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尚賢坊
- 地理位置:淮海中路358弄
- 占地面積:6120平方米
- 建成時間:1924年
基本概況,歷史,尚賢堂,郁達夫夫婦,建築風格,巴洛克式風格,石庫門特色,交通指南,
基本概況
尚賢坊的名稱與尚賢堂有關。
尚賢堂是美國基督教傳教士李佳白於1897年在北京創立傳播基督教文化思想的機構,按英文譯意為“中國國際學會”,1900年被義和團燒毀。1903年李佳白來上海重建尚賢堂,選址在霞飛路北側,經募捐後建造一座講學堂和一座舉辦外語、政治、歷史學習的大樓,1927年李佳白逝世後,尚賢堂宣告解散。1921年房地產商利用尚賢堂的名氣建造里弄住宅。
尚賢坊占地面積為612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0180平方米。弄內有3排單開間、雙開間聯排式住宅,總弄與支弄呈“豐”字形,總弄沿街設過街樓,弄口屋檐水泥壓頂,立面飾以巴洛克線條和花飾,支弄弄口設發券,磚混結構。沿街底層為店鋪,第二、第三層為住宅。弄內各幢住宅均為2層,機紅磚清水牆,牆基有1米高的水泥護壁,漆黑大門內有個天井,通過落地木長窗便是客堂,後面是灶披間(廚房),樓上是前客堂,若是盡端單元則側邊還有前後廂房。灶披間上面是亭子間,再上面是露天曬台。
尚賢坊居住者以小商人、教師、作家居多。著名作家郁達夫的朋友曾居住在尚賢坊,他經常去訪友並與居住在同一幢石庫門住宅內的其他文化人聚會聊天。石庫門文化還連著石庫門的情,1927年1月,郁達夫到尚賢坊去探望朋友孫百剛。孫就住在這裡,常有文化人去他家聚會,如作家章克標、方光燾等。然而經過這次拜訪以後每隔幾天郁達夫就要到孫家來,但卻不是找朋友聊天,而是來找從杭州來的一位20歲的大家閨秀王映霞。當時王映霞就住在孫家的亭子間里。郁達夫對她可謂是一見鐘情、一往情深,由此爆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生生死死的愛情。
21世紀以來,上海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大部分石庫門房屋被拆除,而尚賢坊因是有代表性的里弄石庫門建築,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雖處在繁華的淮海路,又在捷運與南北高架路之間,仍能保護下來,實屬不易。
歷史
尚賢堂
參見:尚賢堂
尚賢坊本身是法國天主教會的產業。尚賢坊也以當時在此的學術團體尚賢堂而得名。該學會因不僅信仰耶穌,而且尊崇孔子,故中文稱“尚賢”,由美國社會活動家李佳白初創於北京。因位於北京的尚賢堂在義和團運動中被毀,故李佳白於1903年在上海霞飛路購地14畝重建。1917年,李佳白由於極力反對中國參戰,經美國駐華公使要求,李佳白被中國當局驅逐出境,尚賢堂關閉。1921年,房地產開發商在原地皮上造起了一片石庫門裡弄住宅,並以尚賢堂之名命名。另有一說稱尚賢坊建於1924年。
郁達夫夫婦
1926年年末開始,王映霞同孫百剛夫婦一起住在尚賢坊40號。1927年1月的一個星期五,郁達夫前往尚賢坊拜訪其同學孫百剛,從而與王映霞相識。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多次趁著拜訪孫宅的機會,與王映霞見面。郁達夫的再三求見也成為了當時中國文壇的一段愛情佳話。雖然當時,郁達夫已婚,但是仍與王相戀,並最終在上海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