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農民工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實踐》為作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少數民族農民工與民族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的研究成果。內容包括少數民族農民工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實踐、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的模式與評價、民族地區新農村社區建設、民族旅遊與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等共七個專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少數民族農民工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實踐
-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 頁數:247頁
- 開本:16
- 定價:45.00
- 作者:田敏 等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0053943
- 品牌:廣東世界圖書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少數民族農民工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實踐》由田敏等人著,基於這樣的指導思想,近幾年來,我們對少數民族農民工與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田野調查和研究,調查地區涉及湖北、湖南、貴州等多個省的少數民族地區,調查內容包括了少數民族農民工的現狀、少數民族農民工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情況、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的模式選擇等多方面。研究成果最後以研究專輯的形式面世,由6個部分組成,共29個相關問題。研究成果突出實證研究的特色,材料均來自第一手資料,能從整體上體現出民族地區特別是中部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的實際情況,為民族地區進一步開展新農村建設提供現實的經驗和借鑑,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田敏,男,1964年11月生,土家族,湖南省龍山縣人,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南民族大學學報》常務副主編、編輯部主任,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社會學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西南民族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世界民族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學學會理事、中國民族理論學會理事、中國民族史學會理事、百越民族研究會理事。
主要研究文化人類學、旅遊人類學、民族社會學。研究領域包括南方民族歷史與文化、民族地區社會文化變遷、少數民族農民工、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等。曾經主持和承擔了國家及省部級課題七項。總計發表研究著作七部,主編論文集三部。在《民族研究》、《貴州民族研究》、《東南文化》等十餘種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五十餘篇。多篇論文曾分別獲國家民委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湖北省社科期刊優秀論文一等獎、三等獎。
代表著作有《土家族土司興亡史》、《武陵酉水畢茲卡(士家族)》等。”代表論文有《廩君為巴人始祖質疑》、《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辨正》、《論思州田氏與元明思州宣慰司》
主要研究文化人類學、旅遊人類學、民族社會學。研究領域包括南方民族歷史與文化、民族地區社會文化變遷、少數民族農民工、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等。曾經主持和承擔了國家及省部級課題七項。總計發表研究著作七部,主編論文集三部。在《民族研究》、《貴州民族研究》、《東南文化》等十餘種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五十餘篇。多篇論文曾分別獲國家民委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湖北省社科期刊優秀論文一等獎、三等獎。
代表著作有《土家族土司興亡史》、《武陵酉水畢茲卡(士家族)》等。”代表論文有《廩君為巴人始祖質疑》、《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辨正》、《論思州田氏與元明思州宣慰司》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少數民族農民工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實踐
第一節 農民工返鄉對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的影響
——基於湖北民族地區的調查
第二節 少數民族農民工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現狀
——以湖北巴東縣石橋坪村為個案
第三節 少數民族農民工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成就
——以湖北鶴峯縣三家台蒙古族村為例
第四節 少數民族農民工參與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基於湖北巴東縣的調查
第五節 農民工流動原因及對流出地的影響
——基於湖北成豐縣坪壩營村的調查
第六節 農民工對輸出地的影響及其出路
——以湖北巴東縣野三關鎮為例
第二章 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的主體
第一節 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力量:農民
——以湖北建始、成豐兩縣為例
第二節 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的重點:人力資源開發
——以湖北巴東縣為例
第三節 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基層幹部
——湖北巴東縣野花坪村和E村的比較分析
第四節 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的推動力量:鄉村精英
——以湖北巴東縣為例
第三章 民族地區新農村社區建設
第一節 民族村寨新農村建設的實踐與困惑
——以湖北恩施市小溪村為例
第二節 旅遊開發下的民族村寨新農村建設
——以黔東南郎德苗寨為例
第三節 旅遊開發與民族特色村寨建設
——以黔東南郎德苗寨為例
第四節 社區矯正與民族社區的和諧發展
第五節 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醫療衛生
——以湖北恩施市三岔鄉為例
第六節 民族地區社區養老問題
——以黔東南郎德苗寨為例
第四章 民族地區新農村文化建設
第一節 民族地區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問題與思考
——以湖北來鳳縣周家灣村為例
第二節 休閒娛樂與新農村文化建設
——以湖北巴東縣石橋坪村為例
第三節 從休閒娛樂看農民生活方式的變遷
——以湖北巴東縣石橋坪村為例
第四節 打工對農民價值觀的影響
——以湖北來鳳縣周家灣村為例
第五節 農民心理及村落文化在新農村政治建設L}J的作用
——以湖北恩施州為個案
第五章 民族旅遊與民族地區新農村社會文化變遷
第一節 旅遊開發與鄉風文明建設對傳統文化的影響
——以黔東南郎德苗寨為例
第二節 旅遊丌發中的“舞台真實性”與民族歌舞文化變遷
——以貴州雷山縣“千戶苗寨”歌舞表演為例
第三節 鄉村旅遊與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
——以湖南鳳凰縣老洞村為例
第四節 旅遊業發展與旅遊區社會文化變遷
——以湖南鳳凰縣老洞村為例
第六章 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的模式與評價
第一節 少數民族農民工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模式
——以湖北巴東縣石橋坪村為例
第二節 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發展模式的建構
——以湖北恩施石橋子村和高拱橋村為例
第三節 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模式的形成
——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例
第四節 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及綜合評價
第一章 少數民族農民工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實踐
第一節 農民工返鄉對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的影響
——基於湖北民族地區的調查
第二節 少數民族農民工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現狀
——以湖北巴東縣石橋坪村為個案
第三節 少數民族農民工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成就
——以湖北鶴峯縣三家台蒙古族村為例
第四節 少數民族農民工參與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基於湖北巴東縣的調查
第五節 農民工流動原因及對流出地的影響
——基於湖北成豐縣坪壩營村的調查
第六節 農民工對輸出地的影響及其出路
——以湖北巴東縣野三關鎮為例
第二章 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的主體
第一節 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力量:農民
——以湖北建始、成豐兩縣為例
第二節 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的重點:人力資源開發
——以湖北巴東縣為例
第三節 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基層幹部
——湖北巴東縣野花坪村和E村的比較分析
第四節 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的推動力量:鄉村精英
——以湖北巴東縣為例
第三章 民族地區新農村社區建設
第一節 民族村寨新農村建設的實踐與困惑
——以湖北恩施市小溪村為例
第二節 旅遊開發下的民族村寨新農村建設
——以黔東南郎德苗寨為例
第三節 旅遊開發與民族特色村寨建設
——以黔東南郎德苗寨為例
第四節 社區矯正與民族社區的和諧發展
第五節 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醫療衛生
——以湖北恩施市三岔鄉為例
第六節 民族地區社區養老問題
——以黔東南郎德苗寨為例
第四章 民族地區新農村文化建設
第一節 民族地區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問題與思考
——以湖北來鳳縣周家灣村為例
第二節 休閒娛樂與新農村文化建設
——以湖北巴東縣石橋坪村為例
第三節 從休閒娛樂看農民生活方式的變遷
——以湖北巴東縣石橋坪村為例
第四節 打工對農民價值觀的影響
——以湖北來鳳縣周家灣村為例
第五節 農民心理及村落文化在新農村政治建設L}J的作用
——以湖北恩施州為個案
第五章 民族旅遊與民族地區新農村社會文化變遷
第一節 旅遊開發與鄉風文明建設對傳統文化的影響
——以黔東南郎德苗寨為例
第二節 旅遊丌發中的“舞台真實性”與民族歌舞文化變遷
——以貴州雷山縣“千戶苗寨”歌舞表演為例
第三節 鄉村旅遊與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
——以湖南鳳凰縣老洞村為例
第四節 旅遊業發展與旅遊區社會文化變遷
——以湖南鳳凰縣老洞村為例
第六章 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的模式與評價
第一節 少數民族農民工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模式
——以湖北巴東縣石橋坪村為例
第二節 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發展模式的建構
——以湖北恩施石橋子村和高拱橋村為例
第三節 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模式的形成
——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例
第四節 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及綜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