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讀(圖書)

尚讀(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尚讀是2014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顧作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尚讀
  • 作者:顧作義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14年1月1日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頁數:121 頁
  • ISBN:9787536069701
  • 開本:32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編輯推薦,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尚讀(第五輯)》內容簡介:《尚讀(第五輯)》以“領導魅力”為主題。領導者的魅力影響著其執政的能力,領導者只有把自己具備的素質、品格、作風、工作方式等個性化特徵與領導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較好地完成領導任務,體現領導能力。本輯從理論和實例分別闡述了何謂領導魅力以及如果培養領導自身的魅力。

圖書目錄

做一個魅力型領導者
專家視角
領導魅力哪裡來/李林寶
解析領導魅力/蘇潔
卓越領導的“鐵人四項”/譚小芳
連結:如何擁有聰明睿智的魅力/吳建明
如何“說”出領導魅力/蘇潔孫桂華
域外流風
什麼是非凡領導力及魅力型領袖/(關)Ronald E.Riggio,依夏聽雪譯
外國領導是怎么煉成的/(美)Michael Elliott,凌奧幸編譯
人物春秋
朱鎔基的魅力/石川人
讓甘地采教你怎么具有領袖魅力/(澳)史蒂夫·丹寧,余倩譯
賈伯斯的魅力與領導力/徐飛
文苑折枝
蒂巴薩的婚禮/(法)阿爾貝·加繆,郭宏安譯
阿爾貝·加繆/(美)威廉·福克納,李文俊譯
修身養性
老子·後己
中庸(節選)
讀書講壇
讀書雜談/魯迅
論讀書/(德)叔本華,陳安瀾譯
(讀書談)
博覽群書
《魅力的力量》
(新書速遞)《野心優雅:任志強回憶錄》
《群山回唱》《逃離》《不懂帶人,你就自己乾到死》
《炸裂志》
小啟

作者簡介

顧作義,男,1958年5月生,漢族,廣東普寧人,197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1月參加工作,黨校在職研究生。現任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

編輯推薦

1. 緊跟時事熱點,專家觀點,視角獨特。
2. 兼顧理論性和可讀性,既有純理論闡釋,也有古今中外名人軼事。
3. “域外流風”關注全球視野,去了解相同的主題別人是如何做的。
4. “文苑折枝”“讀書漫談”分享名人大家讀書寫文的內涵和樂趣。

目錄

“建城”還是“進城”? 專家視角
關鍵是推進人的城鎮化
城鎮化要汲取國家工業化教訓
警惕新一輪城鎮化誤入歧途
(微話城鎮化)
﹤﹤
域外流風
城鎮化的國際模式、經驗和教訓
英國“最佳工作城市”米爾頓凱恩斯的城鎮化啟示
經典今讀
“抵達之謎”還是“抵達之痛”?——《落腳城市》給了我們什麼
﹤﹤
城市勝利了嗎?
——讀暢銷經典《城市的勝利》
人物春秋
看平地長得萬丈高——曾國藩是如何 “脫胎換骨”的
張之洞的為官之道
柴契爾夫人的政治遺產
文苑折枝
遠處的青山
文明與鬚髮
修身養性
墨子·修身第二
五代史·伶官傳序
(讀書耕耘)
我的讀書經驗
博覽群書
(主題書架)《比較城市化——20世紀的不同道路》《中國道路與新城鎮化》《城市中國的邏輯》《城鎮轉型願景
(新書速遞)《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打工女孩:從鄉村到城市的變動中國》?《返城年代(上、下)》《古拉格:一部歷史》《習慣的力量:我們為什麼會這樣生活,那樣工作?》《變革中國:市場經濟的中國之路》《“中產”中國》《這邊風景》
後記

序言

為政之要,重在用人;
用人之道,在於識人
古人有“為政之要,莫先於用人”,今人有“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道盡了用人的重要性。一個地方的事業興旺與否,與我們的幹部隊伍分不開,成在幹部,敗在幹部,興在幹部,衰在幹部,特別是在有權的領導幹部。但用人先要識人。而識人之難,也是古今嗟嘆。識人不能以貌取人,也不能以言取人,孔子說,“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僅憑言辭、相貌判斷人的品質和能力,對宰予、子羽的判斷就都錯了。戰國魏人李克總結出識人的“五視法”:“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為政之要,重在用人;用人之道,在於識人其所不取”。《莊子》中記載了孔子“九征”識人之法,《呂氏春秋》中有“八觀六驗”識人法。識人能力與人的學識水平和洞察力有關,與人的是非觀、價值觀有關,也與識人的經驗歷練有關。在識人過程中,可以聽取其他人對某個人的評價反映,但對此不能全信,必須依靠自己的直接接觸和親身感受,方有正確的認識。
識人,主要是識人的品質和才能。人的品質可以從其人是否表里一致,是否是非分明,是否助人感恩,是否氣度寬容等觀察出來。一時看不出,從較長的行事過程中遲早能探測。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看一個人的才能,也要通過實踐,即通過觀其行、考其實得到。
識人是為了用人。那如何用人呢?
其一,是使用有德之人。我國古代政治家提出 “親賢人,遠小人”。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唐太宗曾經慨嘆小人難防、皇帝難當,但用人上毫不含糊地用“君子”,認為“用一君子,則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則小人競進矣”。體現了他們的用人智慧。
當今“賢人”、“君子”含義當然有所不同,但在用人重德上是相通的,我們提出的“德才兼備”,“德”是在先的。幾年前,習近平同志曾經提出了“五堅持”和“五用”幹部標準,即:“堅持品行為本,用靠得住的幹部;堅持責任為重,用敢負責的幹部;堅持務實為要,用實幹的幹部;堅持民意為上,用口碑好的幹部;堅持廉潔為貴,用嚴於律己的幹部。”就強調了幹部使用上“德”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了“德”的內容。
其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用人要用人所長。韓愈曾說:“大匠無棄材,尋尺各有施。”現代用人的最高境界是將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幹部使用也必須用當其位,一些崗位不要對人吹毛求疵,不能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
其三,用人不疑,才盡其用。古人提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朝錄用,就要充分信任、放手。任何人才都有其才能的最佳發展期,需要有施展抱負的環境和條件,一拖再拖或捆住手腳,最終會造成其才能的難於施展乃至埋沒。
其四,也是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公正地選人用人。司馬光曾經說,識人用人“本在於至公至明而已矣。為人上者至公至明,則群下之能否著然形於目中,無所復逃矣。苟為不公不明,則考課之法,適足為曲私欺周之資也”。意思是說,識人用人根本在於至公至明。居上位的人至公至明,那么下屬有能無能就會清清楚楚地反映在眼中,無所遁形。如果不公不明,那么考績之法,恰好能夠成為徇私、欺騙的憑藉。說明了選人用人制度公正的重要性。領導者選人用人要出以公心。有些領導並非不能識別人才,而是不願意任用人才,或擔心手下人個個拔尖,會襯托自己能力不足,最終威脅自己地位;或認為使用身邊人、圈內人,“好使喚”,順手放心;或以人事關係作為交換籌碼,甚至明碼賣官……這些都是用人上的私心雜念或不正之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