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濁

尿濁

尿濁是指小便混濁,白如泔漿的症狀。多因濕熱下注、脾腎虧虛等所致。引起尿濁的常見疾病有絲蟲病、腎癆、精濁、腎系癌瘤,小兒外感或內傷,胸腹部創傷或手術等亦可導致尿濁。臨床對以尿濁為主症的病種尚未確定時,可以尿濁待查作為初步診斷,並進行辨證論治。

基本介紹

  • 別稱:尿濁
  • 常見病因:濕熱下注、脾腎虧虛
  • 常見症狀:小便混濁
  • 傳染性:無
辨病思路,辨證論治,

辨病思路

尿濁
1.小便鏡檢有大量膿細胞者,為膿尿,不屬尿濁,多見於腎癉、腎著、熱淋等病。 2.若於大小便時,莖端流出白濁之物,而尿液並不混濁者,稱為“精濁”,不屬尿濁。
3.尿濁經尿液檢查證實為乳糜尿者,其病變可為:
(1)伴陰囊、下肢腫大,皮膚粗厚似象皮,血塗片查獲絲蟲微絲蚴者,則尿濁為絲蟲病所致。
(2)若形體消瘦,或有肺癆病史者,應考慮尿濁為腎癆、脂膜癆所致。
(3)若於胸、腹發現腫塊,則考慮尿濁為癌瘤所致。
(4)若胸、腹部創傷或手術後出現尿濁,應考慮尿濁與創傷、手術有關。
4.小兒於受寒、飲食不調而脾失健運等情況下,有時可出現尿濁,尿液檢查可發現大量磷酸鹽,不經治療能自行消失。
5.除血、尿、糞常規檢查外,可選擇性地作胸腹腔X線、B型超音波、CT及淋巴系造影術檢查,以助診斷的確立與鑑別。

辨證論治

1.下焦濕熱證:小便混濁如米泔水,或小便灼熱疼痛,身熱煩躁,口乾不欲多飲,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濡數。清熱滲濕。
2.脾虛氣陷證:小便混濁如米泔水,精神疲倦,少氣懶言,語聲低怯,食少腹脹,大便溏薄,或有內臟下垂,舌淡,脈弱。補中益氣。
3.腎陰虛證:小便混濁或有澀痛,心煩不眠,潮熱盜汗,腰膝酸軟,舌紅苔少,脈細數。滋補腎陰。
4.腎陽虛證:小便清長,時有尿濁,頭昏無力,腰酸膝軟,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弱。溫腎固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