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黑木耳

尚志黑木耳

尚志黑木耳,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尚志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尚志市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自然資源豐富,是黑龍江省重點生態林區。經國家部門檢測,尚志市大氣、土壤等物理環境已達到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標準,在這種環境下生成的黑木耳抗雜菌能力強、無污染、營養豐富、產量高,是中國黑木耳的佳品。

2011年1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尚志黑木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4年12月0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尚志黑木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尚志黑木耳
  • 產地名稱: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尚志市
  • 品質特點:口感細嫩,風味特殊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4年第129號
  • 批准時間:2014年12月01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甄別選擇,產地環境,地形地貌,生態資源,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歷史文化,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尚志黑木耳均用柞樹、樺樹等闊葉鋸末為原料生產,完全模擬木耳的自然屬性。耳片膠質厚,富彈性,半透明;耳面光滑光亮,呈碗狀,猶如元寶;耳質輕柔爽口;口感清爽,滑而不膩,耳香濃郁,營養豐富。

營養價值

據中國家庭膳食調理協會會長馮權介紹,從營養角度說,木耳含有活性物質木耳素,木耳素具有清肺功能,進入血液中,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同時,木耳含鐵多,和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以及動物性食物一起食用,對缺鐵性貧血的人具有很好的補鐵效果。

甄別選擇

1.看顏色:曬乾的木耳外觀上有白色斑點,有灰狀,色澤發黃白;如果木耳呈暗深色,一般都是陰乾的。
2.聞味道:黑木耳味道很自然,有股清香味,而摻假的有墨汁的臭味。
3.掂分量:好的黑木耳乾燥、分量輕;摻假的黑木耳潮濕、分量重。
4.用水泡:優質的黑木耳用水浸泡後大而鮮亮,有光澤、有彈性;摻假的黑木耳泡不大且沒有彈性。
尚志黑木耳尚志黑木耳

產地環境

地形地貌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尚志市地處張廣才嶺西麓,境內群山連綿,森林茂密,河流縱橫,森林覆蓋率達73%,被國家評為“中國雪都”。尚志市山脈屬長白山系分支小白山系,受新華夏第二隆起帶(張廣才嶺隆起帶)影響,地勢複雜,山嶺連綿,山脈多為東北西南走向。境內有大小山嶺162座,東部山嶺較密,西部較疏。尚志市是一個山地、丘陵、河谷相間的“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區縣市。全市山地、丘陵占80%,平原、坡崗占15%,水庫、河流、泡澤等占5%。全市地勢東高西低。東部為山區,海拔1000至1600米,三禿頂子山為最高峰,海拔1567.6米。西部為丘陵,海拔在300至500米之間。螞蟻河流域屬沖積平原,為全市最低點,海拔116米。境內四周環山,丘陵起伏,河網密布,全市土壤主要以暗棕壤和白漿土為主,土層厚度一般為10至30厘米,表層有機質含量為2.5—6.1%。

生態資源

尚志市自然資源豐富,尤以森林資源為最。森林經營面積6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較高,活立木蓄積量6300萬立方米,年採伐量50萬立方米,是黑龍江省的重點林區之一。森林的代表群落是紅松闊葉混交林,盛產水曲柳、黃鳳梨和松、椴、榆等幾十種珍貴樹種。尚志市野生植物資源豐富,有野生植物850餘種。深山密林有人參、五味子、刺五加等50餘種名貴野生中草藥;元蘑、刺嫩芽、蕨菜、薇菜等30多種山野菜;獼猴桃、山葡萄等15種山野果。尚志市野生動物達680餘種,有鹿、熊、狐、野豬、狍子、飛龍、野鴨等珍稀獸禽;水生動物有細鱗魚,兩棲爬行動物有林蛙。境內設有中國林蛙保護基地,生態環境極為優良。

水文情況

尚志境內河網密布,地表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以螞蟻河、阿什河、忙牛河三大水係為主。全市水資源總量年平均為24.63億立方米,年平均徑流量23.35億立方米。全市現有中小型水庫49座,萬畝以上灌區5處。地下水補給量多年平均為7.8億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660.9毫米,黑木耳生長期降水量達到577.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7.4%,7、8兩月降水集中。

氣候情況

尚志市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春季少雨而低溫,夏季溫熱而多雨,秋季霜早降溫快,冬季寒冷而漫長”的特點。全年日照時數在2450—2600小時之間。≥10℃年積溫2300—2600℃之間,無霜期105—125天左右,年總射量為115—120千卡/小時之間,光能利用率約為0.5%,平均相對濕度73%,晝夜溫差大,有利於黑木耳的栽培。雨熱同季,冷涼型氣候及晝夜溫差大的優越的自然環境,賦予了尚志黑木耳優良的品質。

歷史淵源

尚志黑木耳產業的發展大致經歷了4個階段:
尚志黑木耳孕育期
尚志生態氣候資源非常適合黑木耳生長。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尚志是東北野生黑木耳的主產區,這一時期主要以野生原始採摘為主。尚志黑木耳以其獨特品質在當時已小有名氣,尚志黑木耳就自然叫開了。
尚志黑木耳生長期
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利用當地野生菌種馴化處理,開始推廣柞木段栽培。其特點是將砍伐的柞木用打孔接種技術栽培,是中國黑木耳工人栽培較早的縣份和最大的集散地。尚志黑木耳產量穩步提升,全市達到200萬段,年產量500噸。特色農副產業異軍突起,尚志黑木耳走出省門,走向全國,尚志黑木耳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
尚志黑木耳成熟期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末期,尚志黑木耳生產技術全面普及,聲場方式日趨完善,產品質量穩步提高,區域特色逐步形成,生產規模迅速擴大,成為尚志市主導產業。
尚志黑木耳繁盛期
21世紀開始,尚志黑木耳又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生產規模得到進一步擴大。2009年,尚志市順應市場需求,建立了葦河木耳批發大市場。2013年交易額達到100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高端黑木耳集散中心,被農業部認定為“農產品定點市場”,成為全國重要的黑木耳產品的集散中心、銷售中心、交流中心、展覽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產品銷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各大城市及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占大連口岸黑木耳出口量的80%。
尚志菌包加工生產線尚志菌包加工生產線

生產情況

2013年,尚志市食用菌栽培總量已突破21億袋,其中黑木耳18.5億袋、菇類1.5億袋,穩居中國縣(市)栽培總量第一位。擁有食用菌專業村135個,專業鄉6個,建成了30個標準化栽培基地。
2017年,尚志黑木耳種植戶有3萬多戶,的產量約為8萬噸,產值超過40億元人民幣,種植戶總收入在18億元左右,年產量占中國的一半以上。
2018年,全市食用菌栽培總量穩定在21億袋,其中黑木耳18億袋、菇類3億袋,農民純收入將達25億元。

產品榮譽

尚志市先後被國家食用菌協會命名為“中國黑木耳之鄉”、“全國黑木耳主產基地縣”和“食用菌餐飲文化示範市”。
2011年1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尚志黑木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3年,尚志黑木耳被列入“歐盟互認清單”。
2014年12月0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尚志黑木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15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命名尚志市為國家級出口黑木耳質量安全示範區。
2016年,尚志黑木耳地理商標獲得認證。
尚志黑木耳尚志黑木耳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尚志黑木耳產地範圍為黑龍江省尚志市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當地野生黑木耳。
二、環境條件
產地範圍內選擇光照充足,通風向陽,溫差較大的林緣,作為出耳場。
三、生產過程管理
1.配料:主要是採用當地林產工業副產品柞木、樺木等硬雜木鋸沫配以玉米芯、麩皮。配方:木屑82%、麩皮15%、豆粉1.5%、石膏1%、白灰0.5%、含水量60%。
2.裝袋:選擇質量好、抗老化的、聚乙烯或聚丙烯袋,要求菌袋袋底封口嚴、摺疊處不裂口、沒有沙眼的合格菌袋,生產上常用聚乙烯菌袋。原種菌袋的規格為15厘米×30厘米,栽培種菌袋規格為17厘米×34厘米。購買菌袋時,先看外觀,菌袋透明度好,袋底封口處均勻,封口處距袋底的外邊緣應在1厘米以上。
尚志黑木耳尚志黑木耳
3.滅菌:滅菌方法採用常壓蒸氣滅菌,3小時內使鍋中袋內溫度達到100℃,保持8小時後滅火壓爐,在滅菌時一定要注意不使袋口棉塞潮濕。
4.接種:首先將接種室(或接種箱)用紫外線燈照射30分鐘消毒,進行滅菌淨化空氣,將料袋從滅菌鍋內取出,涼到30℃以下,放入接種室(或接種箱內),然後用氣霧滅菌劑熏蒸0.5小時至1小時,原種袋外壁用75%酒精擦拭消毒後,原種袋口對著栽培袋口,將菌種迅速準確的接入栽培袋口內,操作時動作要快,減少雜菌感染的機會。
5.發菌管理:
(1)栽培袋的擺放:栽培袋放入消毒過的培養室床架上,培養發菌,培養初期栽培袋應直立整齊擺放,袋間留有適當距離,也可以將袋底相對口朝外臥放。
(2)控制好溫度與濕度:培養前期即接種後15天內培養室的溫度保持在24℃至26℃左右,培養後期,室內應適當噴水,使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65%左右,噴水時不要將水直接噴到袋上,以防雜菌污染。
(3)控制光的強度:黑木耳在菌絲培養階段要求不形成子實體,以防營養消耗,因此,培養室的窗戶要遮光,使室內光線接近黑暗,有利於菌絲生長。
(4)室內空氣要新鮮:保證有足夠的氧氣來維持黑木耳菌絲正常的代謝。培養菌絲期間,培養室每天要通風20分鐘至30分鐘,後期要增加通風時間和次數,培養室的二氧化碳不要超過1‰。
(5)及時檢查和處理污染栽培袋:栽培袋在培養過程中易發生各種雜菌的感染,養菌20天內要查看污染情況,以後每2天至3天就要檢查一次,發現污染嚴重的栽培袋要及時拿出並在遠離培養室地點深埋或燒毀。
6.開口催耳:栽培袋開口採用釘眼打口機開口,每袋開口140孔至160孔。
7.出耳管理:栽培袋經培養40天至50天,菌絲長滿培養料成為菌袋。
(1)選好出耳場地:要求周圍環境清潔、水源光線充足、通風良好的平地。
(2)制床:床高10厘米至15厘米,寬150厘米至200厘米,兩床間留有工作道50厘米。
(3)分床:栽培袋開口後5天左右,開口處長出白色菌絲後,進行分床擺放,密度每平方米20袋。
(4)保持濕度:出耳期間應以增強保濕為主,澆水以每天早晚為宜,乾乾濕濕,乾濕交替,空氣相對濕度不低於80%。
8.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摘和加工
1.採摘:耳片肥厚舒展,腹面未見彈射出白色孢子粉前開始採收。
2.晾曬:選擇通風向陽的地方,將採摘下的鮮耳晾曬1天至2天,含水量≤14%。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耳片膠質厚,富彈性、半透明,耳片背面略呈灰黑色,水發性好,朵大適度、均勻,耳瓣舒展少捲曲。
2.理化指標:蛋白質≥7%,總糖≥22%,粗纖維≥3%,灰分≤5%,脂肪≥0.4%。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尚志黑木耳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黑龍江省尚志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黑龍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尚志黑木耳的檢測機構由黑龍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歷史文化

采參人的救命菜
清代前期,尚志地域是封禁之地。方圓百里,峰連嶺、嶺連川,溝壑交錯,森林茂密,樹木參天,荒無人煙。清光緒五年(1879年)後,清政府批准這裡堪放官荒,至此山東、河北、遼寧等大量災民來此墾荒種地、種煙、采參。
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三道沖河南山溝(今尚志市珍珠山鄉沖河村)里,有一溜由木頭搭成的馬架子,住著9戶從山東逃荒而來的災民。其中有一位30多歲姓程的放山把頭(采參的帶頭人),外號“程山東子”,真名程玉堂。他是一個懂得怎樣在深山老林里採挖人參的高手。這年秋天的一個烏雲密布的下午,他帶領26歲的弟弟程貴堂在虎跳崖附近的山坳里採到了兩顆4品葉的大棒槌(野山參),正當兄弟兩人興高采烈繼續尋找人參時,忽然,哥哥程玉堂聽到旁邊樹林裡有“咔嚓咔嚓”的響動聲,他低聲告訴弟弟程貴堂說:“林子裡有野獸,不是野豬就是黑瞎子(熊),咱兩快跑”。說完兩人撒腿就跑,有放山經驗的哥哥順坡往下跑,很快找到了回家的路,弟弟慌不擇路,東一頭,西一腳地跑進了一處原始森林中。此時,天空又下起了雨,天也越來夜黑了,又涼、又冷、又怕、又累、又餓,已經到了筋疲力盡的程度了。他坐在一棵倒樹上喘息時,忽然發現一片黑乎乎的一朵一朵的黑東西像耳朵一樣長在腐木得一端,擇食充飢的求生欲望促使他隨手摘下一朵塞進嘴裡,這個滑溜溜的東西,讓他嗅覺出這是人間美味,他大把大把地摘著吞噬著,終於使飢餓難耐的胃裡有了飽脹之感。程貴堂在山林之中靠著尋食這種不知名的黑褐色食物度過了驚心動魄的兩天兩夜,最終在哥哥與山民們的找尋中脫險了。回到家中,他從衣兜里掏出了幾個黑東西說:“是這個好吃的東西救了我,使我沒被餓死。”從此,程山東子弟弟麻達山生噬野生黑木耳生存獲救的事情在附近山民中流傳開來。
周立波醬食黑木耳
1946年9月,現代作家、時年38歲的周立波被黨組織派到珠河縣元茂屯(今尚志市元寶鎮元寶村)參加土地改革工作。當時,他擔任元寶區的區委委員,人們稱他為“周區委”。他生活儉樸、工作紮實、作風民主,善於聯繫民眾,待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貧苦的老百姓都願意找他嘮家常、吐苦水。他在訪貧問苦的調查中發現,當地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十分艱苦,有許多貧僱農家裡缺少吃穿。為了不給民眾和區委增添一伙食負擔,他這個湖南人常常以辣椒醬當菜就飯吃。有一天,房東姜大爺跑山搞小秋收,採回了一筐新鮮的野生黑木耳,周立波見後興奮異常,他知道這種食物與自己家鄉山上腐木生長的“木機”一樣,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用菌。為了給房東節省油鹽,他自己親自動手,將黑木耳洗淨後,放進鍋里用水煮熟,吃飯時,用煮熟的野生黑木耳蘸著辣椒醬,吃得津津有味,還邊吃邊說:“美味、美味”。從此,他這種獨創的醬食黑木耳的吃法便成了他日日不可缺的家常菜。起初,其他區委土改工作隊員,看他醬吃木耳感到奇怪不解,他風趣地說:“黑木耳蘸大醬,越吃體越壯”。漸漸地,當地的幾位幹部和土改隊員們也學著他的吃法嘗食了醬木耳。後來,在元寶鎮拍攝《暴風驟雨》電影,飾演車把式老孫頭的著名表演藝術家趙子月聽說這件事之後幽了一默:“周大作家能寫出這樣一部名著,是他用黑木耳蘸辣椒醬吃出了靈感”。如今,在尚志市元寶鎮的民間,當年周立波醬食黑木耳的吃法已傳承為百姓化的食用文化傳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