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仁社區位於武康鎮城區西北部,東至英溪北路,南至英溪河,西至104國道,北至09省道,總面積為0.99平方公里,境內有街4條,即:北湖街、春暉街、千秋街、居仁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居仁社區
- 地址:武康鎮城區西北部
- 面積:0.99 km
- 主要街道:北湖街、春暉街、千秋街、居仁街
簡介,歷史,地理,轄區,
簡介
居仁社區地處德清縣武康鎮,於2002年5月組建。社區東起英溪北路,西至104國道,南起英溪河,北至09省道,總面積0.99平方公里。截止2015年11月,社區總人口9000餘人,其中在冊戶籍2368戶(其中買戶口戶籍155戶,集體戶287戶),戶籍人口5353人,新居民數近3800人。社區現有殘疾人73人,低保戶17戶,失業人員537人,優扶對象7人,歸正人員14人,矯正人員1人, 60歲以上老年人1280人,其中80歲以上 231人。居仁社區黨總支下轄5個黨支部,現有黨員175名,流動黨員2 名。社區工作人員7人。社區辦公地點:武康鎮興康北路310號,轄區內有行政事業單位2個,符設企學校2所,社區共建單位4個:統戰部、國稅局、老幹部局、銀監會;黨員義工進社區單位10個:統戰部、發改委、國稅局、農業局、工商聯、機關事務管理局、老幹部局、金融辦、武康工商分局、農商銀行辦公室。
作為典型的老舊社區,轄區老年人多、流動人口多、特殊人群多,針對這一實際,社區自成立以來,立足社情民意,著力在居殃葛家養老、困難人群幫扶等方面做足文章,突出重點,營造特色,形成了“宜居 仁愛”特色的工作亮點。
歷史
居仁社區原為武康鎮舊城區,為原武康縣治所在地。三國,吳黃武元年(222),武康建縣,為永安縣。晉太康元年(280)改永康縣。太康三年(282)改武康縣,縣治在前溪北。隋大業二年(606)遷余英溪南。穆宗慶德二年復縣治於余英溪北。宋景德元年(1004)設武康鎮。下轄有七坊八巷,即:余英坊、永安坊、風溪坊、千秋坊、前溪坊、烏回坊、砂井坊;市東巷,市西巷、大慈巷、前溪巷、船坊巷,唐家巷、官前巷、後溪巷。據明萬曆《湖州府志》記載,明代轄有十二坊九巷,其中:中和坊、德化坊、文會坊、澄清坊、桂枝坊、杏壇巷、齊禮巷、余英坊、永安巷;市東巷、市西巷、大慈巷、前溪巷、船坊巷、宮前巷、後溪巷、後宮巷九坊八巷在轄區內。據道光《武康縣誌》記載,清朝轄有十街九巷,其中居仁街、愚鴉料廣愛街、由義街、正路街、秉智街、同物街、淳信街、近聖街;九巷與《府志》相同,轄區內有八街精恥旬府七巷。民國期間,稱余英鎮,1962年2月設武康鎮。1964年10月撤消,1983年10月12日恢復縣屬鎮。轄有七個居委會,即朝陽居委會,居仁街居委會,英溪居委會,橋南居委會,河橋居委會,鐵路居委會,化肥廠居委會,九條街,即:千秋街、直街、居仁街、廣愛街、牌樓街、廣藝街、橋南街、由義街、貴和街。五條弄,即:朝陽弄、清溪弄、居中弄、象鼻弄、五四弄。其中:橋南居委會的橋南街,河橋居委會的貴和街,尚在轄區外,其餘都在轄區之內。
地理
居仁社區地處武康鎮中心,南有前溪,北有後溪,歷史悠久。前溪南為晉車騎將軍沈充宅第故址。後溪今已淤塞。104國道在社區西邊,09省道在社區北邊,宣杭鐵路穿社區而過,交通十分便利。
居仁社區原為武康舊城區,為武康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抗戰前夕,尚有商店80餘家。武康為山貨的集散之地。至解放前夕,尚有榮昌、榮德、裕川等家貨棧。抗日戰爭時期,日冠入侵,武康受損嚴重,全鎮似乎化為灰燼,人丁不過千。解放之後,生活安定,市面繁榮。先後開辦過電機廠、米廠、塑膠廠、紡織廠、耐火材料廠等多家國營、集體及鄉鎮企業,生產塑膠,耐火材料及紡織品等,產品暢銷江、浙、滬地區。
轄區
縣治搬遷武康之後,居仁社區成了居民區煮乎閥,轄區內有3條商業街,4條商業路,有百貨、服裝、鞋帽、家用電器、五金化工、飲食服務、賓催您詢項館酒樓、醫藥衛生、文化音像大小商店
有武康中心學校、英溪國小、民工子弟學校3所學校,有小學生5000多人。
1700多年之前的前溪邊,建有著名的河濱公園。內有草坪、樹木、長廊,廊橋、露天娛樂場地,可格淋去謂紅桃垂柳、曲徑通幽,為市民休閒遊樂的最佳去處。
轄區
縣治搬遷武康之後,居仁社區成了居民區,轄區內有3條商業街,4條商業路,有百貨、服裝、鞋帽、家用電器、五金化工、飲食服務、賓館酒樓、醫藥衛生、文化音像大小商店
有武康中心學校、英溪國小、民工子弟學校3所學校,有小學生5000多人。
1700多年之前的前溪邊,建有著名的河濱公園。內有草坪、樹木、長廊,廊橋、露天娛樂場地,可謂紅桃垂柳、曲徑通幽,為市民休閒遊樂的最佳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