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義縣國有北石塄林場

尚義縣國有北石塄林場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壩上,地處尚義縣境內壩緣線北則。 中幼林面積1.4萬畝,活立木蓄積量1.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7%,屬防護型林場。全場現有幹部職工64人,離退休人員1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尚義縣國有北石塄林場
  • 現有林地面積:2.6萬畝
  • 成立時間:1958年
  • 經營面積:3.9萬畝
簡介,自然地理條件,經營活動史,第一階段為大力綠化尚義時期,第二階段為撫育改造階段,第三階段為生態建設階段,開發前景,具有培育現代化苗木的能力,具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隊伍,具有開發林下產業的廣闊前景,

簡介

北石塄林場原是國家級貧困林場,1999年國家扶持解困資金20萬元,在用足用活扶貧解困資金的同時,以壩上環北京防沙治沙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為契機,轉換經營機制,採取股份合作、合資經營等多種形式,大力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林場的開發和建設,突出苗木生產,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建起了面積達5900畝,年產各種優質種苗8000餘萬株的"河北壩上林木種苗示範基地",興辦了年飼養量達一千多隻高腿小尾寒羊的股份制舍飼養殖場。三年間全場新增林地面積5000畝。截止2002年底,全場林木資產總價值567.3萬元,比1999年增加了38%,固定資產總值1996.6萬元,是1999年的2.2倍,其中各種現代林業機械21台套,價值78萬元。全場年總產值510萬元,比1999年翻了2番,總收入130萬元,職工人均純收入11000元,比1999年增加了5.5倍,三年跨越三大步。

自然地理條件

(一)地理位置
北石塄林場地理坐標為東經114°00'36"-114°11'31"、北緯41°02'03"-41°10'38"之間,林區屬冀西北山區與蒙古高原交匯區,四周與八道溝鎮、七甲鄉、南壕塹鎮、紅土梁鎮的15個行政村接壤或鑲嵌。
(二)地形地勢特點
林區地處冀西北山區和蒙古高原交匯區,是華北唯一的壩下、壩上過渡帶和森林--草原、森林--沙漠交錯帶,海拔1279-1607.5米。含高原和山地地貌,山地稱為壩緣山地,屬陰山山脈與燕山余脈的交接地帶。
(三)氣候條件
屬寒溫帶大陸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夏季涼爽短促,冬季寒冷,風天多,降水量少,無霜期短。年平均氣溫2.5℃,極端氣溫分別為33.4和-37.2℃,年均降水350-425mm,時空分布不均,6-8月份降水總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年均蒸發量1700-2000mm。
(四)土壤、植被、立地條件
林區內成土母質有原生母質、沖洪積母質等類型,母岩分布有玄武岩和花崗岩等。土壤類型主要為栗鈣土,土壤質地多為沙壤土,有機質含量較低。
該區域人類活動歷史悠久,自然植被主要以錦雞兒、沙棘、胡榛子、山櫻桃、禾草類及蒿草類等旱生性灌草植被為主;喬木樹種零星分布有楊樹、落葉松、油松等。由於自然植被破壞嚴重,自然生態環境極為脆弱。

經營活動史

北石塄林場自1958年建場以來,生態建設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大力綠化尚義時期

從1958年至1985年,林場事業費全部為財政撥款,林場職工的工作即挖坑栽樹領工資;

第二階段為撫育改造階段

從1986年至2000年,林場變為自收自支,職工靠採伐木材過日子;

第三階段為生態建設階段

從2001年至今,國家對林木實行禁伐,林場的主要任務是保障國土生態安全,擔負著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為河北增資源,為尚義保全全的重任。經過五十多年的造林綠化、科學營林、嚴格管護和可持續經營,北石塄林場已經形成了獨立的、較為完備的生態體系。
(一)造林林場自1958年開始大面積人工造林後,用近二十年時間進行666株/畝至222株/畝等不同梯度造林密度的試驗,總結積累了豐富的育苗和治荒、治沙經驗。自1988年至2001年在低質林皆伐後進行跡地更新造林,到1998年,林場所剩宜林地大多為純沙地、石質山地及裸岩滁地,造林進入攻堅階段。1999年,“京津風沙源治理”、“再造三個林場”、“壩上生態農業工程”等項目啟動後,容器苗造林在工程造林中得到廣泛套用。現林場每年進行人工造林2000畝左右。
(二)營林主要實施定株、修枝、生態疏伐、低效林改造等作業。對鬱閉的混交、人工幼林及時進行定株,確定目的樹種;1978年前後,人工林出現第一輪枯死枝時進行首次修枝作業,並進行第一次撫育間伐作業,每畝保留株數多在150株至220株之間,伐除被壓木、枯立木和Ⅳ、Ⅴ級木;此後每隔4或5年間按下層疏伐原則進行一次撫育間伐,直至每畝保留到50株。1988年以來,大部分林分已進入經濟成熟期或低質林改造期,並進行了二或三次撫育間伐,林場開始皆伐改造。近年來,林場每年中、幼林撫育任務在1000-3000畝左右。

開發前景

具有培育現代化苗木的能力

1.一流的基礎設施
經過尚義縣委、縣政府近十年的大力支持及與香港龍浩公司的合作開發,建成2000畝苗木基地,全部實現灌溉節水化、作業機械化、除草藥劑化、管理規範化。現有機井23眼、配置作業機械6台套、新建了450平方米實驗辦公樓(具有實驗、種苗質量檢驗、土壤分析功能)、自動化地暖式連棟溫室3座3744平方米、育苗大棚17座5670.6平方米和輕型基質網袋工廠化育苗生產線4條。
2.科技實驗推廣實現新突破
(1)在化學除草劑上實現了突破。圃地除草是育苗生產中多年來的一道難題。試驗成果凸顯了化學藥劑除草節工高效、成本低、效果好的特點。化學除草比人工除草成本降低了4倍。
(2)在優良樹種的培繁上實現了突破。苗木是造林的基礎,良種壯苗更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關鍵。一是積極引進新灌木。引進了沙冬青、花棒、砂地柏等18個灌木新品種。二是大面積引進和培育以國寶—樟子松為主的針葉樹種。三是適應城鄉綠化美化對苗木的需求,大量引進、培育常綠樹種和花灌木,有油松、雲杉、丹東檜柏、河北楊、新疆楊、樟河柳、丁香、玫瑰、榆葉梅等。
3.成功引進現代育苗新技術
(1)全省第一家引進了無土輕型基質網袋容器育苗技術和設備,該技術是國家林業局和國家科委推廣的林業科技成果重點項目。實踐證明這一高新技術有四大優點,非常適合春季乾旱的壩上地區雨季造林或補植。一是便於長距離特別是山地運輸,降低了勞動強度;二是網袋容器對幼樹早期生長十分有利;三是移植造林後不緩苗,成活率有保障;四是輕型基質造林後可增加土壤腐殖質含量,增強苗木抗旱性,對環境不產生污染。此項高新技術的引進,便全縣苗木培育向工廠化、規範化方向邁出了一大步,躍居全省先進行列。
(2)面對全民生態觀念的提升和人居環境的新需求,十分注意各地環境建設的好做法。2002年從中國林科院引進了爬山虎葛藤二個新品種,開展了壩上第一家沙生藤本植物試驗,並列入國家“948”科技項目研究。

具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隊伍

全場現有幹部全部具備林業工程師的資格,不但能熟練掌握林業育苗技術,而且個個具有創新能力。在職工人中具有技術職稱26人,其中高級工9人,中級工14人,初級工3人,具有十年以上造林與育苗豐富的經驗。具有開發綠色莊園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
回子號林區位於省級公路楊哈線(中道張北—尚義)兩側,地處尚義縣中心,東臨國華風電山莊,西臨察哈爾私人牧場,西南有原始森林景觀的大青山林區,北靠北石塄林場的森林海洋。不僅交通便利,而且風景秀美獨特,呈現著壩上清風、綠草、藍天、白雲所特有的地域特色,是尚義縣生態旅遊“一線兩翼五區”戰略的中心,集森林資源、種植業條件、交通優勢於一體的區域,可重點發展以私人林(牧)場為平台集休閒度假、旅遊觀光、培訓服務為一體的大型旅遊景點。計畫以建設高端別墅區為切入點,面向京津等大中城市中產階層,逐步發展一批消夏避暑、休閒度假、旅遊觀賞等各具特色的私人莊園、會展中心、培訓中心,力爭把我場回子號林區建成獨具壩上特色的“都市精英休閒勝地”。
綠色生態莊園建設項目是尚義縣委、縣政府對開放創新理念的一個準確詮釋,隨著接待能力的提升,將給全縣生態旅遊業的發展和經濟快速增長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是尚義開放創新的又一傑作。

具有開發林下產業的廣闊前景

從2008年開始,林場採用室內培育菌絲體,與林地野生環境條件下培育子實體相結合的方法,生產杏鮑菇等食用菌。壩上地區屬高寒氣候,林地草場溫差大,氣溫更低,在生長中子實體往往形成圖案清晰的花紋,稱之為花鮑菇。培植不但方法簡單,節約投資,而且由於空氣新鮮,晝夜溫差大,生長環境無任何污染,菇質獨特、味道鮮美,是純粹的有機食品,價格是人工室內栽培菇的2-3倍。同時,能開創地方名牌產品,帶動林區林下產業升級和經濟的持續發展,並滿足市場錯季節供應的需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