》、《楚辭新義》,游國恩《楚辭概論》、《楚辭論文集》以及他所主編的《楚辭註疏長編》(已出《離騷纂義》、《天問纂義》),姜亮夫《屈原賦校注》,劉永濟《屈賦通箋》、《箋屈余義》等。影響價值 總之,兩千多年來,經過歷代學者的努力,《楚辭》...
[2] 參看:同上,409頁。案:左氏引姜亮夫《屈原賦校注》,謂左徒或即三閭大夫之主官,而三閭大夫為其從屬,並疑左徒即莫敖,比於後世秩宗、宗正,是合莫敖、左徒和三閭大夫為同一種職官。[3] 參看:《先秦職官表》,57、84、94-95、162、174-175、231、239、255、257、297、318、338、351頁。[4] ...
近代有學者認為《漁父》是屈原的學生宋玉或者戰國時期楚國的人記敘屈原事跡的文字,並非屈原所作。主張各異,但說服力似還不充分。國學大師姜亮夫先生在《屈原賦校注》《楚辭今繹講錄》《屈原賦今譯》諸書中反覆的論證,認為是屈原作品。《漁父》與《卜居》可看做是姊妹篇,《卜居》偏重於對黑暗政治的揭露,《漁父...
有代表性的著作如:郭沫若《屈原研究》,聞一多《楚辭校補》、《楚辭新義》,游國恩《楚辭概論》、《楚辭論文集》以及他所主編的《楚辭註疏長編》(已出《離騷纂義》、《天問纂義》),姜亮夫《屈原賦校注》,劉永濟《屈賦通箋》、《箋屈余義》等。意義 總之,兩千多年來,經過歷代學者的努力,《楚辭》研究取得...
在杭州大學讀書時即參加對姜亮夫先生的巨著《屈原賦校注》的評論,文章發表在《文匯報》上,表現了青年學子的敢說敢做的精神,被杭州大學評為科學研究積極分子,出席了浙江省科學研究積極分子代表大會。畢業後擔任編劇工作,在戲劇創作和評論方面,曾改編創作《孟麗君》、《李太白》等大小20餘個劇本;對江蘇17年戲劇,...
1948年初,姜亮夫重回昆明師範學院和雲南大學任教授,主要著成《屈原賦校注》(7卷)和《屈原賦今譯》初稿。這兩本巨著後三稿修正,1987年北京出版社再次出版,日本、香港、台灣皆有翻印本,且被多所大學指定為本科生、碩士生必讀參考指導教材。1949年4月,姜亮夫被前省主席盧漢任命為雲南省教育廳長。9月9日,...
作為祭神歌曲,《湘君》和《湘夫人》是一個前後相連的整體,甚至可以看作同一樂章的兩個部分。這不僅是因為兩篇作品都以“北渚”相同的地點暗中銜接,而且還由於它們的末段,內容和語意幾乎完全相同,以至被認為是祭祀時歌詠者的合唱(見姜亮夫《屈原賦校注》)。《九歌·湘君》由女神的扮演者演唱,表達了因男神未能...
聽直 聽直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tīng zhí,是指聽取曲直。解釋 1、聽直,指聽取曲直。2、聽直,宋朝妃子的稱號。出處 《楚辭·九章·惜誦》:“俾山川以備御兮,命咎縣使聽直。” 朱熹 集註:“聽直,聽其詞之曲直也。”另謂聽其罪罰之當值。見姜亮夫 《屈原賦校注》。
陳寅恪。1935年自費遊學巴黎,專心抄錄英、法所藏敦煌寫卷。曾任復旦大學、雲南大學、杭州大學教授,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中國訓詁學顧問。生平著述宏富,著有《敦煌學概論》《文學概論講述》《屈原賦校注》《陸機年譜》《中國聲韻學》《古文字學》等,有《姜亮夫全集》(24卷)行世。
如聞一多《楚辭校補》、姜亮夫《屈原賦校注》、《楚辭書目五種》、胡念貽《楚辭選注及考證》、陳子展《楚辭直解》、馬茂元《楚辭注釋》、聶石樵《楚辭新注》、郭沫若《屈原賦今譯》、黃壽祺、梅桐生合著的《楚辭全譯》等等。(2)楚辭作家學,包括研究屈原、宋玉等楚辭作家生平事跡、思想性格、創作成就等方面的內容。...
五、王夫之的《楚辭通釋》六、林雲銘的《楚辭燈》七、蔣驥的《山帶閣注楚辭》八、戴震的《屈原賦注》九、梁啓超的《屈原研究》十、聞一多的《楚辭校補》十一、郭沫若的《屈原研究》《屈原賦今譯》十二、游國恩的《離騷纂義》《天問纂義》十三、姜亮夫的《屈原賦校注》十四、馬茂元主編的《楚辭研究集成》
上官大夫:楚設。《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姜亮夫《屈原賦校注》:“楚之上官大夫,亦大夫階爵之別矣。”大夫:大夫既是大夫層的統稱,又是大夫層次中的一個等級。《韓非子·內儲說上》載,吳起“乃下令大夫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仁之國大夫,賜之上田宅。’”這裡...
南京圖書館 浙江圖書館 廣東中山圖書館 湖北省圖書館 湖南省圖書館 四川省圖書館 遼寧省圖書館 山東省圖書館 福建省圖書館 香港公共圖書館 澳門中央圖書館 台灣中央圖書館 同主題相關書籍 ·古代名賦選譯 ·屈原賦校注 ·新編藥性歌括 ·賦格曲 ·漢賦今譯 ·雷公藥性賦 ·雷公藥性賦 ·新編藥性賦 ...
《九歌·禮魂》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創作的一首詩,為《九歌》之末篇。學術界一般認為此詩是通用於《九歌》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後的送神曲。這是祭祀儀式的最後環節,由美麗的女巫領唱,男女青年隨歌起舞,還要傳花伴歌伴舞。全詩場面恢弘,節奏輕快,洋溢著歡樂之情。作品原文 九歌·禮魂 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
在楚辭學研究方面出版了《屆原賦校注》、《楚辭書目五種》、《瑟辭今繹講錄》、《楚辭學論文集》、《楚辭通故》、《重訂屈原賦校注》、《屈原賦今譯》等專著,其中,《楚辭通故》八十卷,凝聚了姜老大半生的心血,禮制學研究的主要成果,有《儀禮譯註》,《周公與宗周文明》亦開始籌劃。《略論禮典的實行和...
《〈宋書〉詞語研究》是在中國科學院浙江分院語言文學研究室的基礎上,成立了杭州大學語言文學研究室,聚集了一批從事語言文字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各擅勝場,如姜亮夫《屈原賦校注》、《楚辭通故》,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義府續貂》,蔣禮鴻、任銘善《古漢語通論》等,都是名聞遐邇的力作,在國內外產生了...
李公朴與《申報》流通圖書館 姜亮夫與《屈原賦校注》陳雪屏的學術成就 顧廷龍:嚴謹的學者和書法家 吳其昌的刻苦力學精神 姚名達教授抗日殉國第一人 盧前的詞曲研究與傳奇舊事 朱士嘉與武漢大學圖館 儲安平與《觀察》社 徐鑄成的《登高》詩 潘景鄭與寶山樓藏書 吳晗談熊廷弼 鄧拓與《明實錄》後記 ...
《王梵志詩校注》指瑕 龍滾與《江南野史》宋末通儒黃震遺著考述 戴震《屈原賦注》後所附《音義》撰者考 略談歷代注家對左還右的理解 古代漢語詞尾研究 讀書札記 《巽齊先生四六》作者辨疑 說“天在山中”疑義簡議二則 “再始以著往,復亂以傷歸”解 馮夢龍傳奇《成如足》之藍本《萬全記》探考 《宋書...
姜先生長年來筆耕不輟,著述豐碩,代表作有《屈原賦校注》《楚辭書目五種》《楚辭通故》《瀛涯敦煌韻輯》《莫高窟年表》《中國聲韻學》等。其中《楚辭通故》一書被海內外專家譽為“當今研究楚辭最詳盡、最有影響的巨著”。 傅傑,浙江杭州人,1961年生,畢業於杭州大學,曾從學姜亮夫先生並擔任其助手,現為...
屈原賦譯註序 關於《老殘遊記》的作者劉鶚 王漁洋及其詩歌簡論 ——《漁洋精華錄集釋》前言 蒲松齡的創作實踐及其對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發揚 李贄的文藝思想 清代著名詞人曹貞吉行年簡譜 何遜及其詩歌簡論 ——《何遜集校注》(修訂本)前言 中國古代戲曲的民族特徵 試析錢謙益的“弁州晚年定論”——兼及錢鐘書對“定論...
元明兩代,汪瑗《楚辭集解》等有一定參考價值。清代,王夫之《楚辭通釋》、林雲銘《楚辭燈》、蔣驥《山帶閣注楚辭》、戴震《屈原賦注》等,各具特色,均顯價值。近代,梁啓超突破前人格局,在時代與社會的廣闊背景下考察屈原及其作品。“五四”迄今,研究著作有郭沫若《屈原研究》,聞一多《楚辭校補》...
專心抄錄法、英所藏敦煌寫卷。曾任復旦大學、雲南大學、杭州大學教授,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顧問、語言文學分會會長,生平著述宏富,著有《文學概論講述》、《屈原賦校注》、《陸機年譜》、《中國聲韻學》、《古文字學》、《敦煌學概論》等,有24卷本《姜亮夫全集》行世。
如據《山海經》和《本草綱目》破譯《天問》中“鯪魚”的神話原型為穿山甲,據《周禮》和《說文解字》破譯《天問》中雨師“蓱”的神話原型為金龜子,據《廣雅》和《詩經》破譯《天問》中“繁鳥”的神話原型為貓頭鷹,據朱熹《楚辭集注》、戴震《屈原賦注》以及王引之的觀點糾正《九章·懷沙》“亂詞”的錯簡,據清代...
姜亮夫全集六 重訂屈原賦校注二招校注 姜亮夫全集七 楚辭今繹講録屈原賦今譯 姜亮夫全集八 楚辭學論文匯 姜亮夫全集九 瀛涯敦煌韻輯 姜亮夫全集十 瀛涯敦煌韻書卷子考釋 姜亮夫全集十一 莫高窟年表 姜亮夫全集十二 敦煌!!偉大的文化寶藏敦煌學概論 敦煌碎金 姜亮夫全集十三 敦煌學論文集(一)姜亮夫全集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