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棘角魴(學名:Pterygotrigla hemisticta),為魴鮄科、角魴鮄屬魚類。頭及背側為紅色、腹側為白色。頭背面及側面全被骨板,吻突細長尖銳,第一背鰭的第三及第六鰭棘間有一黑斑,且體側上半部有許多大小褐色斑點。尾鰭分叉,胸鰭呈黑色。主上頜骨長,向後達眼眶下方。體長可達30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尖棘角魴鮄
- 拉丁學名: Pterygotrigla hemisticta
- 界:動物界
- 門:脊椎動物門
- 綱: 硬骨魚綱
- 目:鮋形目
- 科:魴鮄科
- 屬:角魴鮄屬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經濟利用,
形態特徵
背鰭Ⅶ~Ⅷ,11,臀鰭11;胸鰭4+Ⅲ,腹鰭Ⅰ-5,有孔側線鱗53~57;鰓耙2~3+1+10~11。 體長約為體高3.9~4.1倍,為頭長1.8~2.2倍。頭長為吻長2.8~3.0倍,為眼徑4.1~4.5倍。 體長形,稍側扁。頭大,背面及兩側均被骨板,呈四棱狀。吻較粗長,稍向下方傾斜,前端截形,中央有1凹刻,兩側各有1尖窄的吻棘,吻棘略斜向前外側,長約為眼徑1/2,其外緣具細鋸齒。眼大,近圓形,上側位,眼間隔寬,微凹,約與眼徑等長;頂枕部平坦。鼻孔2個,前鼻孔小而圓,呈短管狀;後鼻孔稍大,裂縫狀,也具膜突。口較大,前下位,上頜稍長於下頓,上頜骨後端稍伸越眼前緣下方。兩頜牙細小呈絨毛狀,排列成窄牙帶。犁骨與齶骨均無牙。前鰓蓋骨角邊緣具2棘,一粗一細。鰓蓋骨後上方具2棘,上棘很小隱皮內,下棘很尖長,向後約伸達背鰭第五鰭棘下方,肱棘1個。鰓孔寬大,鰓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蓋條骨7。假鰓發達。鰓耙細長,最長鰓耙約為眼徑1/3。 體被很小的圓鱗,第一背鰭與頂枕骨間裸露無鱗,第一背鰭基兩側具1縱行楯板,約l0個,鱗上無棘棱。側線位高,向後漸低,在尾柄部近側中位,伸達尾鰭基底。 背鰭2個,分離,第一背鰭第三或第四鰭棘最長,第二背鰭基底長稍大於第一背鰭基底長。臀鰭起點稍後於第二背鰭起點,形狀和長短近似第二背鰭。胸鰭位低,長橢圓形,鰭條末端約伸達臀鰭第五鰭條上方。腹鰭胸位,末端幾達肛門。尾鰭叉狀。 頭體背側紅色,體側上方散布不少深褐色斑點,腹側淡紅色,中央為淺白色。背鰭第三至六鰭棘間具一大黑斑,第二背鰭鰭條上有小褐色點;胸鰭前部為灰白色,後部為淺藍綠色,內側為黑色,邊緣淺色。
生活習性
海水 。居於水底的; 深度上下限 10 – 420 m ;棲息深度範圍較廣沙泥質底較深海域。
分布範圍
經濟利用
可食用,煮湯或油炸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