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斑希蛛(學名:Achaearanea oxymaculata)為球蛛科希蛛屬的動物。在國內分布於海南、廣西、四川等地,一般生活於樹枝、枝幹叉縫的稍上部。
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Achaearanea oxymaculata (Zhu,1998)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螯肢亞門
- 綱:蛛形綱
- 亞綱:柄腹亞綱
- 目:蜘蛛目
- 亞目:新蛛亞目
- 科:球蛛科
- 屬:希蛛屬
- 種:尖斑希蛛
- 中文名:尖斑希蛛
形態特徵,雌蛛,雄蛛,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雌蛛
體長3.20—4.00。正模體長4.00。頭胸部長1.50,寬1.30;腹部長2.60,寬2.10,高2.75。背甲褐色,頭部中央的兩側各有一淺黑褐色弧形斑,頸溝及放射溝黑褐色。中窩橢圓形,較淺,中央有一“V”字形小刻痕。前眼列後凹,後眼列稍後凹。前中眼間距大於前中側眼間距(0.09:0.03),後中眼間距大於後中側眼間距(0.10:0.08),兩側眼相接,中眼區長大於寬(0.33:0.30),前邊等於後邊(0.30:0.30)。前中眼>後中眼=前側眼=後側眼(0.11:0.10:0.10:0.10)。
額高約為前中眼直徑的2倍。螯肢黃色,前面外側緣及內側緣各有一黑褐色縱條紋,前齒堤有2齒,後齒堤無齒。顎葉、下唇及胸板均呈黃色,胸板後半部的中央有一棕黑色矛形尖斑。觸肢的脛節黑褐色,跗節黃色,中部有黑褐色環。步足黃色,有黑褐色環,尤以第一脛節末端最明顯。
步足測量:I 7.16(2.18+2.08+2.21+0.69),Ⅱ4.70(1.39+1.39+1.36+0.56),Ⅲ3.36(0.99+0.95+0.92+0.50),Ⅳ5.57(1.78+1.65+1.55+0.59)。足式:1,4,2,3。腹部背面觀卵圓形,後端突起。側面觀三角形,高大於長。背面前半部正中有一黑褐色縱帶,間隔一白色弧形條紋後,位於突起的正中有一蝙蝠形黑色斑;突起至紡器之間的正中有4條長短不等的黑色橫斑。腹部腹面白色,正中有一呈三角的黃褐色斑,氣孔前方有一黑棕色橫斑。前紡器棕色,後紡器黃褐色,基部的左、右各有2個黑棕色斑點,黑棕色斑點之間以白色圓斑相間隔。
雄蛛
體長2.11—2.24。配模體長2.24。頭胸部長1.09,寬0.99;腹部長1.29,寬0.99,高1.02,中窩為一“十”字形刻痕,較深。步足黃色,多黃橙色短毛。步足測量:I 4.56(1.32+1.39+1.32+0.53),Ⅱ3.30(0.92+0.99+0.96+0.43),Ⅲ2.24(0.66+0.66+0.56+0.36),Ⅳ2.98(0.89+0.96+0.73+0.40)。足式:1,2,4,3。腹部紫褐色。背面前部1/4部分呈黃褐色,中部有一白色弧形條斑,該斑前方有一呈“八”字形白色斜條斑,非常醒目。其他特徵同雌蛛。觸肢的脛節具2根聽毛。
生活習性
生活在樹枝、枝幹叉縫的稍上部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海南(瓊海), 廣西(大新, 南寧), 四川(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