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尹寧萬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茶陵縣舲舫鄉毛沖村
- 出生日期:1908
- 逝世日期:1928
- 信仰:共產黨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少時讀過3年私塾和2年高小。1924年春,入茶陵縣匯文中學讀書。1925年,被推選為校學生自治會負責人。1926年,又被推選為茶陵縣學生聯合會主席。年底,出席湖南省學生聯合會代表大會。1927年3月,被選派到湖北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期間,曾參加鎮壓麻城地主豪紳暴亂和平息夏斗寅部叛亂等戰鬥。6月下旬,回到茶陵,在“馬日事變”後的白色恐怖環境下,堅持地下鬥爭。同年11月底,任茶陵縣農民協會委員長。12月下旬,帶領部分農協委員參加工農革命軍,並被留在毛澤東身邊做文書工作。1928年春,奉中共湘贛邊特委之命到茶陵、攸縣、安仁,酃縣一帶,從事白區地下鬥爭。幾經曲折,終於與各地的地下黨組織和工農武裝取得了聯繫。同年5月,回到家鄉毛沖治病時,被土豪發覺告密被捕。押解到縣城。在敵人勸降和嚴刑逼供面前,始終沒有屈服。最後慘遭殺害,時年20歲。
人物事跡
尹寧萬,湖南省茶陵縣毛沖村人,1908年8月生於鄉間教師家庭,從小受到較好的教育,學習成績優良。1924年春,他進入父親創辦並任校長的茶陵縣匯文中學讀書,受到父親和進步教師的民主思想影響,培養了立志報國的思想。他曾在筆筒上刻下杜甫的兩句詩:“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藉以抒發自己樹立雄心壯志,要乾一番事業的真實情感。1925年學校建立學生自治會,他被推選為負責人。當時,以英帝國主義為首的美日等帝國主義在五卅慘案中的血腥罪行很快傳遍了全國,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怒。在全國反帝的大浪潮中,影響最大的是省港大罷工,罷工的訊息傳到茶陵,尹寧萬異常激動,他立即組織同學們集會宣傳,遊行示威,推進了縣城的反帝愛國民眾運動。
北伐戰爭開始以後,中共湖南區委派農運幹部到茶陵組建茶陵縣支部,領導全縣工農運動,支援北伐軍作戰。尹寧萬積極參加農村大革命,被選為縣學生聯合會主席。他經常深入家鄉農村,發動農民起來同地主豪紳作鬥爭,幫助建立農民協會等民眾團體。192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冬天作為縣學聯代表出席在長沙召開的湖南省學生聯合會代表大會。第二年2月,被選送到毛澤東主持的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在4個月的軍事、政治訓練中,他聆聽了瞿秋白、毛澤東等黨的領導人的報告,學習了革命理論,參加了社會調查和宣傳活動,並參加了鎮壓麻城地主豪紳暴亂和夏斗寅叛亂等武裝鬥爭。在講習所里,他是一個活躍分子,學習認真,工作出色,鬥爭勇敢,得到講習所多次表揚。1927年6月下旬,他結業回到湖南時,白色恐怖已籠罩全省城鄉。國民黨反動派在瘋狂鎮壓工農運動的同時,連學校也不放過。茶陵匯文中學被國民黨誣為“暴徒學校”而慘遭橫禍,一些革命師生無端地被殺害,尹寧萬的父親、母親和弟弟都被迫逃亡在外。面對險惡的形勢,他沒有知險而退,仍不畏艱難,在茶陵秘密聯繫同志,堅持地下鬥爭。
秋收起義之後,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於1927年11月18日攻克茶陵縣城,建立了湘贛邊界第一個縣級工農兵政府,人民民眾歡欣鼓舞。農民是農村革命的基本力量,建立農民自己的組織是廣大農民民眾的強烈願望,茶陵縣農協就在這時應運而生了。尹寧萬擔任了縣農協委員長,緊接著就是發動農民民眾組織各級農會、打土豪,籌款子,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高潮。他抓住這個有利時機與工農革命軍的團黨代表宛希先一起,來到離城40里的馬江、浪灘一帶開闢革命工作,建立了第一個區工農兵政府。受到農民革命打擊的土豪劣紳對尹寧萬恨之入骨,逃到長沙的大豪紳驚恐萬狀,對尹寧萬又恨又怕,他們污衊農協是“土匪”,相互秘密串聯,說“茶陵土匪作亂,只有尹超凡的孽子尹寧萬鬧得最凶!”他們把尹寧萬視作眼中釘,肉中刺。
由於革命形勢的變化,工農革命軍撤出了茶陵城,這時尹寧萬帶一部分農會會員參加了工農革命軍。因為他辦事幹練,對黨忠誠,能寫一筆好字,被留在毛澤東身邊做文書工作,刻鋼板,印檔案,發揮了革命軍中文化人的作用。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後,開始著手恢復、整頓和建立邊界各級黨組織。根據湘贛邊特委的指示,尹寧萬於1928年春回到茶陵,重新開展茶陵、攸縣、酃縣、安仁一帶黨的工作,支援井岡山的鬥爭。他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努力與各地黨組織及其武裝力量建立了聯繫,及時傳達了湘贛邊特委的決議精神,使白區的工作有了新的起色。1928年5月,尹寧萬因患瘧疾,回到茶陵毛沖家鄉治病,不料被土豪告密,縣挨戶團派兵包圍村子,在村民們的掩護下,敵人挨家挨戶也沒搜出尹寧萬的影子。無奈,他們就抓了40多個村民關押起來。窮凶極惡的敵人見抓不著尹寧萬,非常惱火,他們揚言如不交出尹寧萬,就要血洗毛沖。看到鄉親們危在旦夕,仍在患病的尹寧萬掙扎著站了出來。敵人如臨大敵,將他上了手銬腳鐐,派兵押往茶陵縣城。縣長方直親自刑訊,軟硬兼施,都不能使他屈服。最後,敵人將他殘酷殺害,剖腹取肝,並不準親屬收殮。鄉親們冒著風險,深夜搶運烈士遺體回鄉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