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道士問周易參同契》是唐代王昌齡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就道士問周易參同契
- 作者:王昌齡
- 創作年代:唐
- 出處:全唐詩:卷141_7
- 作品體裁:五言排律
《就道士問周易參同契》是唐代王昌齡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
《就道士問周易參同契》是唐代王昌齡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詩詞原文仙人騎白鹿,發短耳何長。時余采菖蒲,忽見嵩之陽。稽首求丹經,乃出懷中方。披讀了不悟,歸來問嵇康。嗟余無道骨,發我入太行。...
《我說參同契·下冊》是2018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書籍的作者是南懷瑾。內容簡介 《參同契》是早期道教重要典籍,全名《周易參同契》。書中借用乾、坤、坎、離、水、火等法象,以明煉丹修仙之術。為道教系統論述煉丹的最早著作,道教奉為“丹經王”,是千古丹經之鼻祖。作者簡介 南懷瑾先生(1918—...
特別是發揮《參同契》原理解說內丹修煉思想,對後世道教有一定影響。人物著作 今存其煉丹著作有《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三卷。該書分魏伯陽《周易參同契》為上中下三卷共九十章而加以注釋;《鼎器歌》一篇:復為圖八環,以解《參同契》,謂之《明鏡圖訣》,均收入《正統道藏》。另撰《還丹內象金鑰匙火龍...
《我說參同契》是2010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南懷瑾。內容簡介 《參同契》又名《周易參同契》,為東漢魏伯陽著。其學說匯融周易、黃老、丹火之功於一體,用《易》的陰陽變化之理,闡述煉丹、內養之道,證明人與天地、宇宙有同體、同功而異用的法則。不僅是道家養生學的理論源頭,亦是中國古代化學、...
《我說參同契(上中下)》是2010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南懷瑾。內容介紹 《參同契》又名《周易參同契》,為東漢魏伯陽著。其學說匯融周易、黃老、丹火之功於一體,用《易》的陰陽變化之理,闡述煉丹、內養之道。證明人與天地、宇宙有同體、同功而異用的法則。不僅是道家養生學的理論源頭.亦是中國...
《我說參同契(上下)》是2022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參同契》又名《周易參同契》,為東漢魏伯陽著。其學說匯融周易、黃老、丹火之功於一體,用《易》的陰陽變化之理,闡述煉丹、內養之道,證明人與天地、宇宙有同體、同功而異用的法則。不僅是道家養生學的理論源頭,亦是中國古代化學、藥物學...
後半生一直隱居甘肅榆中縣棲雲山、興隆山修道,設壇傳教,著書立說,成為晉、陝、甘、寧一帶頗具影響之全真龍門派道士。他精通內丹、《易》學,兼通醫理,撰著有《周易闡真》《悟真直指》《修真辨難》《象言破疑》《修真九要》《陰符經》注等,以發揮內丹之道。後被輯為《道書十二種》,流傳頗廣,為清代...
《黃庭經》所述的一些內修養生之術,與《周易參同契》的煉丹之道相結合,在唐宋時期流變為內丹道,成為中唐以後道教煉丹養生方術的主流,所以《黃庭經》與《周易參同契》都對後代道教產生重要影響。不過,中唐以後道教傳播《黃庭經》與晉南北朝大不相同,晉南北朝重默誦,中唐以後則不斷有人為之作注,加以詮釋。...
魏翱的《周易參同契》即是用廋詞而寫。他想說啥偏不直說,到處設謎讓人猜。如他說他的籍貫,稱自己為“鄶(kuài)國鄙夫”。鄶國,西周初分封的諸侯國,早被鄭國所滅,漢時稱密縣,他說他是密縣人再清楚不過。如他說他的姓名:“委時去害,依託丘山,循游寥廓,與鬼為鄰。(魏)化形而仙,淪寂無聲,...
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說:“術士服食之,壽命得長之”。“術士”就是丹士。練內功須和動功相結合,因為“太極拳”起輔助“靜功”的作用,作為一個丹士,為幫助他的內功修煉而創“太極拳”是完全有可能的。以上北宋張三豐的史料記載,不僅能說明內家拳是張三豐所創,同時還描述了內家拳自張三豐之後的傳授...
還要我們學習《道協會刊》和《呂祖全書》、《三豐全書》、《悟真篇》、《周易參同契》、《大成捷要》、,《性命圭旨》.、《伍柳仙宗》等書有關章節,通過學習,我們對於道教理論,特別是關於養生方面的理論及其方法,有了一個大概認識,提高了自己的水平。除了打掃衛坐和種地、種菜,匡師父常常在早晨晚上,親自...
北宋道士張伯端在熙寧八年(1075年)所作的《悟真篇》是漢代魏伯陽《參同契》以後的又一本重要的丹經著作,可以說同為丹經之祖,是道教內丹丹法的主要經典之一,其丹經地位與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相仿。全書由詩詞歌曲等體裁寫成,包括七言四韻16首,絕句64首,五言1首,續添西江月12首。16首七言律詩為總論,...
東漢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為丹法之祖書。東晉葛洪是金丹道教的理論家與實踐者。他認為金丹之道,乃仙道之極。《抱朴子金丹篇》說:“余考覽養性之書,鳩集久視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計矣,莫不皆以還丹、金液為大要者焉。然則此二事,蓋仙道之極也。服此而不仙,則古來無仙矣。”“內丹”一詞...
著作頗豐,有《三教入易論》、《示教直言》、《心經解》、《救苦經解》、《周易參同契簡要釋義》、《太易圖》等,今見《道藏》中的《太古集》錄有《周易參同契簡要釋義》、《周易象圖》、《金丹詩》等。人際關係 郝大通弟子多系寧海人。著名者有弟子范圓曦和盤山真人王志瑾。范圓曦,道號玄通子,為全真較為...
唐末五代以來,以內丹說理解《參同契》的流派逐步壓倒外丹派,成為仙學的主流。著名內丹學家鐘離權、呂洞賓、崔希范、陳朴、陳摶、施肩吾、劉玄英、張伯端等以內丹仙學度人,奉《周易參同契》為丹經之祖,《參同契》作為仙家修煉秘典的價值被社會所公認。當時內丹仙學已發展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開始形成一些各具特色...
其中丹道經典為《周易參同契》、《鐘呂傳道集》、《指玄篇》《大還丹契秘圖》、《先天金大道玄奧口訣》、《悟真篇》、《抱一子三峰老人丹訣》等。先天派 為唐五代宋初道士陳摶開創,該派以陝西華山為祖地,故亦稱“老華山派”,見錄於《諸真宗派總簿》。陳摶(871—989),字圖南,自號扶搖子,毫州真源(...
東漢時為道教內丹學奠基的著作,當推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被後世尊為"萬古丹經王",開創出"丹道"修煉體系,是我國第一部金丹大道理論專著。把人體當作爐鼎,以體內精、氣為藥物,運用神去烹煉,使精、氣、神凝聚互結,產生真種,結成金丹。。《參同契》用《易經》的卦爻來描繪人體真炁周天運行的規律,並...
1949年以後他收集整理了大量材料,寫成多篇研究論文,其中有《道教齋醮儀源流考略稿》《南北朝天師道考長編》《中國外丹黃白術考論略稿》《說周易參同契與內丹外丹》,以及《道藏札記》增十條,其中涉及有關道教各宗派,有關道觀史,有關高道傳記,有關自然科學史料及其他問題。這些論文均匯集於1963年出版的他的...
南北隋初時期,《周易參同契》在社會上公開傳布,促進了內丹學的發展。據《羅浮山志》載,青霞子蘇元朗於隋開皇中 . 來居羅浮,歸神丹於心煉,“自此道徒始知內丹矣”。唐代丹家以張果與司馬承禎對內丹學之發展貢獻最著。隋代道士蘇元朗將《龍虎經》、《參同契》、《金碧潛通訣》纂為《龍虎通玄要訣》,...
他本人就是自幼好老莊而非出家的道士。南宗直至五祖白玉蟾,始開始有雲遊道士,也組織了南宗自己的教團組織。陸公薨於成都後,伯端轉陟於秦隴之地,事扶風馬默處厚於河東,處厚被召,臨行,伯端以《悟真篇》授之,並曰:“平生所學盡在是矣,願公流布於此書,當有因書而會意者。後來處厚出任廣南漕,伯端...
胡孚琛先生說: “由於外丹黃白師對《周易參同契》的文字理解不同,又有鉛汞派和硫汞派之爭。以硫汞說解《參同契》的道士,多是以硫磺和水銀人工製造丹砂的化學實驗家,他們認為硫磺是`太陽之精',水銀是`太陰之精',二者合成的丹砂是`大藥之祖'、`金丹之宗'。鉛汞派煉丹師則完全泥於《參同契》的龍虎鉛汞...
道學行世,道教繼承,尤其在外丹衰落,內丹興起的時候,內丹家們藉助《周易參同契》中的名詞術語來引導內丹修煉,幾乎成為時尚。隋唐五代兩宋時期 漢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並述內外丹術,不過尚未正式以內丹之名而論,且其時外丹術方興未艾,故是書長時期僅被視為外丹經典著作。一般認為內丹術起於隋代道士蘇...
據稱,道教信徒煉製這種理想中的長生不死藥的過程,須經“七返九還”,最後復歸於“道之初始”,故稱“還丹”,《周易參同契》云:“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①又此丹以金(實為鉛、汞)為主要原料,故稱“金丹”,並取“金性不朽敗”之義,以喻還丹能令人永生不死。內丹,指在人體內煉成的長生不死...
”(轉引自明代楊時喬《周易全書》)。胡渭不僅贊同袁桷的說法,而且贊同朱震的說法,認為陳摶以先天圖授种放,三傳至邵雍,邵雍的“先天古易者,悉本此圖可知也。”斷定此圖出自陳摶,源自《參同契》。我認為說陰陽魚太極圖源於《周易參同契》“水火匡廓圖”或“三五至精圖”,也是值得分析的。後兩圖傳為五代...
《四庫全書》將其所著《悟真篇》與漢代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並稱“丹經王”。此外,還著有《玉清金笥青華秘方》《金丹四百字》《金華秘訣》。人物簡介 張伯端(984年~1082年),字平叔,又名用誠(成),號紫陽,敕封紫陽真人。道教(金丹派)南宗始祖。北宋時浙江天台人。自幼博學,三教經籍、醫、卜、...
“丹經之王”《周易參同契》/128煉養家的指引《黃庭經》/130 上清派第一經《上清真經》/132道教首經《度人經》/134 記載道教召神驅鬼的《三皇經》/135修道第一真經《陰符經》/136 抵達“清靜無為”的上乘經典《清淨經》/138講述玉皇大帝故事的《玉皇經》/139道教徒早晚必誦的《心印妙經》/142 第三章 演...
”(宋張伯端《悟真篇·序》)其氣功代表作為《悟真篇》,與“丹經王”《周易參同契》齊名。《悟真篇》以傳統的“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哲學觀出發,以人身為鼎 爐,以精氣為藥物,以神為火候,循行一定的經絡,經過一定的步驟,使精、氣、神在體內凝聚不散,結成內丹。內丹以祛疾健身為初效,延年...
任法融喜讀道書,且勤於著述。先後著有《道德經釋義》、《周易參同契釋義》、《黃帝陰符經·黃石公素書釋義》等著作,風行海內外,廣受推崇。2012年這三本書的修訂版由東方出版社出版;增補了新的內容,並對原稿中的疏漏進行校訂。在《道德經釋義》一書中,任法融談天道、談世道、談人道,處處體現著他的超脫與...
天地以坎離運行陰陽之道,周而復易,故魏伯陽謂日月為易,陸德明亦取此義,訓詁“周易”之字。余竊謂在天為明,明者日月之橫合;在世為易,易者日月之縱合;在人為丹,丹者日月之重合。人之日月系乎心腎,心腎氣交,水火升降,運轉無窮,始見吾身與天地等,同司造化,而不入於造化矣。穀神不死論 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