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其實無助

尼采其實無助

《尼采其實無助》為獨立學者,詩人,作家,吸引力起名師靈遁者隨筆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尼采其實無助
  • 創作年代:2015年
  • 作品出處:非線性波動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靈遁者
作品正文,作者簡介,

作品正文

尼采其實無助
——靈遁者
說我理解尼采,那是扯談。我談不上看過尼采的著作,或者對他本人的故事進行了解。都沒有。但是尼采其實無助,卻是我想說的。
批評尼采的人有很多,讚揚的人也很多。我是站在中間的人。就像上面說的。我不了解尼采。
從世俗角度來看,尼采確實是個苦命的孩子。5歲時候父親死亡,隨後小他兩歲的弟弟也死亡。過早的經歷人世間的悲傷,是他內向憂鬱性格的成因。
談過戀愛,卻終身未婚。最後病死。他說:“藝術是一種生命意志。”這就是他的一生。
尼采的作品,我唯讀過《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看完之後,感覺什麼也沒看。他用查拉圖斯特拉的口吻來告訴人們這樣,那樣的事情。其中“超人”是反覆出現的字眼。並且說:“上帝已死。”
包括他的其他的作品,也都有格言形式,善用反諷手段來闡述自己的激烈意見。這樣的寫作風格,是有原因的。他父親是基督徒,寫過神學作品。他自己小時候經常講聖經,所以有“小牧師”的稱號。
· 事實上,他也把《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當成新時代的聖經。苦難往往讓人深思,尼采是代表,,如果沒有這些苦難,尼采可能是另一個人。
·
上帝死了,尼采來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尼采倒是更接近人。可我這樣說,別人一定會反對。你看看尼采說:“人的生存是可怕的,且總無意義:一個搞惡作劇的人可能成為它的厄運。我要向人們講授生存的意義,這意義就是超人,是烏雲里的閃電。” 他是個徹頭徹尾的虛無主義者。一個虛無主義者更接近人嗎?? 那么關於人的事情,我們是不是得重新討論一下。
我不會與你爭辯,因為我無力爭辯。而且我一旦爭辯起來,就會面紅耳赤,就會口吃無措,像個發瘋的“尼采”。
一個虛無主義者,確實不注重客觀。特別是認為人類的存在沒有意義。可我堅信尼采還是最接近人的人,最接近我們的人。雖然他出口閉口都是“超人”。
是的,如果拿尼采和馬克思維根斯坦來對比。尼采顯得”雜亂無章”,沒有章法可言。我們可以把馬克思,維根斯坦比喻為理性,那么尼采就是非理性。
但這種“非理性”很人性。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人們認識到上帝死了,上帝不存在。可大家依然信任“上帝”,這就是一種虛無。而他認為我們應該重新賦予生活的意義。這樣的人才是“超人”。我們也應該是這樣的人。
而且尼采說:“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人是一座橋樑,而非目的。”所以“超人”的過程是真的,其他一切都不重要。我相信這是尼采受歡迎和深刻影響一代人的根本。
我曾對自己說:“生命在於運動,更在於探索。”我想把“探索”作為人生的意義。可是我們依然是思想的弱者,疲憊者。
尼采的身體健康不如馬克思等人,去世也比較早。我認為這也是他沒有那么“系統”的原因。而馬克思,維根斯坦,都有驚人的閱讀和專業的學習。
但尼采很真實,木心說:“尼采是誠實的。”尼采的大部分時間在憂鬱和身體不適中思考。這種思考必然是間斷的,必然是敏感的。甚至最後的十年,都是在精神病院度過。
“人們不喜歡說教者,他們不會接受你送的禮物。你不如跟我一起,在森林裡作詩唱歌吧。”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尼采沒有聽這句話。
執意下山,卻無法將自己的思想讓人接受。他也不是個善於“行銷”的人。所以無論從健康,感情,事業來說,尼采很無助。
說到這裡,我還是忍不住想提一下。信仰馬克思的人,一開始會覺得尼采是瘋子。住在精神病院是合理的。但是經歷苦難和不激進人會靜靜聽尼采說。
宇宙的行動不帶有感情。那么人呢?或者說宇宙是帶有感情色彩的存在嗎?人作為宇宙客觀存在的一部分,我們該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定義我們的意義和價值。
或者我們不說人是理性的,非理性的。我們只說人是帶有感情色彩的。那人作為宇宙的局部,人都具有感情色彩,那么宇宙呢??所以很多很多的問題,你不去深究,就不會覺得“捉襟見肘。”
而尼采思考了這些問題,他說我們一定要注重“人的意志。”馬克思也思考了。他說我們一定要注重:“人的存在。”所以我們不能說“馬克思是好的。”“尼采是不好的。”
如果你還要爭吵,我只能說也許在病床上思考兩年,你就會覺得什麼是真的了。那就是什麼都不重要,活著並不斷賦予自己的生活的意義才是重要的。
微信圈裡分享說某知名記者倒下了,某女博士倒下了。他們最後都說:“錢,權,房子不重要。活著重要,家人重要。”
尼采就是這些人擴大版,他看的更遠,更多,更廣。他思考的深刻,所以也激進。他太害怕人們失去“上帝”之後,變的無所事事。
· 尼采太無助了。你聽聽他這些話就知道了。“噢,孤寂呀,你是我的故鄉!我在野蠻的他鄉過野蠻的生活委實太久,所以向你回歸時不可能沒有眼淚!”
·
· “總有一天孤寂將會使你厭倦,你的驕傲將會扭曲,你的勇氣將會咬牙切齒。有朝一日你會吶喊:“我孤獨!”” 這些還不夠。甚至有這樣事情。據說尼采無法忍受長時間的孤獨,在都靈大街上,抱住一批正在受馬夫虐待的馬的脖子高呼:“我的兄弟。”之後他便失去理智,被朋友帶回柏林。
我們離尼采不遠。真的不遠。尼采早就預見現在的我們缺乏信仰,卻乏對人的關注。這樣我們會無聊,會孤獨。他考慮很多很多後,下山了。但是他內向,所以他不好意思自己說。所以他只能攤開手說:”這是查拉圖斯特拉說的。“可是依然沒有人相信他,所以他真的很無助。
我記得我一定在哪篇文章中說過:”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丟掉敬畏是我們最大的原罪。“這是我認為人長壽和成功的基礎。
所以我欣賞尼采,卻不推薦年輕人去接近他。我希望年輕人在接近了馬克思等人後,或者足夠成熟之後去看看他。
2015年11月18日夜。
尼采其實無助

作者簡介

靈遁者,原名王銀。獨立學者,詩人,作家,國學起名師。出生於綏德縣海坬溝村。現居西安。主要作品《行者乾坤》《手診面診色診大全》《相觀天下》《變化》《探索宇宙》《觸摸世界》《筆有千鈞》等。為80後新銳學者。其作品往往小中見大,寓意深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