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社會可持續發展研究

少數民族社會可持續發展研究

《少數民族社會可持續發展研究》是2007年雲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雄。

基本介紹

  • 書名:少數民族社會可持續發展研究
  • 作者:張雄
  • ISBN:9787811124262
  • 頁數:319
  • 定價:40.00元
  • 出版社:雲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10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一個政治經濟學視角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以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中國共產黨自“十六大”以來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戰略思想為指導,以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和“公平正義”為價值準繩,從政治經濟學的視角,把少數民族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立論於“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物”的關係和“人與自然”的關係三個方面,闡明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必然是科學發展的、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的主題思想。

內容簡介

張雄同志的《少數民族社會可持續發展研究——一個政治經濟學視角》是在其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整理成書的。作為他的導師,我想談談該書的幾大特點。
一是,作者以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中國共產黨自“十六大”以來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戰略思想為指導,以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和“公平正義”為價值準繩,從政治經濟學的視角,把少數民族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立論於“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物”的關係和“人與自然”的關係三個方面,闡明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必然是科學發展的、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的主題思想,僅就這一主題和結構都是值得肯定的。
二是,與多數研究者不同,張雄同志的論述不基於少數民族的“差異性”或所謂“民族性”,而是探討我國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共同性問題,如城鄉差別的戶籍管理制度、社會保障問題、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經濟與利益共享、民族教育、小農經濟與農民城市化、縣域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等等,強調了社會基礎資本投資和公共資源分配在促進少數民族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這無疑是一種科學的經濟學分析範式,具有一般的學理性和指導性。
三是,作者不僅大量引用了中外研究文獻而使其討論具有資料性和學術性,並在吸收和消化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觀點和見解,有多個方面的創新,如在鄉村治理結構改革、農村基礎設施投資與供給、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小農經濟的解構和農業的產業化、環境問題的管理和治理等方面。我在此想特別指出的是,張雄同志在論述如何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可持續發展關係上提出了政治經濟學視野下的“社會建構主義模型與機制”的觀點,雖然這一理論創新尚顯得粗糙和概念化,需進一步研究和細化,但他把社會學的認識論和分析方法引入了經濟學的研究架構,使我們在研究可持續發展問題上多了一種理論視角和實踐工具。
四是,在很多情況下,有關少數民族社會發展的問題是由漢族學者來寫、來研究的,而《少數民族社會可持續發展研究——一個政治經濟學視角》則出自於一位地道的少數民族知識分子,因而給了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張雄同志是在黨的陽光雨露哺育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少數民族知識分子中的一員,他出身於基層農民家庭並時常回到農村從事調查研究,因而應該說是比我們更了解少數民族社會及他們的需求。此外,他的知識廣博、視野開闊、新穎而行文規範、樸實,讀者可以從該書中體會得到。
總之,張雄同志的《少數民族社會可持續發展研究——一個政治經濟學視角》有很大的理論創新性和學術價值。因此,我樂意作此序並向讀者推薦該書。

作者簡介

張雄,男,白族,1962年生,雲南省賓川縣人。1987年7月畢業於雲南民族大學外語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99年7月畢業於雲南民族大學經濟管理系,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02年8月畢業於挪威卑爾根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獲(公共管理與組織理論)哲學碩士學位。

目錄

序 
導論 
第1篇 西部大開發下的認識與反思
1.西部大開發的實質——共同富裕 
1.1 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 
1.2 套用區域的發展現狀 
1.3 經濟內涵和開發目標 
1.4 結語 
2.共同富裕的政治經濟學邏輯 
2.1 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 
2.2 社會主義財富及其分配 
2.3 公平公正與社會主義和諧 
2.4 結語 
3.西部貧困少數民族貧困的原因 
3.1 多元論——多因子約束效應 
3.2 “孤島”論——距離約束效應 
3.3 權利論——權利約束效應
3.4 結語 
4.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公平原則 
4.1 價值內涵——公平公正 
4.2 實現機理——公平與效率統一 
4.3 制度保障——民族公平 
4.4 結語 
第2篇 人與人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5.精簡政府機構統一城鄉戶籍 
5.1 行政等級與“三農”問題 
5.2 撤銷鄉鎮形成三級政府 
5.3 統一城鄉戶籍管理制度 
5.4 結語 
6.完善區域自治促進社區發展 
6.1 民族區域自治的內涵與缺陷 
6.2 地方自治的特徵與現實意義 
6.3 普及社區自治強化縣級自治 
6.4 結語 
7.建設基礎設施發展公共事業 
7.1 “貧困的惡性循環”與資本形成 
7.2 民族經濟“起飛”的前提和路徑 
7.3 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供給 
7.4 結語 
8.普及社會保障加強民族教育 
8.1 西方經濟學意義上的社會保障 
8.2 政治經濟學意義上的社會保障 
8.3 加強民族教育的意義和措施 
8.4 結語 
第3篇 人與物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9.加強土地流轉解構小農經濟 
9.1 小農經濟的性質和弊端 
9.2 解構小農經濟的思路 
9.3 土地流轉的原則和機制 
9.4 結語 
10.發展合作經濟實現利益共享 
10.1 對合作經濟及相關概念的再認識 
10.2 我國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現狀 
10.3 基於雲南“傣族園模式”的建議 
10.4 結語 
11.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強縣域經濟 
11.1 西部的比較優勢和比較劣勢 
11.2 西部產業結構中的主要問題 
11.3 西部的縣域經濟與全面小康 
11.4 結語 
第4篇 人與自然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12.加強社會構建實行社會治理 
12.1 環境社會學中的社會建構主義視角 
12.2 政治經濟學下的社會建構模型和機制 
12.3 從國家合作主義轉向社會合作主義 
12.4 結語 
13.確立考核指標落實持續發展 
13.1 人與人的和諧可持續發展考核指標 
13.2 人與物的和諧可持續發展考核指標 
13.3 人與自然的和諧可持續發展考核指標 
13.4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