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外奇穴名,中醫理論術語。穴在小腿內側,內踝後上1寸處,太溪與復溜穴連線的中點,左右計兩穴。主治腳氣,慢性濕疹,狼瘡,下肢麻痹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少陽維穴
- 出處:《外台秘要》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經外奇穴名,中醫理論術語。穴在小腿內側,內踝後上1寸處,太溪與復溜穴連線的中點,左右計兩穴。主治腳氣,慢性濕疹,狼瘡,下肢麻痹等。
經外奇穴名,中醫理論術語。穴在小腿內側,內踝後上1寸處,太溪與復溜穴連線的中點,左右計兩穴。主治腳氣,慢性濕疹,狼瘡,下肢麻痹等。概念經外奇穴之一。位於小腿內側,內踝後上1寸處,太溪與復溜穴連線的中點,左右計兩穴。解讀經...
少陽維 少陽維,經外穴名,出自《外台秘要》。《外台秘要》:“少陽維二穴,在內踝後一寸動筋中是。”所述位置似與足少陰腎經太溪穴同位。近代《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將其定位在太溪與復溜穴正中間。主治腳氣,下腿慢性濕疹,狼瘡,下肢麻痹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陽維穴,經外奇穴名,出自《千金翼方》。位於顳部耳殼背側根部,前與耳屏間切跡相平,將耳廓前壓,在耳廓根部瘈脈穴稍下方;與聽會穴相平處取穴,左右計2穴。。布有耳大神經和面神經的耳後支及耳後動、靜脈。主治耳聾,耳鳴,耳流膿,小兒驚癇等。針0.1~0.2寸。灸1~3壯;或溫灸3~5分鐘。定位 位於...
陽白(足少陽膽經穴;足少陽膽經、陽維脈交會穴)主治:頭痛,目眩,目痛,目外眥疼痛,眼瞼 動,雀目,口、眼歪斜。頭臨泣(足少陽膽經穴;足少陽膽經、陽維脈交會穴)主治:頭痛,目眩,目赤痛,流淚,目翳,鼻塞,鼻淵,耳聾,小兒驚風,熱病,癲癇,目痛。目窗(足少陽膽經穴;足少陽膽經、陽維脈交會穴)...
經穴分類名。見《針經指南》。又稱流注八穴、交經八穴等。是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脈氣相通的八個穴位。脾經的公孫(通沖脈)、心包經的內關(通陰維脈)、小腸經的後溪(通督脈)、膀胱經的申脈(通陽蹻脈)、膽經的足臨泣(通帶脈)、三焦經的外關(通陽維脈)、肺經的列缺(通任脈)、腎經的照海(通陰...
該穴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有維持頭部正常秩序的作用。頭部為諸陽之會,它要靠各條經脈不斷地輸送陽氣及營養物質才能維持它的正常運行。胃經屬多氣多血之經,在輸送頭部的陽氣當中占有一定比例,對頭部各項功能的正常運轉起著重要作用,而胃經氣血傳之於頭又是靠本穴傳輸,故名頭維穴。(2)顙大穴。顙,額頭。大...
陽維脈(Yangwei Meridian)“奇經八脈”之一,“維”有維繫聯絡之意,陽維脈有“維繫”人身陽經的功能。陽維脈聯絡各陽經,與陰維脈共同起溢蓄氣血的作用。脈經穴道 《奇經八脈考》具體指出:“陽維脈起於諸陽之會,即起於足太陽膀胱經之足外踝下一寸金門穴。再從金門穴行於足少陽膽經之外踝上七寸陽交穴...
10、臑俞Nào shū(SI 10)手、足太陽、陽維脈、陽(喬)脈交會穴 定位:在肩部,當腋後紋頭直上,肩胛岡下緣凹陷中。解剖:皮膚→皮下組織→三角肌→岡下肌。淺層布有鎖骨上外側神經。深層有肩胛上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旋肱後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等。主治:肩臂疼痛,瘰癧。操作:向前直刺1~1....
滯重的水濕部分由天部沉降至地部,輕質的陽氣循經上傳頭維穴。定位 在面部耳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張口時隆起;正坐或仰臥,閉口取穴。簡單說明:下關穴在面部,耳前方,顴骨與下頜之間的凹陷處。合口有孔,張口即閉。解剖 當顴弓下緣,皮下有腮腺,為咬肌起始部;有面橫動、靜脈,最深層為...
維繫”人身陽經的功能。 陽維脈聯絡各陽經,與陰維脈共同起溢蓄氣血的作用。循行路線 陽維脈起於足太陽的金門穴,過外踝,向上與足少陽經並行,沿下肢外側後緣上行,經軀幹部後外側,從腋後上肩,經頸部、耳後,前行到額部,分布於頭側及項後,與督脈會合。中醫功用 維繫陽經。經絡圖示 1 ...
懸厘穴是足少陽膽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頭維穴與曲鬢穴弧形連線的上3/4與下1/4交點處,在顳肌中;有顳淺動、靜脈頂支;布有耳顳神經顳支。主治偏頭痛,目赤腫痛,耳鳴。操作方法為向後平刺0.5~0.8寸。名稱釋義 懸厘。懸,吊掛也。厘,治理也。該穴名意指膽經氣血在此降濁分清。本穴物質為懸顱穴冷降...
該穴名意指膽經氣血在此以風行之狀輸向頭之各部。本穴物質為上關穴傳來的弱小水氣,行至本穴後,水氣吸熱脹散化風而行並由此輸向頭之各部,足陽明經頭維穴輸供頭部的精微物質因而受到損害,本穴氣血為足陽明所厭惡,故名。(2)手少陽足陽明之會。本穴外傳的陽熱風氣併入足陽明經頭維穴外輸的氣血當中,...
懸顱穴位於人體的頭部鬢髮上,當頭維穴與曲鬢穴弧形連線的中點處。基本信息 針灸穴位之一 [解剖] 在顳肌中;有顳淺動、靜脈額支;布有耳顳神經顳支。[配伍] 配頷厭、治偏頭痛;配曲池、合谷治熱病頭痛。[刺灸法] 向後平刺0.5~0.8寸;可灸。【名解】1.懸顱。懸,吊掛也。顱,古指頭蓋骨,此指穴內...
郄穴,“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經經氣深聚的部位。十二經各有一個郄穴,陰維脈、陽維脈、陰蹻脈、陽蹻脈也各有一個郄穴,一共16個郄穴。除足陽明胃經的梁丘外,都分布在肘、膝關節以下。臨床上郄穴多用於治療急性病。簡介 郄(音隙)穴: 指經脈氣血曲折匯聚的孔隙。經脈氣血匯曲折聚之處的腧穴稱為‘...
(1)外關。外,外部也。關,關卡也。該穴名意指三焦經氣血在此膨脹外行,外部氣血被關卡不得入於三焦經。本穴物質為陽池穴傳來的陽熱之氣,行至本穴後因吸熱而進一步膨脹,膨脹之氣由穴內處於穴外,穴外的氣血物質無法入於穴內,外來之物如被關卡一般,故名。(2)手少陽陽維之會。本穴物質為吸熱後的散脹...
足三陽的結均分布在頭面:太陽結於目,當睛明穴;陽明結於頭角,當頭維穴處;少陽結在耳中,當聽會穴。足三陰經的結分布在喉及胸腹,即太陰結在胃,當中脘穴;少陰結於喉部當廉泉穴,厥陰結於胸部當玉堂穴。文章 【本章要點】一、詳述了三陰三陽經的根結部位與穴名,及其與治療的關係。二、指出三陰三陽...
【特異性】足少陽、陽維之交會穴。【功用】祛風清熱,活絡消腫。主治病症 1 循環系統疾病:高血壓,腦卒中;2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神經衰弱,副神經麻痹;3 婦產科系統疾病:乳腺炎,功能性子宮出血;4 運動系統疾病:落枕,頸項肌痙攣,肩背痛,中風后遺症,小兒麻痹後遺症。5 亞健康系列:肩周炎、頸椎炎、頭疼 ...
頭維穴 位置:位於頭側部,當額角髮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4.5寸。解剖:在顳肌上緣帽狀腱膜中;有顳淺動、靜脈的額支;布有耳額神經的分支及面神經額穎支。主治:頭痛,目眩,口痛,流淚,眼瞼(目閏)動。配伍:配合谷穴治頭痛;配太沖穴治目眩。附註:(1)足陽明、足少陽經與陽維脈交會穴。 (2)《...
由於膽經無循經傳來的氣血交於本穴,穴內氣血處於空虛之狀,穴外天部的冷凝水濕因而匯入穴內,穴內氣血純為天部之氣,且運行橫向下傳陽白穴,故而得名。功能作用 吸濕降濁。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久留針或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定位 前髮際上0.5寸,神庭穴旁開3寸,神庭穴與頭維穴連線的內2/3與外1...
頭臨泣穴是足少陽膽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目正視,瞳孔直上,入前髮際0.5寸,神庭穴與頭維穴連線的中點處,在額肌中;布有眶上神經和眶上動、靜脈。主治頭面五官病證,小兒驚癇,癲癇。操作方法為平刺0.3~0.5寸。名稱釋義 頭臨泣。頭,指本穴在頭部,有別於足臨泣之穴。臨,居高位而朝向地位也,此指...
帶脈,起於季脅,斜向下行到帶脈穴,繞身一周,如腰帶,能約束縱行的諸脈。陰蹺脈、陽蹺脈:蹺,有輕健蹺捷之意。有濡養眼目、司眼瞼開合和下肢運動的功能。陰維脈、陽維脈:維,有維繫之意。陰維脈的功能是"維絡諸陰";陽維脈的功能是"維絡諸陽"。八穴歌 八脈里有八個代表性的穴位,公孫、內關、...
額旁三線,頭針刺激區。位於額部,額旁2線的外側,自頭維穴的內側0.75寸處起向下引一條長1寸的線,髮際上下各0.5寸,屬足少陽膽經與足陽明胃經之間。布有眶上神經、耳顳神經額支等。主治功能性子宮出血,陽痿,遺精,子宮脫垂,尿頻,尿急等。沿頭皮平刺。定位 位於額部,額旁2線的外側,自頭維穴的...
二、空閒時,用護髮梳鈍圓的齒尖,從髮際前的印堂穴中線經前頂百會穴,直至後髮際的玉枕穴、天柱穴;兩側經頭維穴、率谷穴、天沖穴,直至風池穴、風府穴、四神聰、啞門等穴位,輕叩數十遍。三、都市白領在工作1~2個小時之後,可通過梳頭動作按摩穴位密集的後腦和側腦,以提神醒腦。正確的梳發方法:洗髮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