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自然村(雲南臨翔區圈內鄉下轄村)

尖山自然村,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5.00公里,距離鎮24.00公里, 國土面積4.56平方公里,海拔1860.00米,年平均氣溫14.00℃,年降水量145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806.86畝,其中人均耕地6.50畝;有林地2580.9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6戶,有鄉村人口124人,其中農業人口124人,勞動力7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3人。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00.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尖山自然村
  • 屬於:半山區
  • 距離村委會:5.00公里,距離鎮24.00公里
  • 國土面積:4.56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07.00畝(其中:田80.00畝,地327.00畝),人均耕地2.01畝,主要種植烤菸、咖啡、玉米、油菜等作物;擁有林地155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3.46畝,主要種植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32戶飲用井水, 有32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8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戶。 該進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1.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1.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8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9.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3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0.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9.40萬元,畜牧業收入54.13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19頭,肉牛11頭,肉羊5頭); 林業收入5.91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15.00萬元, 工資性收入5.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0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6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人 ,在省內務工3人,到省外務工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1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3.2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6戶,共鄉村人口124人,其中男性84人,女性40人。其中農業人口124人,勞動力74人。  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4.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文遠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寧安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00公里,距離中學13.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5人,中學生1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4.8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4人,黨員中男黨員4人,女黨員0人。 團員3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基礎設施方面:農村以道路、農田水利、農村集市建設為主的基礎設施仍較為落後,仍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發展。 二、產業發展方面:重傳統、輕創新。我村的特色產業,大多以傳統產業為主,一般風險較小,但效益較差;發展特色產業資金投入不足起步難。 三、文化教育方面:村民的文化素質明顯偏低 四、醫療衛生方面:個別民眾出現因病反貧,村醫務室醫療設備及診療技術較弱,資金投入不足。民眾對疾病意識不足,部分患者小病拖成大病現象仍有出現。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為核心,拾遺補缺,實施村社道路、水利工程(人畜飲水、溝渠)、烤房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綜合開發經濟林果(核桃、花椒、板栗)、加大高優茶園建設、老茶園改造、烤菸產業、生物藥業發展力度,做大做強生豬養殖為主的養殖業,推廣沼氣,加大科技推廣及培訓力度,依靠科技進步建設富裕文明村。 產業發展規劃 (1)進一步發展優質烤菸 (2)為進一步做強做大核桃產業,切實增加農民收入。(3)充分發揮土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高優生態茶,到2010年實現人均有茶3畝;(4)為促進農業生產,保障農民經濟收入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打牢基礎(道路、水利)設施建設,強化村容村貌整治,改善居住環境。(5)到2020年人均純收入達1萬元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