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原木古法壓榨山茶籽油

尤溪原木古法壓榨山茶籽油

尤溪原木古法壓榨山茶籽油,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傳統技藝,三明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尤溪原木古法壓榨山茶籽油是一種歷史很悠久的制油方法,早在北魏時期就有壓榨取油的記載。尤溪原木古法壓榨山茶籽油講究工藝,講究經驗的積累,繁雜的工藝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歷了不斷的改良、提煉,凝聚了民間工匠師傅們的智慧結晶,升華為“古法六藝”。

2015年10月21日,“尤溪原木古法壓榨山茶籽油”入選三明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尤溪原木古法壓榨山茶籽油
  • 批准時間:2015年10月21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
  • 保護單位:福建沈郎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尤溪原木古法壓榨山茶籽油是一種歷史很悠久的制油方法。早在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就有壓榨取油的記載,在元代的《王禎農書》、明代的《天工開物》 《農政全書》中,也有榨油機和榨油方法的記載。
尤溪種植油茶的歷史有1300多年,從有準確史料記載的元代算起,老式的木製榨油機在尤溪已盛行了700多年。古法原木榨油技術通過師徒傳承、家族傳承代代相傳。
到了20世紀90年代,尤溪全縣大約有木製榨油機100多台,主要分布在洋中、西城、坂面、湯川、溪尾、中仙、管前、新陽、八字橋等各鄉鎮村落之中,出產的山茶油占全縣總產量的80%。

工藝特徵

尤溪原木古法壓榨山茶籽油講究工藝,講究經驗的積累。傳統的古法木榨每一道工序都較為考究,都有其要訣所在,如火候、力度、時間等,繁雜的工藝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歷了不斷的改良、提煉,凝聚了民間工匠師傅們的智慧結晶,升華為“古法六藝”,要訣是:“閩中郡,油茶籽;秘法炒,留純香;小榨技,見精細;土法榨,得上品;正宗味,真地道;依古法,妙儲藏”。
尤溪百姓對地產的茶油懷有特殊的感情,民間多用茶油作年節煎炸食品、日常烹調,而珍藏日久的老茶油還有消腫止痛,為傷口消炎消毒的功效。榨油之後的剩餘物“茶枯”則是天然無添加劑的洗髮劑,茶枯還有一個妙用叫“逗魚”,即將其灑入溪河讓魚蝦暫時昏迷以利捕捉。
原木古法壓榨山茶籽油全過程採用物理壓榨的方式,是天然的制油方法,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

工藝流程

尤溪盛產茶籽,榨油的機械主要是一根榨木,另有一根撞木,用以撞擊榨油。
榨油時,將茶籽曬乾碾碎後蒸熟,取出用稻草包裹成一塊塊的茶餅,餅外圏鐵箍。包裹時趁熱疾速裹好,出油才多。

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在茶油加工上,“古法壓榨”已經難覓蹤影,現代農民採摘的油茶籽,主要還是通過小作坊進行簡單的壓榨,生成原油後直接食用或出售,油茶副產品茶枯餅直接轉賣。由於加工工藝落後,設備老式、陳舊,出油率及品質低,降低了油茶的經濟價值,綜合利用的產業鏈難以形成。
保護措施
2009年1月,尤溪縣益康山油茶專業合作經工商登記依法設立。合作社統一註冊“長健”茶籽油商標,制定產品質量控制措施,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成為海關出入境備案基地。2009—2012年多次被尤溪縣人民政府評為油茶產業發展先進單位,2013年被評為市級示範合作社,2014年被評為省級示範合作社,2016年,被國家林業局認定為國家級林業合作社示範社。
2015年10月21日,三明市人民政府公布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同時公布“福建沈郎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為“尤溪原木古法壓榨山茶籽油”項目保護單位。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8年10月10日,福建林業系統在尤溪舉辦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沈郎鄉”油茶採摘開採活動。
2019年11月2日上午,尤溪縣第二屆油茶文化節暨“我家油茶”平台上線啟動儀式在下村油茶科技園舉行的祭祀神農氏活動中拉開序幕。
主要展覽
2019年12月12日,為期4天的首屆福建消費品採購會暨商圈(步行街)博覽會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尤溪縣有13家企業參展,展出的產品種類總計40多種,涵蓋了農產品、生鮮水果、茶葉、銀耳、茶籽油等深加工農產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