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加燦仁波切

尼瑪加燦仁波切

尼瑪加燦仁波切的前生是聞名遐爾的大伏藏師——阿池德丹尊者(喔薩埵傑林巴)。

阿池德丹尊者是文殊菩薩化身赤松德贊的轉世,尊者出生在拉薩地區哲功寺附近,是一位伏藏大師,尊者多次應邀到佐欽傳法、降魔,在一次降魔中,人們可以聽到魔發出來的呻吟聲。尊者一生取出許多伏藏,所做的護法儀軌有些延用至今。當年在阿池德瓦閉關修行時留下的腳印手印,現在仍清晰可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尼瑪加燦仁波切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佐欽
  • 性別:男
個人簡介,修習歷程,

個人簡介

尼瑪加燦仁波切出生在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佐欽。
佐欽,位於中國四川省甘孜州德格縣北部,是蓮花生大師住錫在藏地的最後一個聖地,當年蓮師以神通加持此處,並在佐欽附近山上閉關修行。這裡是弘傳大圓滿法的源頭,也是專修舊譯大圓滿法的清淨道場,歷史上曾出現過十三位虹化修行者。麥彭仁波切、華智仁波切等高僧也曾在此修行、弘揚佛法。
這裡民風古樸,佛法已經完全融入了他們的身心。仁波切的父母待人熱情,樂善好施,經常幫助生活困難的人。父親性格內向,母親熱情開朗,思維敏捷。她悲憫眾生,即使對家裡飼養的氂牛也如孩子一般的關愛。看到氂牛生病會心痛得流淚。
仁波切是家中的長子,身下有三個弟弟和兩個妹妹。仁波切的童年,大多是和外婆一起度過的。外婆一生持觀音六字心咒,在七十歲時,由於完成一億的念誦數量,而生出一顆新牙。在得腦血栓病而失去生活語言交流功能的同時,卻能念誦阿彌陀佛儀軌和心咒,並在八十歲時預知時至,安然往生。
仁波切出生在這樣的環境裡,耳薰目染,並因他累世的功德,從小就顯示出與生俱來的善良、仁慈。仁波切憫惜生靈,從不殺生,勒奮好學。七歲時,在一位老喇嘛那裡學了三十個藏文字母,白天放牛,晚上燃油燈學習到深夜,憑藉自己的智慧,不僅學完藏文基礎課,還練就了一手好書法。
仁波切十二歲在佐欽寺出家,十八歲時學完全部的儀軌、法器、手印及藏文。當年進入佐欽熙日森五明佛學院學習。
在熙日森五明佛學院學習其間,由布瑪穆扎大堪布達色仁波切受戒傳法,先後受堪布財仁尼瑪、堪布翁迪、堪布翁羅、堪布格呢俄色、堪布白瑪次翁、 白瑪格桑法王、晉美彭措法王、阿秋法王、堪布特丹郎加、堪布亞瑪歇達、啊炯多丹上師、曲札老上師、頂果欽澤、珠巴活佛、多登活佛等傳法灌頂。尤其在白瑪格桑法王和阿炯多丹上師前接受了以大圓滿龍欽心髓為主的灌頂和所有傳承;在曲洽老上師前接受了以麥旁仁波切為主的寧瑪派論點及竅訣;在珠巴老上師前接受了口傳竅訣和大寶伏藏法的傳承及灌頂。
特別是在曲恰仁波切身邊的三年中,系統學習了大圓滿《遍知上師》、《大幻化網》等寧瑪派教義、竅訣,並次第觀修,以此生起無偽出離心和菩提心。從此,與上師的教言、竅訣、法相剎那沒有分離過。

修習歷程

尼瑪加燦仁波切在近二十年的修習中,掌握了寧瑪巴全部顯密教法精髓,同時也得到了許多薩迦派、噶舉派傳承和甚深的佛經要義,並閉關實修,證悟了諸多功德。是一位顯密圓通,實修實證的大圓滿金剛上師。
一九九七年任佐欽熙日森五明佛學院堪布,同時擔任五明佛學院主講十三部大論的導師之一。
一九九九年被白瑪格桑法王任命為佐欽熙日森五明佛學院東聞思聖寶洲教主。
仁波切傳法嚴謹、次第教授、言傳身教、身體力行。仁波切說:“修法一定要有次第,五加行等前行是基礎,若能認真觀修前加行可以生起出離心,沒有出離心修什麼樣的大法也只不過是世間法而已。”
仁波切常告誡弟子:“人生無常,並且死神一刻也不停止的在逼近,我們現在說話的剎那,正是向死亡靠近的剎那。人身難得,特別是暇滿人身,若荒廢掉是最可惜的事。要珍惜現在,把握好現在,不要追憶過去,也不要希求未來,只有時時刻刻將教法套用在生活中,徹底按佛法去做,才是真正的修行。”
在漢地期間,每到一處都以講經說法為主,而不以傳授密法灌頂來吸引徒眾。同時規定弟子每月放生一次,初十、二十五集中在一起進行會供,初一、十五、三十奉持“大乘長淨”。
自二零零四年起,仁波切每年都在漢地組辦一次普賢大願雲供法會。為末法時期眾生,減少修法上的違緣、生活上的障礙創造良好的機緣。
自二零零六年起又在各地組辦懺悔法會,幫助眾生消除無量劫以來難以記述的業障,增長眾生無量善根和福慧,積累成佛的資糧。
自二00七年開始在佐欽建造佐欽布瑪林閉關中心。為漢地修行者提供一處環境圓滿的修行場所。
仁波切時時刻刻眷顧有情,常常放棄休息,講法、傳法、給佛堂開光、佛像裝藏、答疑解惑、超拔亡靈等等,總是任勞任怨,從不拒絕弟子的請求。有一次,一位居士的兒子不幸車禍身亡,仁波切立即趕到當地,不顧旅途疲勞,直奔火葬場為亡者超度,在仁波切修持“頗哇”過程中,出現屍體顫動等眾多吉祥徵兆,令在場的人都驚嘆不已。
仁波切總是以悲憫之心平等的看待一切有情,無論智愚都平等慈悲地接納、包容。他會根據眾生的根基,採取相應的方法調伏,傳予相應的佛法教授。仁波切無論是講法,還是平時與居士聊天,總是讓人感到一種安祥,一種難以形容的寧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