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城市化:人居科學的視角》借鑑國際上最有代表性的“人類聚居學”和“人類居住環境科學”的研究方法,在介紹城市化一般內涵的基礎上,系統探討了城市化加速、向市場經濟轉變背景下的中國城市住宅發展的動力機制、運行機制、制度環境、市場變化和未來趨勢問題,並針對影響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城鄉二元結構,當前城市住宅發展中出現的價格波動、資源短缺、空間分異等問題,以及國家對住房價格的巨觀凋控,提出了“居住的社會公平重於效率”、“消解新移民的居住貧困化問題”、“國有房地產企業不應退出市場”等觀點和對策建議。最後,《居住城市化:人居科學的視角》以建設“宜居城市”城市為主線,探討了住宅供應體系的構建、住房社會保障的完善、城市化區域的居住布局、件宅建築形態的演變和曙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居住城市化:人居科學的視角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頁數:274頁
- 開本:16
- 品牌:高教社
- 作者:盧衛
-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40181753, 704018175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居住城市化:人居科學的視角》是城市發展研究叢書之一。
圖書目錄
引言/1
一、寫作背景和目的/1
二、主要觀點和認識/2
三、研究視角和特色/4
四、全書主體架構/6
第一章 城市化: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9
第一節 城市化、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關係/10
一、城市化與工業化的關係/10
二、城市化與現代化的關係/12
三、城市化、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關係/14
四、城市現代化的基本特徵/15
第二節 城市化的速度與質量/19
一、城市化的速度/19
二、城市化的質量/20
第三節 中國城市化道路的理論分野/23
一、發展經濟學與二元結構理論/23
二、我國城市化發展的兩種主流認識/25
三、我國城市化發展的“非主流”觀點/30
第二章 居住城市化與人居科學的發展/34
第一節 居住城市化的要義/35
一、人與發展要素的空間聚集/35
二、居住城市化的定義/38
第二節 西方人居科學理論回顧/42
一、城市規劃學的產生和發展/42
二、城市社會學的產生和發展/44
三、城市地理學的產生和發展/45
四、人類聚居學的產生和發展/47
第三節 中國人居科學理論回顧/52
一、“天人合一”的嬗變與回歸/52
二、中國人居理論研究的主要進展/54
三、人居理論研究的中外比較/56
第四節 居住城市化在中國面臨的挑戰/58
一、對居住城市化的理性認識/58
二、推進居住城市化的總體目標/61
第三章 居住城市化的社會公平/64
第一節 城市居住的公平與效率/65
一、效率與公平的悖論/65
二、“居住公平缺失”的原因/68
三、對“居住公平缺失”的總體把握/70
第二節 居住的社會階層劃分/74
一、城市貧民階層/74
二、城市中產階層/76
三、居住的社會流動走向/81
第三節 “居者有其屋”與政府行動/85
一、“居者有其屋”的全球共識/85
二、中國的“居者有其屋”行動/87
三、中外“居者有其屋”行動評價/89
第四節 住房社會保障的實施構想/93
一、住房社會保障的政策設計要點/93
二、建立與需求相對應的住房供應體系/96
三、繼續推進住房改革構想與原則/99
第四章 城市新移民的居住貧困化/103
第一節 城市新移民的概念和特點/103
一、城市新移民的內涵/103
二、城市新移民的外延/105
三、城市新移民的生存特點/107
第二節 貧民窟的概念與成因/112
一、貧民窟的概念與存在之辨/112
二、中國當代城中村產生的原因/114
三、貧民窟的基本分類/116
第三節 貧民窟現象的全球表現/119
一、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城市貧民窟/119
二、開發中國家的城市貧民窟/122
三、中國城中村現象與特點/126
第四節 消解新移民居住貧困化的出路/132
一、改善新移民居住條件的意義/132
二、農民工城市定居的根本障礙/138
三、促進新移民城市定居的原則/142
第五章 房地產市場泡沫與房價控制/146
第一節 房地產泡沫及其理論成因/148
一、房地產泡沫的定義/148
二、泡沫與過熱的關係/149
第二節 房地產泡沫產生的原因/153
一、政府和業界的觀點/153
二、學術界的觀點/156
三、房地產泡沫的衡量指標/161
第三節 商品住房空置率分析/169
一、商品住房空置率的定義和運用/169
二、“商品住房空置率”的理論界定/171
三、商品住房空置的預警線確定/179
四、開發周期與空置預警/184
第四節 商品住房的價格控制/187
一、控制房價的緣由/187
二、控制房價的現實意義/189
三、控制房價的方法和途徑/191
第六章 國有房企的進退與責任/195
第一節 企業對城市化的推動作用/195
一、企業是城市化推進的主體/195
二、“國退民進”的緣南/200
三、“國退民進”政策與實績/201
第二節 國有企業進退的理性辨析/203
一、政府的看法/203
二、學術界的看法/205
三、企業家的看法/209
四、筆者的看法/21O
第三節 國有房企“以進抑退”的戰略選擇/212
一、國有房企的演進歷程/212
二、對國有房企的認識/213
三、國有房企發展的深層次問題/215
四、國有房企“不退”之理由/217
第四節 國有房企“以進抑退”的競爭戰略/223
一、國有房企競爭的SWOT分析/223
二、加強品牌建設/225
三、發揮國企的基本優勢/226
四、加強資本運作/228
第七章 宜居城市的發展目標和未來趨勢/231
第一節 城市居住的市場體系趨於完善/232
一、商品住宅價格循序上漲/232
二、市場梯次供求將有序對接/236
第二節 居住的社會公平得以伸張/239
一、住房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健全/239
二、新移民的住房保障將步入快車道/241
三、各類新型合作建房形式將得到充分鼓勵/244
第三節 城市居住空間向緊湊型布局演進/246
一、中心城區的居住功能不應大幅壓縮/246
二、居住郊區化不能借鑑美國模式/248
三、人類住區的融合應堅持“大混合、小聚居”方向/252
第四節 城市住宅的建築形態演變趨勢/254
一、城市住宅形態演變的決定因素/254
二、2l世紀的住宅形態發展的主流趨勢/256
第五節 居住文化的傳承與超越/261
一、對居住文化“回歸”的困惑/261
二、居住文化需要傳承,更需要逾越/264
三、發展宜居城市需開拓文化大視野/267
後記/269
參考文獻/271
一、寫作背景和目的/1
二、主要觀點和認識/2
三、研究視角和特色/4
四、全書主體架構/6
第一章 城市化: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9
第一節 城市化、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關係/10
一、城市化與工業化的關係/10
二、城市化與現代化的關係/12
三、城市化、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關係/14
四、城市現代化的基本特徵/15
第二節 城市化的速度與質量/19
一、城市化的速度/19
二、城市化的質量/20
第三節 中國城市化道路的理論分野/23
一、發展經濟學與二元結構理論/23
二、我國城市化發展的兩種主流認識/25
三、我國城市化發展的“非主流”觀點/30
第二章 居住城市化與人居科學的發展/34
第一節 居住城市化的要義/35
一、人與發展要素的空間聚集/35
二、居住城市化的定義/38
第二節 西方人居科學理論回顧/42
一、城市規劃學的產生和發展/42
二、城市社會學的產生和發展/44
三、城市地理學的產生和發展/45
四、人類聚居學的產生和發展/47
第三節 中國人居科學理論回顧/52
一、“天人合一”的嬗變與回歸/52
二、中國人居理論研究的主要進展/54
三、人居理論研究的中外比較/56
第四節 居住城市化在中國面臨的挑戰/58
一、對居住城市化的理性認識/58
二、推進居住城市化的總體目標/61
第三章 居住城市化的社會公平/64
第一節 城市居住的公平與效率/65
一、效率與公平的悖論/65
二、“居住公平缺失”的原因/68
三、對“居住公平缺失”的總體把握/70
第二節 居住的社會階層劃分/74
一、城市貧民階層/74
二、城市中產階層/76
三、居住的社會流動走向/81
第三節 “居者有其屋”與政府行動/85
一、“居者有其屋”的全球共識/85
二、中國的“居者有其屋”行動/87
三、中外“居者有其屋”行動評價/89
第四節 住房社會保障的實施構想/93
一、住房社會保障的政策設計要點/93
二、建立與需求相對應的住房供應體系/96
三、繼續推進住房改革構想與原則/99
第四章 城市新移民的居住貧困化/103
第一節 城市新移民的概念和特點/103
一、城市新移民的內涵/103
二、城市新移民的外延/105
三、城市新移民的生存特點/107
第二節 貧民窟的概念與成因/112
一、貧民窟的概念與存在之辨/112
二、中國當代城中村產生的原因/114
三、貧民窟的基本分類/116
第三節 貧民窟現象的全球表現/119
一、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城市貧民窟/119
二、開發中國家的城市貧民窟/122
三、中國城中村現象與特點/126
第四節 消解新移民居住貧困化的出路/132
一、改善新移民居住條件的意義/132
二、農民工城市定居的根本障礙/138
三、促進新移民城市定居的原則/142
第五章 房地產市場泡沫與房價控制/146
第一節 房地產泡沫及其理論成因/148
一、房地產泡沫的定義/148
二、泡沫與過熱的關係/149
第二節 房地產泡沫產生的原因/153
一、政府和業界的觀點/153
二、學術界的觀點/156
三、房地產泡沫的衡量指標/161
第三節 商品住房空置率分析/169
一、商品住房空置率的定義和運用/169
二、“商品住房空置率”的理論界定/171
三、商品住房空置的預警線確定/179
四、開發周期與空置預警/184
第四節 商品住房的價格控制/187
一、控制房價的緣由/187
二、控制房價的現實意義/189
三、控制房價的方法和途徑/191
第六章 國有房企的進退與責任/195
第一節 企業對城市化的推動作用/195
一、企業是城市化推進的主體/195
二、“國退民進”的緣南/200
三、“國退民進”政策與實績/201
第二節 國有企業進退的理性辨析/203
一、政府的看法/203
二、學術界的看法/205
三、企業家的看法/209
四、筆者的看法/21O
第三節 國有房企“以進抑退”的戰略選擇/212
一、國有房企的演進歷程/212
二、對國有房企的認識/213
三、國有房企發展的深層次問題/215
四、國有房企“不退”之理由/217
第四節 國有房企“以進抑退”的競爭戰略/223
一、國有房企競爭的SWOT分析/223
二、加強品牌建設/225
三、發揮國企的基本優勢/226
四、加強資本運作/228
第七章 宜居城市的發展目標和未來趨勢/231
第一節 城市居住的市場體系趨於完善/232
一、商品住宅價格循序上漲/232
二、市場梯次供求將有序對接/236
第二節 居住的社會公平得以伸張/239
一、住房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健全/239
二、新移民的住房保障將步入快車道/241
三、各類新型合作建房形式將得到充分鼓勵/244
第三節 城市居住空間向緊湊型布局演進/246
一、中心城區的居住功能不應大幅壓縮/246
二、居住郊區化不能借鑑美國模式/248
三、人類住區的融合應堅持“大混合、小聚居”方向/252
第四節 城市住宅的建築形態演變趨勢/254
一、城市住宅形態演變的決定因素/254
二、2l世紀的住宅形態發展的主流趨勢/256
第五節 居住文化的傳承與超越/261
一、對居住文化“回歸”的困惑/261
二、居住文化需要傳承,更需要逾越/264
三、發展宜居城市需開拓文化大視野/267
後記/269
參考文獻/271
文摘
插圖:
客觀而言,城中村是我國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的結果。城市空間的快速擴張,特別是“單核心、攤大餅”式的擴張,需要徵收城市周邊農村的土地來實現。當周邊農村的土地被徵收完並成為城市建設用地時,這些村莊的農民卻仍然留在了原居住地,並保有一部分供他們建房居住的宅基地。於是,在中國的城市就形成了頗為獨特的“都市裡的村莊”——城中村。越是大城市、越是擴張得快的城市,城中村的數量也越多。
主觀而言,城中村是我國城鄉二元對立結構,包括土地二元所有、戶籍二元管理、住房二元管理等制度實施造就的產物。特別是土地的二元所有制結構,使得城市國有土地與農村集體所有土地並存,這是城中村存在和發展的直接的、深層次的制度原因。理論上講,不論是土地國有還是土地私有,城市發展和擴張都應在統一的區域和城市規劃指導之下,進行統一的建設和管理。但事實上,由於制度設計的缺陷未能適時地得到糾正,這些位於城區邊緣農村雖然被併入城區,在區域上已經成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權屬、戶籍、行政管理體制上仍然保留著農村的管理模式,基本游離於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之外,成為城市急劇發展中被遺留的“飛地”和“死角”。
中國的城中村是因為城市的急劇擴張和城鄉二元結構的對立而產生的。就比較的意義而言,在改革開放最初的十年甚至更長時期內,對農村土地徵用的補償、戶口的“農轉非”、剩餘勞動力的城市就業等等,都使得城郊農村成為城市經濟改革成果的分享者,較之那些地處偏遠和傳統農區的農民而言,城中村的農民多屬於“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群。在珠三角的許多城中村,村民不僅無需工作,還可定期獲得相當可觀的紅利。因此,這裡居住的“貧民”,不是城中村的原住村民,而是指我們在本章第一節所規定的以“農民工為主體的外來移民”。農民工希望以最低成本獲得城市棲身之所的巨大需求,與城中村原住民以租金收益最大化為目標的出租房供給,在城市化不斷加速的大背景下不期而遇,在有效管理缺失的空隙中油然而生,成為地方政府欲加嚴制,又無從下手的房屋出租“灰市”。
客觀而言,城中村是我國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的結果。城市空間的快速擴張,特別是“單核心、攤大餅”式的擴張,需要徵收城市周邊農村的土地來實現。當周邊農村的土地被徵收完並成為城市建設用地時,這些村莊的農民卻仍然留在了原居住地,並保有一部分供他們建房居住的宅基地。於是,在中國的城市就形成了頗為獨特的“都市裡的村莊”——城中村。越是大城市、越是擴張得快的城市,城中村的數量也越多。
主觀而言,城中村是我國城鄉二元對立結構,包括土地二元所有、戶籍二元管理、住房二元管理等制度實施造就的產物。特別是土地的二元所有制結構,使得城市國有土地與農村集體所有土地並存,這是城中村存在和發展的直接的、深層次的制度原因。理論上講,不論是土地國有還是土地私有,城市發展和擴張都應在統一的區域和城市規劃指導之下,進行統一的建設和管理。但事實上,由於制度設計的缺陷未能適時地得到糾正,這些位於城區邊緣農村雖然被併入城區,在區域上已經成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權屬、戶籍、行政管理體制上仍然保留著農村的管理模式,基本游離於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之外,成為城市急劇發展中被遺留的“飛地”和“死角”。
中國的城中村是因為城市的急劇擴張和城鄉二元結構的對立而產生的。就比較的意義而言,在改革開放最初的十年甚至更長時期內,對農村土地徵用的補償、戶口的“農轉非”、剩餘勞動力的城市就業等等,都使得城郊農村成為城市經濟改革成果的分享者,較之那些地處偏遠和傳統農區的農民而言,城中村的農民多屬於“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群。在珠三角的許多城中村,村民不僅無需工作,還可定期獲得相當可觀的紅利。因此,這裡居住的“貧民”,不是城中村的原住村民,而是指我們在本章第一節所規定的以“農民工為主體的外來移民”。農民工希望以最低成本獲得城市棲身之所的巨大需求,與城中村原住民以租金收益最大化為目標的出租房供給,在城市化不斷加速的大背景下不期而遇,在有效管理缺失的空隙中油然而生,成為地方政府欲加嚴制,又無從下手的房屋出租“灰市”。
後記
本書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住宅發展研究”課題的結項成果。在本書出版之際,首先要感謝“城市發展研究叢書”編委會對筆者立項申請的肯定,特別感謝中國城市發展研究基金對本書課題研究的資助。同時,還要感謝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海風、楊丹等編輯辛勤、嚴謹的工作。
本書的寫作,比較多地參考和引證了國內外經濟學界、社會學界、城市規劃和建築學界及其他領域諸多學者、前輩和同行相關的研究成果,其中大部分是公開發表的文獻,少部分為內部文稿或網路文稿。對於引用的文獻著述,筆者已在頁內腳註中和附後的參考文獻中逐一註明。在此,筆者向提供這些文獻著述的作者、編者和譯者致以由衷的敬意和感謝。本書的寫作出於研究工作的需要,還選用一部分圖表和照片,對這些圖表和照片的來源和出處,筆者均加以註明,同時也向這些圖表和照片的製作者和提供者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謝。引證中如有不妥之處,還望有關人士及時與筆者聯繫。
本書的寫作,比較多地參考和引證了國內外經濟學界、社會學界、城市規劃和建築學界及其他領域諸多學者、前輩和同行相關的研究成果,其中大部分是公開發表的文獻,少部分為內部文稿或網路文稿。對於引用的文獻著述,筆者已在頁內腳註中和附後的參考文獻中逐一註明。在此,筆者向提供這些文獻著述的作者、編者和譯者致以由衷的敬意和感謝。本書的寫作出於研究工作的需要,還選用一部分圖表和照片,對這些圖表和照片的來源和出處,筆者均加以註明,同時也向這些圖表和照片的製作者和提供者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謝。引證中如有不妥之處,還望有關人士及時與筆者聯繫。
序言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結晶、社會進步的搖籃,是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科技發展的主要載體。沒有城市的發展,也就不可能有現代文明。已開發國家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95%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來自城市;中國4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鎮,85%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為城市所創造。所以,城市發展的不同水平代表著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城市是一個國家實力的反映、競爭力的標誌。城市作為人類生活的一種組織形態,作為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的中心,與世界的發展、人類的進步息息相關,因此,人們對城市的發展也就越來越關注。回顧城市發展歷程,研究城市發展規律,探索城市發展方向,制定城市發展戰略與規劃,尋求現代城市科學管理的途徑,已經成為每個城市管理者乃至每個城市市民所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