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45--106cm。根狀莖短而橫臥,密被鱗片;鱗片棕色,線狀披針形,邊緣全緣。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識別特徵,生物現狀,
基本信息
保護級別:未列入
瀕危等級:數據缺乏
可信度:1級可信度
野生馴化:野生
水生陸生:陸生
形態特徵
植株高45-92厘米。葉柄長25-54厘米,粗2-3毫米,禾稈色,基部密被褐棕色、線狀披針形鱗片,向上略被黑褐色、線狀小鱗片。葉片卵形,長25-38厘米,寬20-24厘米,向頂部漸變狹呈長三角狀,漸尖頭,基部三回羽狀;羽狀羽片5-6對,基部一對對生,向上的互生,有柄,以銳角斜向上,接近,基部一對較大,三角狀披針形,長16-20厘米,基部寬7-11厘米,漸尖頭,二回羽狀;小羽片13-19對,互生,有短柄,基部下側一片伸長,披針形,長5-7厘米,寬1.8-2厘米,基部圓楔形,羽狀;末回小羽片8-10對,下部的分離,上部的基部與小羽軸合生,卵狀長圓形,長8-12毫米,寬4-5毫米,急尖頭,上部邊緣具有短芒刺的細鋸齒;第二至第五對羽片披針形,羽狀,基部上側一片小羽片略大,長3厘米,急尖頭,淺羽裂;第六對羽片明顯縮小,披針形,長6-7厘米,深羽裂,向上的各對羽片逐漸縮小。葉乾後近革質,綠色或棕色,光滑,羽軸下面略被有黑褐色,線形小鱗片。孢子囊群每小羽片6-8對(下部裂片或耳片2-3對),位於中脈與葉邊中間;囊群蓋暗棕色,厚膜質,脫落。
生長環境
生山地林下,海拔430-1500米。
分布範圍
產於江西、福建、湖南、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重慶歌樂山。
識別特徵
葉近生;柄長22--60cm ,禾稈色,基部密被鱗片,向上至葉軸、羽軸疏生基部卵形、向上纖維狀的小鱗片;葉片卵狀三角形至卵形,23--47 x 16--32cm,先端羽裂尾狀,三回羽狀;羽片6--10對,互生,斜展,具柄,基部一對最大,狹三角形,達18 x 12cm,有1--1.5cm的柄,先端漸尖至長漸尖,二回羽狀;小羽片10--15對,基部下側一片最大,長達10cm,一回羽狀或羽狀深裂,基部上側一片較短,羽狀深裂或下部有1--2對分離的末回羽片;其餘小羽片遠較小並向上逐漸縮小,鐮狀披針形,2--3.5 x 0.8--1cm,基部上側耳狀,下側狹楔形,邊緣具粗齒或圓齒,齒端芒刺狀,先端銳尖,具芒刺;基部以上的羽片逐漸縮小,中部的一回羽狀,其基本上側的小羽片最大。葉薄革質,堅挺,乾後綠色,上面多少有剛則,兩面光滑,或主脈下面偶有小鱗片;葉脈不明顯,上面略凹陷。孢子囊群圓形,頂生小脈上,在末回羽片中肋兩側各1行,位於中肋和葉邊之間,但在基部上側的耳片上常自成2列;囊群蓋圓腎形,深褐色。
生物現狀
保護及保存現狀:
自然野生
主要用途和價值:
食用
開發利用現狀:
待開發利用
保護建議:
不詳
遺傳多樣性:
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