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安·謝苗諾夫,1954年畢業於莫斯科東方學學院中東系,之後在莫斯科大學教授阿富汗語,同時在莫大歷史系學習。1955年開始嘗試新聞報業工作,先後在《共青團真理報》、《文學報》等刊物上發表過文章。1960年 成為蘇聯作家協會的一員。1962-1967年間,成為雜誌《莫斯科》編輯委員會一員,之後作為《文學報》記者在國外工作。1986年擔任國際偵探政治小說協會主席、出版物《偵探與政治》主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尤利安·謝苗諾夫
- 外文名:Юлиан Семёнович Семёнов
- 別名:Ляндрес
- 出生日期:1931年10月8日
- 逝世日期:1993年9月5日
- 職業:蘇聯作家、電影劇本作家
基本信息,生平簡介,家庭,創作,作品列表,
基本信息
家庭成員:父親——Семё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Ляндрес,從事出版行業,編輯,文藝學家
母親——Галина Николаевна Ляндрес ,教師
妻子——Екатерина Алексеевна長女——Дарья,藝術工作者
次女——Ольга,新聞工作者
生平簡介
家庭
1950年,當尤·謝苗諾夫剛剛跨入莫斯科東方學學院深造之際,史達林的秘密警察第二次逮捕了他的父親——一位老布爾什維克。謝苗諾夫說:“我曾經為父親而鬥爭,每月給史達林寫一封信。如果不是史達林於1953年去世,恐怕災難就要輪到我的頭上,因當時我已被開除團籍和學籍。曾有人對我說,‘你勢必要聲明反對自己的父親。’我說,不,我要站在父親一邊。”
謝苗諾夫的父親於1954年出獄後,手持一袋硬幣交給了黨組織,那是他在獄中四年的全部黨費。然而1968年,這位忠誠的老黨員還是帶著罪名離開了人間。謝苗諾夫父子,與許許多多的蘇聯人一樣,不講任何條件地熱愛自己的祖國。謝苗諾夫說:“就讓我做個蘇聯人吧。我比你們想像的更了解我的祖國的悲劇,但她畢竟是我的祖國。我的兩個女兒同樣了解並熱愛這個國家。此外,這是蘇聯在某種特定條件下產生的複雜情況,一些美國人是不可能理解的。我既然生活在這個國度里,那么我就有義務為我的祖國、為我們的人民、為我們這個社會作出我最大的貢獻。如果我不這樣做,要誰來這樣做呢!?”
赫魯雪夫1953年的大赦使數百萬人獲得了自由,謝苗諾夫的父親便是其中之一。史達林的錯誤雖然一直被否認,但那些年血的教訓給謝苗諾夫留下一連串的問號,並反映在其早期作品中。60年代,不少蘇聯作家因直言不諱地反對史達林的錯誤而遭迫害,索爾仁尼琴就是一例.而謝苗諾夫卻成為蘇聯文化界出類拔萃的小說家.索爾仁尼琴認為,史達林主義是蘇聯共產主義不可避免的產物.謝苗諾夫則認為,史達林主義只是暫時的歷史性錯誤。謝苗諾夫操著一口地道的英語說道:“有些人不能寬恕這一錯誤。然而我覺得,這段經歷,無論對我父親還是對我,似乎都是必要的。對蘇聯人來說,‘悲慘經歷’一詞也許有著某種特殊的含義。”
1956年,謝苗諾夫和娜達莎(卡佳)結為伉麗,從此他與一個真正的文學藝術世家結下了不解之緣,卡佳的曾祖父瓦西里·蘇里科夫是位畫家,母親納塔利亞是詩人兼散文家。她的父親卒於史達林的一所監獄,而繼父則是作家協會的領導米哈爾科夫,一位詩人、劇作家。
然而謝苗諾夫與卡佳的婚姻並非一帆風順,他們經歷過離婚、復婚,最後又分居。“或許卡佳是我唯一真正愛的人,”他說,“這就是我不願意離婚的原因。”長期以來,謝苗諾夫的一位私人秘書作為他的陪伴。他對有關自己與歌星普加喬娃的艷事傳說,只是毫不在乎地開個玩笑,一笑了之。
謝苗諾夫有兩個女兒。大女兒達里婭是個很有前途的藝術工作者,其繪畫作品曾在莫斯科、列寧格勒以及巴黎展出。小女兒奧爾加是史楚金戲劇學院的學生。當談到他們的特殊地位時,達里婭說:“我們一出家門就會碰到許多問題。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我可以得到一本護照,可我的一位當工人的朋友卻沒有可能。‘高貴者’一切均可如願,而普通百姓則要受到種種限制。”
創作
謝苗諾夫的真實姓名叫良德烈斯。他是法國、猶太、立陶宛和白俄羅斯混血兒的後代。其處女作《外交代表》發表於1958年。1964年,與莫斯科的偵探生活3個月之後,他創作了《佩特羅夫卡38號》。他的間諜小說及其塑造的人物形象使其聲震天下,遐爾聞名。每年的11月至來年的4月這段時間,謝苗諾夫在鄉間別墅度過。其間,他每天伏案寫作長達15小時。桌子上擺著列寧日記、納粹醫生約瑟夫·門格勒的自傳等各種有關歷史書籍。謝苗諾夫寫作速度很快,可在兩個月內完成700頁的小說初稿。海明威的創作風格使其受益匪淺,因此他的好運與海明威不無關係。
謝苗諾夫的小說大都以悲劇形式寫成,但由於他的忠誠,始終受到人們的高度讚賞。他是一位“暢銷”作家,其作品在全世界的發行量高達3500萬冊之多。他還曾是戈巴契夫在日內瓦參加限制核武器談判的傑出成員。謝苗諾夫過著富足的生活,享受著特殊的待遇,因此獲得“百萬富翁”的綽號。他是真正了解內幕的人,其本人雖不是正統的強硬路線的共產主義者。但其作品中“局內人”均為蘇聯間諜,此外,還有他那蓋滿簽證的護照,所有這些使某些人斷定他為克格勃工作過。
謝苗諾夫,面色紅潤,紅褐色的眼睛目光柔和,厚厚的雙唇,濃密的鬍鬚,講話時習慣揮動粗大的雙手,落落大方。其風度酷似他所崇拜的人物海明威。當談到他在蘇聯文化界所處的神秘而特殊地位時,謝苗諾夫說:“任何一位作家都有兩種可能性,要么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竭盡全力謳歌他那個民族及社會正義的、有價值的東西,要么變成救世主,發號施令。我十分清楚自己該怎么做,當然我情願做前者。”
尤利安·謝苗諾夫是位多產作家,其作品幾乎全部被改編為電影或電視劇。他的小說所涉及內容均屬蘇聯社會的禁區,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如有組織的作案犯罪,、希特勒的末日、史達林與克格勃等。其作品的印數一般不低於10萬冊,出售速度之快令人震驚,致使讀者只好在圖書館提前填寫借閱單耐心等待,或在黑市高價購買。
謝苗諾夫塑造的最著名的形象是蘇聯高級間謀伊薩耶夫,又名施基爾里茨,他已先後在謝苗諾夫的八部作品中登場。在《春天的十七個瞬間》里,雙重間諜施基爾里茨阻止了希特勒的部下與西方聯盟的密謀計畫的實施。小說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後,深受蘇聯各界的好評,吸引了眾多年輕的謝苗諾夫迷。根據該小說續集《命令我活著》改編的廣播劇正在莫斯科電台連續播出,成為廣大蘇聯聽眾所喜聞樂見的節目。此外,他的作品還打破了蘇聯傳統的宣傳方式,把納粹分子描寫成具有人性的活生生的人。在談到施基爾里茨時,謝苗諾夫說:“我喜歡歷史,然而不幸的是,我要藉助小說里主人公的力量來跨越這些陰暗面。”
謝苗諾夫始終得到克格勃的幫助。1980年流亡美國的蘇聯作家阿克肖諾夫說:“在某種意義上說,他很可能被認為是克格勃作家。我敢肯定他為克格勃做過事,或接受過某些任務。雖然我沒有任何證據,但事實如此。”謝苗諾夫坦率地承認曾獲準進過克格勃檔案室,他說:“在我創作《塔斯社受權聲明》期間,假使我請求安德羅波夫先生提供有關資料,當然他很喜歡我的作品,我也會如願以償的。”他還會見過克格勃偵探,要他們介紹與子女的關係,與妻子的關係,常備的飲料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他堅決否認是克格勃讓其寫作的說法。他說:“作家如同一隻狗,狗和作家都不喜歡軛具。決不可能有人請我去克里姆林宮,然後對我說,‘同志,你必須寫一部關於克格勃的小說。’那我會回答他‘我不願寫’。”
無論謝苗諾夫的創作素材從何而來,他巧奪天工地把這些材料撰寫成備受讀者喜愛的小說卻是無可爭辯的事實。他否認自己是百萬富翁,但承認有數百萬盧布的存款。並另闢有一間工作室,效外還有一幢別墅。謝苗諾夫是蘇聯作協成員,享受著特殊待遇。作家協會的豪華餐廳為他提供市場上罕見的上等美味佳肴,如果他想去巴黎會見法國作家安德烈·馬爾羅的遺孀,只要打個電話便會有人為其將一切手續辦理妥當。1985年,他曾隨蘇聯作家代表團訪華。
作品列表
馬克西姆·馬克西姆維奇·伊薩耶夫(施基爾里茨)系列:
《無產階級專政的寶石》(1974-1989)
《無需密碼》(1965)
《柔情》
《旋風少校》(1967)
《春天的十七個瞬間》(1968)
《對主席的炸彈》(1970)
《西班牙方案》(1973)
《第三張地圖》(1973)
《抉擇》(1978)
《命令你活著》(1982)
《擴張I》(1984)
《擴張II》
《擴張III》
《絕望》(1990)
偵探系列:
《彼得羅夫卡38號》(1962)
《對立》(1980)
《通訊員》(1987)
《庫圖佐夫大街的秘密》(1990)
其他:
《彼得之死》 中篇小說
《我的嚮導》 短篇小說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