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文學

尼泊爾文學

尼泊爾歷史上曾分裂為許多小土邦,以加德滿都谷地的文化最為發達,社會上流行著梵語尼瓦爾語、阿沃提語和婆傑布里語。尼泊爾古代語言文學作品大多用梵文寫成,最早見於公元5世紀裡查維王朝的碑銘和銅牒。

10世紀之後,宮廷梵文文學興起,大多是歌頌神靈的作品。馬拉王朝時期,由於大多數國王愛好和推崇文學,民間梵文文學和尼瓦爾語文學獲得了較大的發展,這時的作品大多是讚美詩和愛情詩。賈格德·伯勒迦希·馬拉國王的《採蓮》是17世紀有名的詩集。

基本介紹

起源,發展,馬拉王朝,十八、十九世紀,二十世紀至今,現狀,

起源

尼泊爾的文學至少可以追溯到李查維時期。最先是有關神仙和國王的記事,後來是有關王室的成就、法律和宮廷生活的記敘,都用巴利文或梵文刻在石頭上。

發展

馬拉王朝

到馬拉王朝時期,17世紀加德滿都的著名國王普拉塔普·馬拉以詩人國王而著稱。因此,可以斷定,詩歌在他的時代非常繁榮。直到今天,尼泊爾的國王和王后都喜歡附庸風雅,作詩填詞。他們創作的詩歌經常發表在報刊上,尼泊爾電台也經常播送他們創作的詩歌。 值得提及的是,直到18世紀以後,文人們才用谷地的語言——尼瓦爾語或廓爾喀征服者推行的王國混合語一一尼泊爾語創作。
早期的尼泊爾語文學的最傑出的代表是19世紀的詩人巴努巴克塔(Bhanbubbakta)。他的名字在尼泊爾家喻戶曉。另外兩位幾乎享有同樣聲譽的詩人是莫提拉姆·巴塔(Motiran Bhatta)和勒克納特·波戴爾(Leknath Poudyale)。前者以優雅的愛情詩而著稱,後者正值創作的黃金時期不幸於70年代早逝。

十八、十九世紀

18世紀,伯里特維·納拉揚·沙阿統一尼泊爾,定廓爾喀語(即尼泊爾語)為國語,尼泊爾語文學才開始出現。一般認為這是尼泊爾文學的開創時期。這時的詩人維爾·夏里·潘德、拉庫納特、巴森德、英迪拉斯、維德亞倫耶·格斯里和亞杜納特·博克利雅爾等人的作品因襲了梵文詩的格律,但基本上是用尼泊爾文寫作的。
被稱為“最早詩人”的帕努帕格德·阿加里亞開始描寫社會實際生活,將尼泊爾語文學引向了新階段。莫迪·拉姆·帕德被稱為帕努帕格德之後文壇上的一顆明珠。他收集、整理並印行了帕努帕格德的作品,撰寫了《帕努帕格德傳》以及其他許多作品。他的思想豪放不羈,創作的詩歌通俗易懂,便於吟誦。1886年他創辦了第一個月刊《廓爾喀·婆羅多生活》,提倡用尼泊爾文寫作,宣傳文藝的革新和口語化,後被當局視為不軌而加以禁止。19世紀後半葉,被稱為尼泊爾文學發展的中期。散文就產生在這一時期。

二十世紀至今

20世紀初,毫不觸及社會實質問題的讚美詩和愛情詩再度興起。梵文詩的格律也被運用於散文之中,並強調要以含蓄、隱喻等手法進行寫作,結果作品大多追求辭藻,內容顯得貧乏。而詩人勒克納特·鮑德雅爾和特爾尼特爾·戈伊拉臘等卻主張文學應當反映現實社會生活。鮑德雅爾的《籠子裡的鸚鵡》、戈伊拉臘的《祭品》等作品就實踐了他們的這種主張。有許多作家針對現實中的問題發表評論。這一時期,小說和反映社會現實的戲劇也開始出現。
印度人民覺醒的思潮波及尼泊爾,不滿拉納家族專制統治的民主力量日益增強,文藝界也大受觸動。作家的創作題材轉向下層社會,有不少作品開始描寫“小人物”的命運,詩人也開始採用民歌形式進行創作,於是逐漸形成30年代以皮姆尼提·迪瓦里為先導的“自由體詩派”。勒克希米·伯勒薩德·德沃戈達的詩《木那馬丹》就是用民歌體寫的。
作家接觸到現實生活中的種種黑暗現象,對社會前途產生了悲觀情緒,於是出現了傷感主義派。勒·伯·德沃戈達、皮·迪瓦里等人轉而描寫下層人民的貧困和不幸。德沃戈達的作品本富於濃厚的浪漫色彩,對生活和未來充滿幻想,後來他對嚴峻的社會現實感到失望和不滿,後期的作品大多描寫真實的社會生活,被尊為大詩人。
他的《沙恭達羅》、《蘇羅珍娜》和《乞丐》以及皮·迪瓦里的《洗衣女人》等作品就是當時社會的寫照。伯爾·格里辛·沙姆則是“哲理派”詩人,他反對文藝作品宣揚抽象的善惡,主張揭露社會弊病。他擅長寫戲劇,《心病》是他的代表作品。這部劇本不是單純地為演員提供表演舞姿和技藝的機會,也不是去描寫印度歷史事件和人物,它是尼泊爾第一個描寫本民族社會生活的悲劇,對於啟發和教育人民起了積極的作用。
這一時期,小說家古魯·伯勒薩德·邁納利、帕瓦尼·比丘、布希格爾·沙姆謝爾、馬德里迦·伯勒薩德·戈伊拉臘、皮·迪瓦里和維希沃希沃爾·伯勒薩德·戈伊拉臘等人發表了許多描寫下層人民窮困潦倒、婦女無權等暴露社會黑暗的作品,推動了近代尼泊爾文學的發展。但也有一些作家雖然對社會也有所揭露,但著重渲染個人的道德修養,沒有觸及社會的根本問題。
40年代,民主運動風起雲湧,人民民眾積極鬥爭的精神也開始反映到文學作品中來。伯·格·沙姆的劇作《我》、《木恭達和英蒂拉》,古·伯·邁納利的《抵押》,就是反對童婚和要求提高婦女社會地位的作品。維·伯·戈伊拉臘的《罪惡的眼鏡》和《拉黃包車的人》等作品,以描寫社會底層人民的悲慘命運來揭露統治者的罪惡。此外還有倫·辛·邦格德爾的《國家的外面》、《娘家》和《跛子的朋友》等。
尼泊爾文學

現狀

1951年,拉納家族的統治被推翻,文學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爭取民族獨立,追求個性解放、社會平等、生活自由,要求提高婦女地位等各種題材的作品也隨之大量出現。哈里德耶·金德爾·辛赫·伯勒坦的小說《一座墳墓》,戈巴爾·伯勒薩德·里瑪爾的長詩《母親的夢》,維賈耶·馬拉的戲劇《活著的死人》以及皮·迪瓦里的獨幕劇《為何當大臣》,就屬於這類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