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陳坑底香線稻草龍

尤溪陳坑底香線稻草龍

尤溪陳坑底香線稻草龍,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民俗,三明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尤溪陳坑底香線稻草龍是尤溪陳坑底傳統春節民俗活動,通常在初一至十五進行,從順治年間開始傳承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香線稻草龍顧名思義是稻草編織而成的“龍”,龍身插滿香火,在夜間舞動,星星點點,配上花燈,遊走在鄉村小路,別具一番農家情趣。

2015年10月21日,尤溪陳坑底香線稻草龍入選三明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尤溪陳坑底香線稻草龍
  • 批准時間:2015年10月21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
  • 保護單位:陳坑底香線稻草龍理事會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文化特徵,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尤溪陳坑底香線稻草龍始於清順治年間,源於尤溪縣溪尾鄉大寧村陳坑底自然村的傳統民俗活動,傳承至今已歷300多年。
陳坑底百姓靠山田耕作為生,農耕看天吃飯,受大自然的影響大,所以農民對“土地神”“風雨神”非常敬畏,對龍更是崇拜有加。
清順治年間,為了感謝善利尊王的恩德,鼎立公和阮姓人家決定每年正月從初一到十五舉行舞龍活動,由於陳坑底地狹人少,舞不起長龍(板凳龍),就以稻草結繩,編織成龍。

民俗內容

尤溪陳坑底香線稻草龍活動在春節期間舉行,通常是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用從田裡收起來並曬乾的稻草編製成稻草龍,到廟裡祭拜後在村中巡遊。
尤溪陳坑底香線稻草龍
尤溪陳坑底香線稻草龍
稻草龍全部由當年曬乾的稻草編織而成,龍頭由托板、手柄和稻草龍首組成。全長20米,共九節,取九五至尊之義,加上龍珠,由十個人組成舞龍隊。龍身直徑12厘米,結實、粗壯耐牽拉。
龍身插滿香火,出巡到家家戶戶去拜年,寓意家家添丁進口,人丁興旺。稻草龍巡遊全村之後,來到村子的中心,由“做頭人”和村裡的族長共同點燃神火,接著稻草龍繞著象徵光明和希望的篝火歡舞起來,矯健的身姿,時而盤旋,時而騰躍,時而翻滾。舞龍的時候把土地神“善利尊王”請出 ,香線稻草龍便有了“神靈”附體,威風凜凜,巡視全村,斬妖除魔,保佑老少平安,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最後是燃放天燈。這時,老人們爭相說起“好話”,吉祥祝福的山歌或者對子,把稻草龍燈會推向高潮。
舞龍結束,按傳統慣例,全村人都到“做頭人”家中吃“燈酒”,家家要自帶酒菜,各家主婦各展廚藝,拿出拿手的私房菜與大家分享,不分賓主,老少盡歡,猜拳喝令,通宵達旦,充分顯示出陳坑底人團結和睦,同甘共苦的質樸風範。

文化特徵

尤溪陳坑底香線稻草龍經過十三代人傳承,形成了鮮明的特徵。
一、宗族性
由梁阮兩姓族人共同組織成立稻草龍理事會,並由“做頭人”在每年春節期間牽頭籌備材料、組織編龍和指揮整個舞龍活動。
二、參與性
每當舞龍的時候,陳坑底自然村全村三百多人總動員,大家一起編草龍、糊花燈、掛燈籠、準備香線、演練鑼鼓等樂器,大家一起參與。
三、民俗性
陳坑底稻草龍與民間信仰有關,舞龍的時候“做龍頭”的人要跪請“善利尊王”聖火,稻草龍是神明的化身,稻草龍巡遊全村,給家家戶戶拜年,男女老少都要手持香火迎龍、接龍、換香,以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丁興旺。
四、獨特性
就地取材,利用陳坑底村常見的稻草作為編扎材料,龍身全長20多米,分成九節,短小精悍,耐牽拉,便於舞動;龍身插滿陳坑底村製作的香線,夜間能發光,星星點點,充滿靈氣,舞動起來活靈活現。

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陳坑底稻草龍製作傳承比較靈活,可以師徒傳承,也可以父子傳承,也可以叔侄傳承。所以稻草龍得以傳承至今,而且都有年度“做頭”負責統籌當年的舞龍活動。
保護措施
2015年10月21日,三明市人民政府公布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同時公布“陳坑底香線稻草龍理事會”為“尤溪陳坑底香線稻草龍”項目保護單位。

社會影響

主要演出
2016年,福建2016年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在三坊七巷省藝術館非遺博覽苑和福建博物院等處舉行。其中,來自三明尤溪縣溪尾鄉陳坑底村的香線稻草龍隊參與演出。
尤溪陳坑底香線稻草龍
尤溪稻香線稻草龍的表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