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養老(養老服務)

居家養老(養老服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居家養老(服務),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服務內容包括生活照料與醫療服務以及精神關愛服務。主要形式有兩種:由經過專業培訓的服務人員上門為老年人開展照料服務;在社區創辦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務。服務一般是三無”老人。2016年我國老齡人口突破2.3億大關,老齡人口比例超過老齡化標準,我國已進入老齡社會。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多,各地開始對養老福利模式進行積極的探索,居家養老服務應運而生。

居家養老由大連市首創,它最大的特點是解決了社會養老機構不足的困難,將大齡下崗女職工和缺乏生活照顧、需要居家看護的孤老這兩個困難群體的需要相結合,調動社會和企業的力量出資建立家庭養老院,成為老人、養護員、政府和多方受益的良好模式。但如果長期採用大齡下崗女職工作為服務者,不引進年輕化的專業人才,居家養老將會很難發展到新的高度。現在全國各地高校已經陸續開辦與養老相關的專業, 相關產業更應該及時引進專業人才,完善我國養老模式。

2015年5月1日起,《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正式實施。北京居家養老 子女帶薪護理政策2016年年內出台。

現存的居家養老模式不能滿足老年人在健康、安全、快樂等方面的需求。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上也湧現出一系列如只為父母設計的桔豆電視盒子等高科技產品,是中國式養老的新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居家養老
  • 外文名:home-based care for the aged
  • 模式:民辦非營利組織
  • 核心人數:10-20人/家
構成要素,系統組成,基本任務,服務對象,基本內容,服務網路,服務形式,發展優勢,組織監督,社會意義,初級目標,發展思路,循序漸進,合理分工,構建網路,加強培訓,完善政策,信息系統,建設特點:,設計需求:,功能需求:,組網模式:,最新資訊,

構成要素

系統組成

居家養老系統由"居家養老平台"和智慧型終端組成,外接有線或無線的老人專用終端呼叫器,該終端呼叫器可以實現一鍵撥號功能,並能提供緊急呼叫求救和求助功能。

基本任務

居家養老居家養老
發展居家養老服務,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堅持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積極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在城市社區普遍展開,同時積極向農村社區推進。
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必須堅持以下幾項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從老年人實際需求出發,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質量、人性化的服務;堅持依託社區。在社區層面普遍建立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場所和服務隊伍,整合社會資源,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營造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的社會環境;堅持因地制宜。緊密結合當地實際,與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社區人文環境和老年人的需求相適應,循序漸進,穩步推開;堅持社會化方向。採取多種形式,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和支持居家養老服務。
發展居家養老服務,重點和難點是辦好老年食堂。社區老年食堂能夠為老年人提供生活方便的場所,是居家養老的重點工程。想要建立老年食堂,首先得具備硬體條件,隨後是一系列的費用開銷,這個開銷很難達到收支平衡。因此辦好老年食堂是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的重點和難點。對居家養老機構應加強政策引導。許多居家養老機構把“量血壓”、“刮痧”、“推拿”、“推銷保健產品”作為居家養老服務的主業,不創辦老年食堂。這實質上已經偏離了居家養老的主業,陷入“偽居家養老”的怪圈。為此,應從政策上引導居家養老機構,把創辦老年食堂作為居家養老服務的主業,捨棄“偽居家養老”。
2013年7月9日新聞聯播金華居家養老2013年7月9日新聞聯播金華居家養老

服務對象

居家養老主要是政府購買服務推動的,服務對象只限於較小的範圍:“三無”老人等,其費用主要由政府負擔。一些地方鼓勵老年人自己購買服務,對此政府給予適當補貼。

基本內容

凡是老年人的需求都應成為其內容。具體說有幾類:首先是物質生活方面的需求,如衣食住行用;第二是精神文化需求,如文化娛樂、保健、醫療衛生等;第三是情感和心理慰藉方面的需求,比如說心靈溝通。老人也有為社會發揮餘熱來實現自身價值的要求,這也是心理慰藉的一個方式。
居家養老(養老服務)
在我國情況下,養和醫是老人兩個最基本的需求。我們要求所有的城市社區必須建立起給老年人提供基本服務的各種設施。眼下,醫療在社區中也在加快發展,特別是衛生部門已經把社區醫療作為今後醫療體制改革和解決百姓醫療保健問題的一個關鍵性措施在推進。從某種意義上講,老年人是醫療資源最大的需求對象。現在我們也要求各地社區在醫療發展過程當中,一定給這些急需醫療服務的老年人和殘疾人建立起醫療衛生檔案,讓社區及時掌握他們的健康狀況,從而能及時預防和治療。

服務網路

網路實現全覆蓋具體指服務的網路。服務是由幾級構成的,比如說城市在區的一級要有一個綜合性的包括直接進行服務、指導、示範和管理的服務中心。在街道一級要有一個居家養老的直接提供養老服務的中心。社區居委會要有一個分散的、涵蓋內容廣泛、但有針對性提供必需服務的站點。同時,相互間要有交錯,比如有的社區注重醫療康復的服務,臨近社區注重文化娛樂的服務,相互有一個互補。從這個角度縱橫就成了一個網路。
服務設施開始要從最急需、最基本的做起。比如衣食住行用中,養和醫是最突出的。這方面做好了,其他方面也逐步重視起來了,就會不斷擴大服務項目,增加服務內容,新建一些專業化的服務設施等等。

服務形式

服務作為一種商品應該是有償的,但是居家養老服務從本質上又應該屬於公共服務或者說是福利性服務的範疇。因此,即使它是有償的,但在服務老人的過程當中,如果發現有一些老人的收入或家庭子女給他的贍養費用還不足以支付他應該享受的服務費用的話,政府應給與相應的補貼。從價值補償這一點上講,公共服務,政府應該發揮主導作用,應該承擔一部分責任。而靠減免費用不是辦法,只有政府支付才會不影響居家養老服務的正常運作。
對貧困老人而言,全國很多地方開展居家養老的過程當中有明確的補貼辦法和標準。如老人需要居家服務,根據評估確定其需要哪些服務,對身體情況,收入情況等做以評估,所需要的服務價格是多少,老人自己能夠支付多少,如果支付不了全部,差多少政府就給相應的補貼,我國像北京、上海、南京、大連等地都有這樣的補貼辦法和標準,只是各地標準不是完全一致。國家相關部門也是要求各地根據實際情況而制定相應的補貼辦法。
最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把他“請出來”,動員那些能自理的、身體比較好的老年人儘量從家裡走出來,到社區機構網點場所來接受服務,參加一些社區組織的活動,這樣對老年人的精神文化情感方面大有裨益,另外可以讓老人更好地了解社會、融入社區。服務可以通過固定的陣地服務,也叫機構設施的服務,這樣老人能夠得到比較好的滿足。
身體不能自理、走不出來的那些老人,要培養訓練一批居家養老的護理人員走上門去,到老人家裡實行上門包戶的服務,這樣老人的需求在家裡也能得到滿足。這是兩種最基本的服務方式。隊伍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部分叫專業化的養老護理員。不僅要經過培訓還要取得相應資質;另一種要發動社會力量,擴大廣大志願者的隊伍,發動社區、單位、學校利用自己的技能知識,利用節假日休息日給老人提供相應的力所能及的。

發展優勢

適合國情
中國人的養老觀念傾向於選擇居家養老。根據有關調研,選擇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占90%,只有約10%的老年人選擇機構養老。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社區、養老機構如何把養老服務延伸到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滿足他們對社會化養老服務的需求,是必須著力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同時,我國失能老人、高齡老人、空巢老人數量巨大。這部分人多數分散居住在各自家庭中,其養老不僅有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問題,更有醫療護理問題。居家養老服務人員具有一定醫療護理知識和技能,能較好解決這些問題。
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還不能滿足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需求,絕大多數老年人只能選擇居家養老。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每千名老年人擁有床位要達到30張。但目前,全國養老機構僅有床位390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只有20.5張,離綱要提出的標準還有很大缺口。選擇機構養老的老年人儘管只占10%,但這部分老年人的絕對量在2000萬人以上。所以,能夠入住養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的只是很少一部分老年人,很多地方存在養老院一床難求現象。
還應看到,與已開發國家在經濟高度發展基礎上步入老齡化社會不同,我國是在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的階段就進入老齡化社會,呈現典型的“未富先老”特徵。由於經濟不發達,人均收入水平比較低,絕大多數老年人收入水平更低。居家養老服務費用較低,適合一般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
特點鮮明
居家養老服務是一種既不同於家庭保姆、也不同於一般意義上家政服務的獨特養老方式。
居家養老服務是專業性強的服務。以中國紅十字總會事業發展中心開展的曜陽保姆服務為例,從事曜陽保姆服務的醫護人員都經過專業培訓,特別是經過專業醫療護理知識和職業技能培訓。儘管現在許多保姆和家政服務人員也要經過一定的專業培訓,但曜陽保姆的培訓要求更嚴格,要求護理人員掌握必備的醫療護理、醫療急救知識和專業技能。
居家養老服務是公益性或準公益性服務。家政服務是一種市場化服務,完全按市場規律運作。居家養老服務則是一種公益性或準公益性養老服務,比如收費採取的是優惠價格,甚至是免費半免費的。居家養老服務之所以能夠成為一種公益性或準公益性養老服務,主要得益於提供這些服務的養老機構、社區組織、志願者等的無私奉獻,以及社會各方面獻出的愛心,比如物資捐助和現金捐贈等。
居家養老服務是針對特定人群的服務。中國紅十字總會事業發展中心於2014年5月在江蘇省揚州市啟動的“曜陽關愛失能老人行動——曜陽保姆服務”試點,服務的對象就是經過民政部門篩選的300位生活困難的失能老人。家政服務面向的是全體有需求的家庭,服務的內容是全方位的。曜陽保姆服務則是面向居家養老的生活困難失能老人,主要提供醫療護理服務和人文關懷服務。一些養老機構、社區、志願組織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可能更廣泛。
優勢明顯
居家養老服務是經濟高效的養老服務方式。同機構養老相比,居家養老服務是一種投入小、經濟和社會效益高的養老方式。以曜陽保姆服務為例,它依託現有的老年公寓、醫療機構和托老所,組織醫護人員入戶服務。同機構養老需要興建養老院相比,這種方式大大節省了基建和各種配套費用。實際上,曜陽保姆服務已經成為沒有圍牆的養老院,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養老院,把納入保姆服務對象的老年人家庭聯結成了一個巨型養老院。曜陽保姆服務作為整個曜陽養老服務體系的一種模式,投入較小,但解決了眾多老年人的養老服務問題,創造了巨大社會效益。

組織監督

機制應該是政企分離的。將來政府不直接操作和承擔具體服務的事項,而應從管理的角度,規劃、計畫和制定標準方針政策的角度來加強檢查監督。在杭州、上海、青島就是由行政、社區居民、社區中介服務組織的人員組成一個監督委員會或小組,來定期定時地按標準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指出或亮黃牌,有問題需解決的一起協商,從而保障居家養老服務有秩序、規範化進行。
南京、杭州等地有較好的嘗試和探索,看比較成功。政府制定政策、規劃,提出要求,加強監督,實際的工作交給中介組織、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去做,有一些比較專業化的居家養老服務公司在運作,他們在各個社區設立一些居家養老的站點和網點,從而實現連鎖經營。同時政府不能因此推脫責任,該支付的資金要支付,該劃出的資源要劃出,只不過政府不要從辦到管都一手操作。也就是說,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補貼服務,支援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初期建設之後的一些經費等方式來介入,發揮政府的主導功能。
享受居家養老服務的老人享受居家養老服務的老人
上世紀90年代末,國家民政部和勞動部共同研究、制定並頒布了一個關於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提出了所有養老護理服務工作的人員都必須要經過專業化的培訓,通過考試,取得資格才能上崗,該標準分為初級、中級、高級和技師級四等。勞動部和民政部也聯合了各地有資質的、經過認定的培訓機構,或培養護理知識教員。但效果不是很樂觀,該標準在使用時沒有得到嚴格執行,進入該行業的門檻較低,同時服務人員對照顧老人的觀念還很滯後。而當代老年人的需求品位在不斷提升,如果還停留在最簡單的勞動性的服務上,那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切實貫徹這一標準。

社會意義

空巢既是社會的進步,也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當中特別是人們的生活方式、觀念轉變當中產生的一種客觀必然的現象。按比例數據,城市空巢老人49.7%,國外有的已高達80%,甚至更高。從趨勢講,這是必然。像過去那種多子女家庭來共同照顧老人是不可能的。因此隨著老人年齡增長,身體功能退化,需要人照顧而身邊無人照顧,這就體現了社區居民養老服務的意義所在。身邊無子女或者子女照顧不過來,從這個角度,社區對老人、對家庭成員的支援就顯得尤為重要。發展居家養老是對這一現象所作出的一個正確選擇。
居家養老服務適合我國國情
符合我國“未富先老”的社會特點。我國人口老齡化是在經濟還不夠發達、物質條件尚不充裕的情況下到來的,因此,單靠政府的力量來發展養老福利事業是不現實的。居家養老服務與機構養老服務相比,具有成本較低、覆蓋面廣、服務方式靈活等諸多優點,它可以用較小的成本滿足老年人的服務需求。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居家養老服務,可以讓一部分家庭經濟有困難但又有養老服務需求的老年人得到精心照料,從而對穩固家庭、穩定社會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
適應我國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心理特徵。受中華民族傳統的家庭倫理觀念影響,我國大多數老年人不願離開自己的家庭和社區,到一個新的環境去養老。居家養老服務採取讓老年人在自己家裡和社區接受生活照料的服務形式,適應了老年人的生活習慣,滿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於他們安度晚年。

初級目標

為全面推進居家養老工作,2008年1月29日,由全國老齡委辦公室、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勞動保障部、財政部、建設部、衛生部、人口計生委、稅務總局聯合推進《關於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對在我國推行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重要意義、工作任務和保障措施等項內容作了進一步明確。按照《意見》的要求,我國居家養老服務的初級目標是:在城市,所有社區都要力爭在“十一五”期間把居家養老服務開展起來,努力使居家養老服務網路實現全覆蓋,服務設施不斷充實,服務內容和形式不斷豐富,服務隊伍不斷擴大,組織管理體制和監督機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在農村,要依託現有的設施資源,通過努力使80%左右的鄉鎮擁有一處綜合性老年福利服務中心,1/3左右的村委會和自然村擁有一所老年人文化活動和服務的站點,並在建成這些設施的基礎上儘可能滿足老年人的基本服務需求。
《意見》中有八項保障措施:制定居家養老服務發展規劃;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合理配置資源;貫徹落實支持居家養老服務的優惠政策;整合資源,建立和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路;加強專業化與志願者相結合的居家養老服務隊伍建設;積極培育和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組織;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管理體制;切實加強對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領導。各地要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實施步驟,積極穩妥地推進。如果能把檔案要求的政策原則落到實處,能把我們的具體目標化為本地實實在在行動的目標,那么我們相信居家養老還可以有一個量的擴充和質的飛躍。

發展思路

居家養老服務是我國養老福利模式在新形勢下的新探索,是老年人社會福利服務領域的新拓展。在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的過程中,應把握以下要點:

循序漸進

一是先試點後推廣。居家養老服務是新事物,沒有現成經驗可資借鑑,而且它又與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應先通過試點取得經驗,再在面上逐步推廣。二是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社會福利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受制於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社會福利明顯超前或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因而應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合理分工

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應由政府主導,各種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政府、民間組織、服務機構根據各自不同的職責與分工,共同做好推進工作。政府是居家養老服務的管理部門,主要職責是制定居家養老服務的法規政策,確立居家養老服務的整體發展規劃和分步推進計畫,做好居家養老服務的經費預算、綜合協調及有關的監管工作。民間組織是居家養老服務的實施主體,它接受政府委託,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和服務對象的評估工作,按時完成政府交辦的任務。服務機構面向老年人直接開展面對面的服務,其職責是做好服務人員的選派、管理、職業道德教育以及服務質量監督等工作。

構建網路

形成就近、便捷、專業化的居家養老服務網路,更好地為老年人服務,是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目標。在構建服務網路過程中,應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實際需要,做到“雪中送炭”,防止供需脫節,避免擺花架子和形式主義。同時,應教育服務人員為老年人開展“人性化”服務,防止“模式化”傾向。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應以街道社區為基本範圍,設定居家養老服務網路,在條件成熟的基礎上逐步孵化一批規模較大、企業化運作的居家養老服務組織,實行跨區域服務。

加強培訓

能否培訓一支業務精、素質好、熱情為老年人服務的居家養老服務隊伍,是居家養老服務事業成敗的關鍵。因而,在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培訓中,應有統一的大綱、教材,有一支優秀的師資力量,有一批經有關部門審核認定的社會辦學機構,並頒發經國家認可的全國(至少是省市)通用的資格證書,從而把居家養老服務的教育培訓融入到社會的大教育系統之中,進行社會化管理,建立社會福利的人才高地。

完善政策

政府在推進居家養老服務中參與較深,使居家養老服務具有較濃的行政色彩。為推動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在初始階段政府的行政推進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長期下去,這種管理模式則會阻礙居家養老服務的進一步發展。隨著居家養老服務的不斷推進,政府應從具體事務中逐步淡出,集中精力開展管理工作,從更高層面給予居家養老服務更多、更大的支持。政府支持居家養老服務發展的基本工作有兩項:一是從政策上給予支持,促進居家養老服務持續發展;二是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把支持居家養老服務的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信息系統

建設特點:

1、政府重視、民生工程 政府重視是建設養老服務體系的基礎條件,“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才能有效地推動養老事業發展。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離不開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各地有的成立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領導小組,有的將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發展養老服務事業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及其他專項規劃,有的將養老機構建設、養老服務體系完善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和目標考核責任內容,同時,出台優惠政策,扶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使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強勢推進,蓬勃開展。
2、構建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 居家養老是指政府和社會力量依託社區,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務的一種服務形式。它是對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補充與更新,是我國發展社區服務,建立養老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的過程中,部分地區從出台政策、建立機構、明確任務入手,大力推進居家養老,確立了居家養老在養老服務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
3、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化平台 社區是社會與家庭的中間紐帶,老年人居住在社區、生活在社區,加強社區服務網路建設,對於改善老年人居家養老的支持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在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的進程中,各地通過建設和整合社區服務設施、培育發展社區養老服務中介組織、建立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平台等,極大提升了社區為老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設計需求:

在對我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遵照全國老齡辦發〔2008〕4號檔案精神,建設了以社區服務為主要單元的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化平台。基於該平台,實現了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各項服務的社區之家,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化平台,具備以下特性:
1) 隨著居家養老的普及,老人的家屬對居家養老的要求越來越高--對老人GPS定位跟蹤顯得尤為突出,比如,老人跌倒在街道上,家人不知道老人在哪裡出事情,家屬可以根據gps的定位跟蹤老了解老人的位置。
2)將社區作為基本的服務單元,基於系統平台,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可以及時了解到社區老人的需求,並根據需求做出回應。
3)平台為轄區內的老齡人群及服務機構建立準確詳實的資料庫及服務檔案,將周邊的服務商戶最佳化整合進入社區的服務中心,為社區老人提供服務。
4)以老人資料庫、呼叫中心及緊急呼叫終端為基礎,構建緊急救援、生活幫助、主動關懷三大服務方式,打造“公益化為前提、社會化為基礎、市場化為補充”的信息化、智慧型化的虛擬敬老院運營模式,推動居家養老服務行業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

功能需求:

1、老人信息管理系統
2.、呼叫彈屏、自動定位系統。
3、呼叫報表統計功能。
4、加盟商、服務商管理功能。
5、緊急呼叫自動簡訊傳送系統。
6、遠程健康監護。
7、視頻關愛(當服務中心不能通過電話聯繫上老人時,可以通過視頻遠程查看)

組網模式:

居家養老服務

最新資訊

現存的居家養老模式(養老院服務和社區托老所)不能滿足老年人在健康、安全、快樂等方面的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社會養老服務功能的強化和養老服務形式的多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表明,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養老的意願,而選擇住養老院等養老機構養老的只占5%~8%左右。我國居家養老服務供給不足、比重偏低、質量不高,不能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上也湧現出一系列如只為父母設計的電視盒子等高科技產品,遠程分享讓親情零距離,提升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最大程度的解決空巢老人寂寞的問題,是智慧養老,候鳥式養老,信息化養老,中國式養老的新形式。
居家養老(養老服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