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

尼泊爾共產黨毛派一般指本詞條

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是尼泊爾一個已不存在的共產主義政黨。

1995年3月,普拉昌達領導的尼泊爾共產黨(團結中心)召開中央委員會第三次擴大會議,將黨名改為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簡稱尼共(毛)。

2009年1月12日,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與尼泊爾共產黨(團結中心-火炬)合併,組成新的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義),普拉昌達擔任新政黨主席。

2016年5月19日,多個相互獨立的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派別宣布合併,組成新的政黨———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尼議會第三大黨、尼共中最大毛主義派別聯合尼共(毛)主席普拉昌達擔任新黨主席。

2018年5月17日,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與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宣布合併,成立尼泊爾共產黨。在正式宣布合併之前,尼共(聯合馬列)主席奧利和尼共(毛中心)主席普拉昌達宣布各自領導的政黨解散,並一同前往尼泊爾選舉委員會為新黨註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
  • 外文名尼泊爾語:नेपाल कम्युनिस्ट पार्टी (माओवादी केन्द्र)
  • 別名:尼共(毛中心)
  • 主席普拉昌達
  • 解散時間:2018年5月17日
歷史沿革,分裂,主要路線,人民戰爭,多黨民主理念,國外質疑,與中國關係,參政情況,領導層,正式合併,

歷史沿革

1949年4月22日,普什帕·拉爾·施瑞斯塔等人在印度加爾各兆寒射答組建了尼泊爾共產黨
1974年9月,尼共的部分黨員在莫漢·比克拉姆·辛格、耐瑪爾·拉瑪的帶領下,在印度的瓦納西召開了第四次代表大會,這次大會所成立的黨被稱為尼共(四大)。1976年11月,尼共(四大)發生分裂,以辛格為首的多數“左派”分裂出去,成立尼共(火炬);而尼共(四大)餘部則由拉瑪繼續領導並沿用原名。為了與辛格領導的尼共(火炬)區別開來,原來的尼共(火炬)則改名為尼共(新火炬),基蘭擔任總書記。
1989年,尼共(新火炬)在加德滿煮擔坑照都舉行武裝暴動,但暴動最後以失敗而告終。尼共(只項墓榜新火炬)領導層將暴動失敗的原因歸咎於基蘭,基蘭因此辭去了總書記職務,普拉昌達當選為總書記。1990年11月23日,普拉昌達領導的尼共(新火炬)、耐瑪爾·拉瑪領導的尼共(四大)、魯普拉·比斯瓦卡瑪領導的尼共(農民組織)合併組建了尼泊爾共產黨(團結中心),普拉昌達任總書記。
1994年5月,尼共(團結中心)一分為二成為兩個同名黨,即尼共(團結中心)拉瑪派、尼共(團結中心)普拉昌達派。1995年3月,普拉昌達領導的團結中心召開中央委員會第三次擴大會議,將黨名改為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簡稱尼共(毛)。
2009年1月12日,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與尼泊爾共產黨(團結中心-火炬)合併,組成新的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義),普拉昌達擔任新政黨主席。
2016年5月19日,多個相互獨立的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派別宣布合併,組成新的政黨———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尼議會第三大黨、尼共中最大毛主義派別聯合尼共(毛)主席普拉昌達擔任新黨主席。

分裂

主要勢力
尼糠疊聯共(毛)內部存在革命派和改良派之間兩條路線的鬥爭。革命派代表人物分別為黨的副主席基蘭、政治局委員亞達夫和比普萊布;改良派代表是副主席巴特拉伊。其中,副主席基蘭是尼共(毛)的創始人,也是黨內的精神領袖,主席普拉昌達則是兩派均可接受的人物。革命派與改良派的觀點分歧在於:更側重建立人民共和國還是民主共和國;更側重武裝起義還是和平過渡;更側重民眾性階級鬥爭還是上層的改良 。
普拉昌達等提議將一些反對人民戰爭的共產黨組織合併入黨內,遭到部分同志強烈反對,但後來還是與一些小黨完成了整編。2009年2月,以Siraha征地事件為導火索,亞達夫與尼聯共(毛)決裂。亞達夫指責尼聯共(毛)陷入了修正主義和改良主義的泥淖,偏離革命精神。亞達夫帶走一小部分黨員並宣布重組“尼共(毛)”,後與“革命左翼”等組織合併。
分裂原因
2011年8月尼聯共(毛)副主席即黨內改良派代表巴特拉伊當選政府總理後,認為形勢在朝著有利於自己的一方發展,因此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議會鬥爭進行下去。台虹凶巴特拉伊在極短的時間內促使尼聯共(毛)做出了交出武器庫鑰匙、遣散尼泊爾人民解放軍和返還戰爭期間“侵占”土地的決定,並且在出訪印度期間與印度簽署了被革命派視為“賣國”的“雙邊投資保護和促進協定(BIPPA)”。這些政策突破了黨內鬥爭的底線,將尼聯共(毛)推向分裂的邊緣。
公開分裂
2012年6月16日到18日,革命派召集75個地區的3,000名幹部在尼泊爾加樂講說德滿殃辣糊都召開全國會議,宣布與尼聯共(毛)決裂以及新黨尼共(毛)的成立。該黨通過新的黨章,選舉基蘭為新黨主席,巴達爾為總書記,高拉夫為書記。新組建的尼共(毛)帶走了母黨149名中央委員中的45人,原黨48個側翼組織中的36個,至少是尼聯共(毛)總體力量的1/3。
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諸多原因,尼共(毛主義)不斷分裂,在動盪不安的尼政壇影響力不斷衰退。2013年11月大選前,尼共(毛主義)已分裂為五個相互獨立的派別,除普拉昌達領導的聯合尼共(毛)外,其他各派拒絕參加大選,拒絕加入政府。2015年初剛剛自立門戶,由“革命戰爭”期間“尼泊爾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比普拉布領導的“尼共-毛主義”並沒有加入合併進程。

主要路線

人民戰爭

尼共(毛)在1995年3月成立時也將發動“人民戰爭”作為奪取政權的唯一選擇,認為熱衷搞議會鬥爭是機會主義、修正主義的表現。自1996年尼共(毛)發動“人民戰爭”發動到2001年,尼共(毛)控制了尼泊爾80 010的農村地區,並在21個縣建立了人民政府。2001年2月,在“人民戰爭”發動五周年之際,尼共(毛)召開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對“人民戰爭”所取得的成就進行了評估,認為“人民戰爭”在農村地區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對作為尼泊爾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地區卻影響甚微。為此,尼共(毛)將中國的“人民戰爭”模式和蘇聯的城市暴動模式相結合,提出了“馬列毛主義普拉昌達道路”。
在人民戰爭時期,尼共(毛)反對多黨議會制,口號是:“不要再繼續沉迷議會制的幻想了!讓我們為人民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做好準備。”基蘭表示,“鬥爭要朝著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方向前進” 。革命派認為,民主共和國是為了同議會各黨派建立反對君主制的統一戰線而採用的一項過渡性策略,其適用性已經完成。尼泊爾人民革命的特殊性在於,一定要搞武裝鬥爭,因此人民解放軍不但不能削弱,反而要鞏固加強。此外,對買辦資產階級政權的基礎和主體應予以狠狠打擊,直至將其摧毀,要把鬥爭的方向引向粉碎舊的經濟基礎、買辦資產階級的舞台和舊的文化體系。

多黨民主理念

在2003年5月召開的中央全會上,黨主席普拉昌達作了《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歷史任務》的政治報告,報告分析了尼共(毛)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指出,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至今的尼泊爾階級鬥爭,以及自9·11事件到伊拉克戰爭的爆發,世界形勢的發展使得改進和發展民族革命的戰略變得十分必要。鑒於此,尼共(毛)又提出了“發展21世紀民主”的思想,即保證在反帝反封建民主國家的憲法框架下,通過組織政治競爭實現共產黨的無產階級化和革命化。在2005年10月舉行的中央全會上,尼聯共(毛)再次肯定了2003年的上述決定,指出,“我們發動‘人民戰爭’,不反對或者說大體上是不反對多黨民主的。它主要的是反對封建獨裁統治、反對封建制度。”同時,尼共(毛)還強調這種多黨民主的反帝反封建的性質,指出:“我們是在特定意義上,在特定的憲法框架之下討論多黨民主的。我們講的不是資產階級和議會民主。這個多黨民主將是反帝反封建的。換句話說,只有在反帝反封的憲法框架之下多黨民主才是可能的。”至此,尼聯共(毛)也完全接受了多黨民主的理念。

國外質疑

美國革命共產黨於2005年10月、2008年3月、2008年11月以及2009年1月四次致信尼共(毛),質疑尼共(毛)在“政治和意識形態上的折中主義” 。其他美國毛派對尼共(毛)的走向也有爭論:一種認為,普拉昌達及其支持者有一個發動革命的“秘密計畫”;另一種則認為,尼共(毛)走議會道路不免會落入修正主義的泥淖。
2006年6月,印共(毛)中央委員會發言人阿薩德對此作出全面回應,其中不乏對尼泊爾形勢的真知灼見和對尼共(毛)同志式的批評與提醒。(1)尼泊爾人民所面臨的問題,只有通過把人民戰爭進行到底,奪取勝利才能真正解決。(2)與買辦資產階級政黨和封建勢力如尼大會黨、修正主義的尼共(聯)和其他統治階級政黨共同組成政府是行不通的,因為各方的利益截然相反。尼共(毛)必須主導政治進程,對其他黨保持警惕。(3)通過封存武器和把戰士安排到臨時軍營的方式解除解放軍武裝,是最大的危險之一。(4)用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子階段取代革命的方向和道路(新民主主義進程和戰略)是完全錯誤的。(5)謹防墮入國內統治階級及其帝國主義和擴張主義的主子所設下的陷阱;需要提防突發的政變對共產主義者進行的大屠殺。要將黨引向前進,繼續革命,在全國範圍內奪取政權。(6)嚴肅請求尼共(毛)及其領袖考慮最近的立場,汲取歷史經驗教訓,呼籲印度人民給尼泊爾人民革命以全力支持。

與中國關係

2016年8月4日,中方對普拉昌達當選尼泊爾新任總理表示祝賀。
2013年4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尼泊爾聯合尼共(毛)主席普拉昌達。習近平高度評價中尼黨際交往成果,表示中國共產黨願繼續與聯合尼共(毛)等尼泊爾主要政黨加強交流合作,為促進中尼友好發揮積極作用。

參政情況

1996年至2006年,由於不滿尼泊爾君主制政體,尼共(毛主義)及其武裝力量“尼泊爾人民解放軍”在主席普拉昌達領導下,與尼政府展開了10年“人民解放戰爭”,曾一度建立大片解放區,對加德滿都形成合圍之勢。最終,在印度協調下,尼國王賈南德拉退位,結束君主制。
2006年4月,尼聯共(毛)和七黨聯盟共同發動人民運動推翻了賈南德拉的獨裁統治,並組建了七黨聯合政府。
2008年4月10日,尼泊爾舉行首屆制憲議會選舉,尼聯共(毛)、尼共(聯合馬列)分別獲得220席、103席,成為第一和第三大黨。尼聯共(毛)與尼共(聯合馬列)推動尼泊爾制憲議會第一次會議在2008年5月28日宣布終結有近240年歷史的沙阿王朝,廢除君主制,建立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
2008年5月30日,尼共(毛主義)主席普拉昌達發表談話,批評一些政黨試圖阻止尼共(毛主義)行使權力。《尼泊爾新聞報》援引普拉昌達的話說,尼泊爾人民在選舉中給予尼共(毛主義)管理國家的權力,希望其他政黨配合尼共(毛主義)組建新政府。
2008年6月20日晚間,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宣布退出臨時政府,並要求尼泊爾臨時政府首相柯伊拉臘辭職,尼泊爾政壇陷入僵局。
2008年7月21日,拉姆·亞達夫當選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首任總統。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提名的總統候選人拉姆·辛格落選。
2008年8月,尼泊爾制憲會議15日晚選舉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主席普拉昌達為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首任總理。
2010年,由於臨時憲法並未就無人獲得超過半數選票的情況下如何產生新總理作出規定,導致選舉陷入僵局。9月7日,第七輪總理選舉失敗。18日,據報導,尼泊爾總理選舉兩名候選人之一、主要反對黨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席普拉昌達已宣布退出競選。
2011年8月28日,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義)副主席巴布拉姆·巴特拉伊當天在尼泊爾制憲會議舉行的總理選舉中以多數票勝出,當選新一任尼泊爾總理。
2013年11月,截至20日晚,初步統計結果顯示,第一屆制憲會議的第一大黨——聯合尼共(毛)僅得17個席位,落後於尼泊爾大會黨的55席和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的33席。21日,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義)宣布,該黨決定不再參加尼泊爾新憲法的制定,因為19日進行的制憲會議(議會)選舉存在“陰謀和不規範”。
2013年11月28日,尼泊爾第二屆制憲會議(議會)選舉初步結果揭曉,在直接選出的575個席位中,尼聯共(毛)獲80席,位列第三。
2016年7月上旬,執政聯盟中的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義)退出聯合政府,轉而與反對黨尼泊爾大會黨聯合,並在議會提起對奧利的不信任議案,指責他沒有履行此前承諾的權力分享協定。奧利24日晚在議會發表演說前,已向尼泊爾總統班達里提交了辭呈。根據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義)與尼泊爾大會黨達成的協定,兩黨將組建新的聯合政府。
2016年8月3日,在尼泊爾議會舉行的總理選舉中,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主席普拉昌達當選尼泊爾新一任總理。
2017年5月24日,普拉昌達在其辦公室發表講話時宣布辭去總理職務。他表示,會於當天向總統遞交辭呈。

領導層

2009年1月16日,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義)舉行成立後的首次正式會議,決定改組中央機構。
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義)中央委員會16日舉行會議,決定成立15人的中央書記處、45人的政治局和175人的中央委員會。其中,原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有中央書記處成員11人,政治局成員35人,擴充的政治局和中央書記處成員來自原尼泊爾共產黨(團結中心-火炬)。在中央委員會成員中,106人來自原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31人來自原尼泊爾共產黨(團結中心-火炬),另外38人來自尼泊爾各左翼政黨。
2014年5月,在尼泊爾東部城市比納德納德爾結束的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義)中央委員會選舉中,普拉昌達再次當選聯合共產黨(毛主義)主席。
2016年5月19日,尼共中最大毛主義派別聯合尼共(毛)主席普拉昌達擔任新黨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主席。

正式合併

2018年5月17日,尼泊爾最主要的兩個左派政黨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和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宣布正式合併,成立尼泊爾共產黨。
兩黨17日在加德滿都市政大廳舉行會議,再次確認了2018年2月兩黨達成的共識:新黨的名字為尼泊爾共產黨,指導思想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尼泊爾共產黨將實行聯合領導體制(雙主席制),規定尼共(聯)長期使用的黨徽——太陽圖案為新黨的標誌。
新的尼泊爾共產黨成立了秘書處,一共9人,由兩黨重要領導人組成,包括原尼共(聯)主席奧利、原尼共(毛中心)主席普拉昌達。尼共(聯)的波卡雷爾出任總書記一職,尼共(毛中心)的什雷斯塔擔任黨的新聞發言人。黨的常務委員會共有43人,黨的中央委員會共441人。
在正式宣布合併之前,奧利和普拉昌達宣布各自領導的政黨解散,並一同前往尼泊爾選舉委員會為新黨註冊。
2018年2月,兩黨簽署合併協定,就成立新的尼泊爾共產黨達成共識。根據協定,總統和副議長由尼共(聯)人士出任,尼共(毛中心)獲副總統和議長職位。上述職位均由議會選舉產生。兩黨在議會擁有近三分之二席位,合併後成為議會最大政黨。
分裂原因
2011年8月尼聯共(毛)副主席即黨內改良派代表巴特拉伊當選政府總理後,認為形勢在朝著有利於自己的一方發展,因此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議會鬥爭進行下去。巴特拉伊在極短的時間內促使尼聯共(毛)做出了交出武器庫鑰匙、遣散尼泊爾人民解放軍和返還戰爭期間“侵占”土地的決定,並且在出訪印度期間與印度簽署了被革命派視為“賣國”的“雙邊投資保護和促進協定(BIPPA)”。這些政策突破了黨內鬥爭的底線,將尼聯共(毛)推向分裂的邊緣。
公開分裂
2012年6月16日到18日,革命派召集75個地區的3,000名幹部在尼泊爾加德滿都召開全國會議,宣布與尼聯共(毛)決裂以及新黨尼共(毛)的成立。該黨通過新的黨章,選舉基蘭為新黨主席,巴達爾為總書記,高拉夫為書記。新組建的尼共(毛)帶走了母黨149名中央委員中的45人,原黨48個側翼組織中的36個,至少是尼聯共(毛)總體力量的1/3。
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諸多原因,尼共(毛主義)不斷分裂,在動盪不安的尼政壇影響力不斷衰退。2013年11月大選前,尼共(毛主義)已分裂為五個相互獨立的派別,除普拉昌達領導的聯合尼共(毛)外,其他各派拒絕參加大選,拒絕加入政府。2015年初剛剛自立門戶,由“革命戰爭”期間“尼泊爾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比普拉布領導的“尼共-毛主義”並沒有加入合併進程。

主要路線

人民戰爭

尼共(毛)在1995年3月成立時也將發動“人民戰爭”作為奪取政權的唯一選擇,認為熱衷搞議會鬥爭是機會主義、修正主義的表現。自1996年尼共(毛)發動“人民戰爭”發動到2001年,尼共(毛)控制了尼泊爾80 010的農村地區,並在21個縣建立了人民政府。2001年2月,在“人民戰爭”發動五周年之際,尼共(毛)召開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對“人民戰爭”所取得的成就進行了評估,認為“人民戰爭”在農村地區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對作為尼泊爾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地區卻影響甚微。為此,尼共(毛)將中國的“人民戰爭”模式和蘇聯的城市暴動模式相結合,提出了“馬列毛主義普拉昌達道路”。
在人民戰爭時期,尼共(毛)反對多黨議會制,口號是:“不要再繼續沉迷議會制的幻想了!讓我們為人民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做好準備。”基蘭表示,“鬥爭要朝著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方向前進” 。革命派認為,民主共和國是為了同議會各黨派建立反對君主制的統一戰線而採用的一項過渡性策略,其適用性已經完成。尼泊爾人民革命的特殊性在於,一定要搞武裝鬥爭,因此人民解放軍不但不能削弱,反而要鞏固加強。此外,對買辦資產階級政權的基礎和主體應予以狠狠打擊,直至將其摧毀,要把鬥爭的方向引向粉碎舊的經濟基礎、買辦資產階級的舞台和舊的文化體系。

多黨民主理念

在2003年5月召開的中央全會上,黨主席普拉昌達作了《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歷史任務》的政治報告,報告分析了尼共(毛)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指出,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至今的尼泊爾階級鬥爭,以及自9·11事件到伊拉克戰爭的爆發,世界形勢的發展使得改進和發展民族革命的戰略變得十分必要。鑒於此,尼共(毛)又提出了“發展21世紀民主”的思想,即保證在反帝反封建民主國家的憲法框架下,通過組織政治競爭實現共產黨的無產階級化和革命化。在2005年10月舉行的中央全會上,尼聯共(毛)再次肯定了2003年的上述決定,指出,“我們發動‘人民戰爭’,不反對或者說大體上是不反對多黨民主的。它主要的是反對封建獨裁統治、反對封建制度。”同時,尼共(毛)還強調這種多黨民主的反帝反封建的性質,指出:“我們是在特定意義上,在特定的憲法框架之下討論多黨民主的。我們講的不是資產階級和議會民主。這個多黨民主將是反帝反封建的。換句話說,只有在反帝反封的憲法框架之下多黨民主才是可能的。”至此,尼聯共(毛)也完全接受了多黨民主的理念。

國外質疑

美國革命共產黨於2005年10月、2008年3月、2008年11月以及2009年1月四次致信尼共(毛),質疑尼共(毛)在“政治和意識形態上的折中主義” 。其他美國毛派對尼共(毛)的走向也有爭論:一種認為,普拉昌達及其支持者有一個發動革命的“秘密計畫”;另一種則認為,尼共(毛)走議會道路不免會落入修正主義的泥淖。
2006年6月,印共(毛)中央委員會發言人阿薩德對此作出全面回應,其中不乏對尼泊爾形勢的真知灼見和對尼共(毛)同志式的批評與提醒。(1)尼泊爾人民所面臨的問題,只有通過把人民戰爭進行到底,奪取勝利才能真正解決。(2)與買辦資產階級政黨和封建勢力如尼大會黨、修正主義的尼共(聯)和其他統治階級政黨共同組成政府是行不通的,因為各方的利益截然相反。尼共(毛)必須主導政治進程,對其他黨保持警惕。(3)通過封存武器和把戰士安排到臨時軍營的方式解除解放軍武裝,是最大的危險之一。(4)用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子階段取代革命的方向和道路(新民主主義進程和戰略)是完全錯誤的。(5)謹防墮入國內統治階級及其帝國主義和擴張主義的主子所設下的陷阱;需要提防突發的政變對共產主義者進行的大屠殺。要將黨引向前進,繼續革命,在全國範圍內奪取政權。(6)嚴肅請求尼共(毛)及其領袖考慮最近的立場,汲取歷史經驗教訓,呼籲印度人民給尼泊爾人民革命以全力支持。

與中國關係

2016年8月4日,中方對普拉昌達當選尼泊爾新任總理表示祝賀。
2013年4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尼泊爾聯合尼共(毛)主席普拉昌達。習近平高度評價中尼黨際交往成果,表示中國共產黨願繼續與聯合尼共(毛)等尼泊爾主要政黨加強交流合作,為促進中尼友好發揮積極作用。

參政情況

1996年至2006年,由於不滿尼泊爾君主制政體,尼共(毛主義)及其武裝力量“尼泊爾人民解放軍”在主席普拉昌達領導下,與尼政府展開了10年“人民解放戰爭”,曾一度建立大片解放區,對加德滿都形成合圍之勢。最終,在印度協調下,尼國王賈南德拉退位,結束君主制。
2006年4月,尼聯共(毛)和七黨聯盟共同發動人民運動推翻了賈南德拉的獨裁統治,並組建了七黨聯合政府。
2008年4月10日,尼泊爾舉行首屆制憲議會選舉,尼聯共(毛)、尼共(聯合馬列)分別獲得220席、103席,成為第一和第三大黨。尼聯共(毛)與尼共(聯合馬列)推動尼泊爾制憲議會第一次會議在2008年5月28日宣布終結有近240年歷史的沙阿王朝,廢除君主制,建立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
2008年5月30日,尼共(毛主義)主席普拉昌達發表談話,批評一些政黨試圖阻止尼共(毛主義)行使權力。《尼泊爾新聞報》援引普拉昌達的話說,尼泊爾人民在選舉中給予尼共(毛主義)管理國家的權力,希望其他政黨配合尼共(毛主義)組建新政府。
2008年6月20日晚間,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宣布退出臨時政府,並要求尼泊爾臨時政府首相柯伊拉臘辭職,尼泊爾政壇陷入僵局。
2008年7月21日,拉姆·亞達夫當選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首任總統。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提名的總統候選人拉姆·辛格落選。
2008年8月,尼泊爾制憲會議15日晚選舉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主席普拉昌達為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首任總理。
2010年,由於臨時憲法並未就無人獲得超過半數選票的情況下如何產生新總理作出規定,導致選舉陷入僵局。9月7日,第七輪總理選舉失敗。18日,據報導,尼泊爾總理選舉兩名候選人之一、主要反對黨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席普拉昌達已宣布退出競選。
2011年8月28日,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義)副主席巴布拉姆·巴特拉伊當天在尼泊爾制憲會議舉行的總理選舉中以多數票勝出,當選新一任尼泊爾總理。
2013年11月,截至20日晚,初步統計結果顯示,第一屆制憲會議的第一大黨——聯合尼共(毛)僅得17個席位,落後於尼泊爾大會黨的55席和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的33席。21日,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義)宣布,該黨決定不再參加尼泊爾新憲法的制定,因為19日進行的制憲會議(議會)選舉存在“陰謀和不規範”。
2013年11月28日,尼泊爾第二屆制憲會議(議會)選舉初步結果揭曉,在直接選出的575個席位中,尼聯共(毛)獲80席,位列第三。
2016年7月上旬,執政聯盟中的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義)退出聯合政府,轉而與反對黨尼泊爾大會黨聯合,並在議會提起對奧利的不信任議案,指責他沒有履行此前承諾的權力分享協定。奧利24日晚在議會發表演說前,已向尼泊爾總統班達里提交了辭呈。根據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義)與尼泊爾大會黨達成的協定,兩黨將組建新的聯合政府。
2016年8月3日,在尼泊爾議會舉行的總理選舉中,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主席普拉昌達當選尼泊爾新一任總理。
2017年5月24日,普拉昌達在其辦公室發表講話時宣布辭去總理職務。他表示,會於當天向總統遞交辭呈。

領導層

2009年1月16日,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義)舉行成立後的首次正式會議,決定改組中央機構。
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義)中央委員會16日舉行會議,決定成立15人的中央書記處、45人的政治局和175人的中央委員會。其中,原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有中央書記處成員11人,政治局成員35人,擴充的政治局和中央書記處成員來自原尼泊爾共產黨(團結中心-火炬)。在中央委員會成員中,106人來自原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31人來自原尼泊爾共產黨(團結中心-火炬),另外38人來自尼泊爾各左翼政黨。
2014年5月,在尼泊爾東部城市比納德納德爾結束的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義)中央委員會選舉中,普拉昌達再次當選聯合共產黨(毛主義)主席。
2016年5月19日,尼共中最大毛主義派別聯合尼共(毛)主席普拉昌達擔任新黨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主席。

正式合併

2018年5月17日,尼泊爾最主要的兩個左派政黨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和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宣布正式合併,成立尼泊爾共產黨。
兩黨17日在加德滿都市政大廳舉行會議,再次確認了2018年2月兩黨達成的共識:新黨的名字為尼泊爾共產黨,指導思想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尼泊爾共產黨將實行聯合領導體制(雙主席制),規定尼共(聯)長期使用的黨徽——太陽圖案為新黨的標誌。
新的尼泊爾共產黨成立了秘書處,一共9人,由兩黨重要領導人組成,包括原尼共(聯)主席奧利、原尼共(毛中心)主席普拉昌達。尼共(聯)的波卡雷爾出任總書記一職,尼共(毛中心)的什雷斯塔擔任黨的新聞發言人。黨的常務委員會共有43人,黨的中央委員會共441人。
在正式宣布合併之前,奧利和普拉昌達宣布各自領導的政黨解散,並一同前往尼泊爾選舉委員會為新黨註冊。
2018年2月,兩黨簽署合併協定,就成立新的尼泊爾共產黨達成共識。根據協定,總統和副議長由尼共(聯)人士出任,尼共(毛中心)獲副總統和議長職位。上述職位均由議會選舉產生。兩黨在議會擁有近三分之二席位,合併後成為議會最大政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