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界木耳

交界木耳

交界木耳,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交界木耳產區為張廣才嶺與松花平原交界地帶;森林與林間山泉交界區域;山地與林間濕地交界沖積緩坡地方,空氣品質好,適宜木耳生長。哈爾濱市阿城區人工種植木耳已有300多年歷史。交界木耳乾品朵面黑褐色,耳背暗灰色,耳質肥厚、脆滑爽口無異味,口感細膩,品質極佳。交界木耳營養豐富,粗蛋白質含量大於10%,粗脂肪小於2%,粗纖維含量大於4%,總糖含量大於55%,鈣含量大於2600毫克/千克,鐵含量大於260毫克/千克,乾濕比大於1:10。

2017年4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交界木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交界木耳
  • 產地名稱: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
  • 品質特點:脆滑爽口無異味,口感細膩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2017年第2520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7年4月20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藥用價值,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交界木耳乾品朵面黑褐色,耳背暗灰色,耳質肥厚、脆滑爽口無異味,口感細膩,品質極佳。交界木耳營養豐富,粗蛋白質含量大於10%,粗脂肪小於2%,粗纖維含量大於4%,總糖含量大於55%,鈣含量大於2600毫克/千克,鐵含量大於260毫克/千克,乾濕比大於1:10。

藥用價值

木耳有益氣、充飢、輕身強智、止血止痛、補血活血等功效。富含多糖膠體,有良好的清滑作用,是礦山工人、紡織工人的重要保健食品。還具有一定的抗癌和治療心血管疾病功能等等。木耳中的多糖體能分解腫瘤,所以能提高人的免疫力,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而這種多糖體也具有疏通血管、清除血管中膽固醇的作用,所以可以降血糖、降血脂、防止血栓形成,預防腦血管疾病發生。木耳中的了磷脂質,對腦細胞有營養作用,因此木耳是很好的補腦食品。木耳還具有滋補潤燥、養血益胃的食療效果,所以是各種現代文明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癌症病人的保健食品。
交界木耳交界木耳

產地環境

交界木耳產區為張廣才嶺與松花平原交界地帶;森林與林間山泉交界區域;山地與林間濕地交界沖積緩坡地方。交界木耳產區是世界上僅存的三大黑土平原之一,地勢為低山區,平均海拔320-670米左右;土質肥沃,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達7.2%,是全國平均水平的8倍,超過國家規定的一級地標準;空氣品質好。
交界木耳生區域森林覆蓋率70%以上,是天然的氧吧。碧水藍天,生態環境優越,資源極其豐富,是全國有名的綠色食品基地、省級生態鄉鎮。未開發,無污染,適宜綠色食品及綠色產業發展。交界木耳生產區生態多樣、系統穩定、環境優美、獨一無二的自然適合交界黑木耳的生長。
交界木耳交界木耳

歷史淵源

哈爾濱市阿城區人工種植木耳已有300多年歷史。
1960年,哈爾濱市建設阿城區吉興林場,培植木耳。
2009年5月,哈爾濱市阿城區交界鎮舉辦黑木耳栽培技術培訓班。
2011年,哈爾濱市阿城區成立黑木耳種植專業合作社。
交界木耳交界木耳

生產情況

2011年,阿城區吉興林場袋裝地擺黑木耳10萬袋,產值10萬元。
截至2017年底,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交界木耳地域保護範圍面積125260公頃,總生產規模336.5公頃,黑木耳年產量1900噸。
交界木耳交界木耳

產品榮譽

2017年4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交界木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交界木耳交界木耳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交界木耳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阿城區:交界街、玉泉街、紅星鎮、小嶺街、平山鎮、亞溝街、金龍山鎮、雙豐街、松峰山鎮,保護區地處東經127°05′-127°22′,北緯45°33′-45°16′之間,東部、東北部與尚志縣、賓縣接壤,北部與呼蘭縣為鄰,南部、西部與五常市相望。交界木耳的生產區域為阿城區東南部林區。

質量技術要求

  • 安全要求
產品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4)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
包裝材料:包裝材料符合國家包裝衛生標準,包裝的材料要潔淨、結實、無污染、無異味,並加注“交界木耳”字樣。
標識: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地理標誌。
運輸:裝卸運輸中應輕拿輕放、防止擠壓。運輸車輛、工具等應清潔、衛生、無污染,不得與其它有毒有害物品混裝混運。
貯存場所:貯存場所應清潔衛生,不得與有毒有害物品混存混放。應選擇避光、清潔、陰涼、乾燥、無異味的環境進行儲藏,並注意防霉、防鼠貯藏、運輸執行《無公害農產品貯藏運輸標準》。
  • 特定生產方式
產地環境
產地要選擇在森林與林間山泉交界區域;山地與林間濕地交界緩坡沖積地方。避風向陽的平坦或緩坡地,要相對集中連片。NY/T5295-2015無公害食品食用菌產地環境條件。
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
選用抗逆性強,菌絲生長健壯、耳基生長整齊、色澤黑亮、肉厚、單片的黑木耳品種。品種選擇是通過在交界當地選取耳體,經黑龍江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進行提取,扶壯,試種,擇優,選用。
生產過程管理
養菌室建在地勢高燥,保溫通風較好的場地。田間或棚式出耳生產應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坦、有水源、空氣新鮮無污染、排水良好的自然地塊。生產原料主要為木屑(當年清林的硬雜木為主),附料為麩皮、稻(綠色、有機水稻)糠、玉米粉、豆粉、白灰、石膏等。碳、氮比例為4:1,為木耳生長提供充分的營養。木耳生產過程管理的要點是合理搭配木耳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溫度、濕度、酸鹼度、通風(氧氣)、光照的六大要素,創造木耳穩產質優的生產條件。
菌包製作
(1)拌料裝袋。配料選用優質無腐爛木屑,附料選用標準無摻雜的精料,白灰和石膏選用正規廠家產品,達到適宜的營養比例。拌料要均勻,可採用篩料機等設備,培養基料沒有凍料,水份均勻,以手緊握料體,指縫無水分滲出、手鬆開後料體不散開為宜,酸鹼度(PH值)為6.5(稍微偏酸性為宜)。裝袋時要裝緊實,減少或杜絕袋料分離現象。
(2)滅菌接菌菌包滅菌過程當中自溫度達到100度後,連續保持8-10小時,悶菌鍋5個小時左右出鍋。將菌室清理乾淨,力爭達到無塵、乾燥的接菌環境。用臭氧機多次消滅雜菌。接菌溫度在22-26度之間,接菌操作完成後,菌室溫度迅速升至28度,使接入菌種迅速成活。
(3)菌包生長接菌操作完成後,菌室溫度保持在24-26度之間,恆溫養菌。每天早晚通風半小時,待菌室菌架中間菌包長至1/2時,菌架上部2層與下部2層進行交換位置,力爭使菌室上下菌齡相近,保證菌絲健壯。根據生產季節調整養菌溫度,45-60天左右菌包菌體長滿菌袋,低溫養菌(16-20度)之間可有效防止菌齡老化。
催芽、掛袋
交界木耳菌包出產木耳生產分為地擺(生態環保)和棚室掛袋(集約化)兩種,在日最低氣溫超過10℃時進行。
地擺管理過程為:栽培場地整床做畦床面要鋪一層稻(無公害水稻)草草簾防止泥沙污染耳片,澆一次透水,擺袋前床面撒一層石灰消毒備用。菌包開孔前用5%石灰水溶液擦洗菌袋錶面進行消毒。每個菌包開孔120個左右。對於單片性狀品種,可扎120-160個眼,扎眼深度0.5厘米。開口後,用草簾保濕、保溫,一周左右開始早晚通風半小時,逐漸從開口處形成耳基(芽)。棚室用塑膠布和遮陰網調控溫度、濕度和光照,催芽、掛袋時間較地擺提前10天左右,不施用任何除草劑,還可有效防止周邊田地農藥飄移污染,延長木耳生長期30天。
澆水、採摘
木耳芽(子實體)生長初始階段,溫度16-20度之間,每次澆水5分鐘左右,澆水間隔90分鐘左右,耳基越大、澆水時間逐步延長。每5天左右停水曬袋2天。木耳採摘前,停止澆水。木耳要在成熟前,即沒有分泌(彈射)孢子粉之前進行採摘,采大留小,捨棄流耳,避免粘帶沙草雜質。採收前先停水1-2天,讓陽光直曬耳片,待耳片乾邊時進行採摘。採收時根據耳片的成熟度分期收穫,采大留小,採摘時避免把耳根處的培養料帶出,以保護耳芽和幼耳繼續生長。每一茬採摘結束後進行曬袋,促使菌絲扶壯積蓄能量。
晾曬、包裝、貯存
採摘的木耳大小1.5厘米左右,晾曬時將木耳放到離地50厘米高的防雨晾曬架上,通進日光和通風自然晾曬。晾曬過程中,耳體逐漸乾燥收縮,此時要將木耳向中間聚攏,增加晾曬厚度,耳型圓潤規整。採收的木耳必須及時精選,按採收期和耳型及大小分批,分等級,做到單采、單運、單儲,放在乾燥通風庫房保存。木耳存放:將乾燥後的木耳用絲袋裝實,再用塑膠袋二次包裝防潮處理,待售。
生產記錄
記錄木耳生產情況、病蟲害發生情況、技術措施、建立木耳生產過程記錄檔案,記載投入品的名稱、使用時間、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量等。
  • 包裝標識相關規定
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1)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地域範圍。
(2)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3)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生產經營活動。
(4)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1)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2)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和展銷。
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1)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2)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3)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4)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6)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