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從參加革命開始,聶帥以驚人的記憶,一筆一筆地記錄了自己所走過的道路,回憶平淡真實,以一種過來人的心態品味著過往的歲月。
沒有華麗的文字,沒有誇張的事實,將驚天動地的革命生涯展現在讀者的面前,這一份樸實的情懷確不失為一代英豪。
圖書目錄
柑桔之鄉
退田抗租
發奮讀書
幫助同窗
不當壞人
李子熟了
人小志大
扶貧濟困
懂事明理
挑水救樹
善良的心
扁擔悠悠
反趙爾豐
智搬菩薩
男兒立志
擊水奮進
青春中華
關心同學
心中的星
尊敬老師
我來擔保
課外老師
教育小偷
儉樸生活
同窗情深
敬老尊長
強身衛國
博覽群書
匹夫有責
下鄉宣傳
抵制日貨
醒獅怒吼
挺身而出
衝出校門
心憂天下
勤工儉學
我愛祖國
聶榮臻簡介
聶榮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05月14日),字福駢,四川江津人。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深受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聶榮臻,四川省江津縣吳灘鎮(今屬重慶市)人。1899年12月29日生。8歲時到吳灘衝口外祖父家讀私塾,辛亥革命後進新式學堂學習。國小畢業後,1917年考入江津縣立中學,在這裡開始接受新思想。
五四運動時,參加當地愛國學生運動,並加入江津學生聯合會,作為學生代表與反動當局談判。1919年底離開江津,取道重慶、上海赴法國勤工儉學。1920年1月到達法國後,先後在洛德中學、胡乃爾中學學習法文和數理化,在蒙達尼橡膠廠、克魯鄒鋼鐵廠做過工。1921年參與留法勤工儉學學生的“二二八運動”和進占里昂中法大學的鬥爭。同年10月到比利時沙洛瓦勞動大學補習班學習。1922年夏就讀於沙洛瓦勞動大學化學工程系。
1922年8月,在沙洛瓦勞動大學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稱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1923年春轉入中國共產黨後,放棄在沙洛瓦勞動大學的學習,回到巴黎在留法勤工儉學學生和華工中主要從事青年團的工作,先後擔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總支部執行委員會委員和訓練部副主任。1923年6月,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開始在歐洲從事國共合作工作。1924年1月,任國民黨駐巴黎通訊處處長。
1924年10月,根據共青團旅歐區委決定,離開法國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5年2月,轉到蘇聯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軍事。同年8月,回國參加革命鬥爭。9月中旬,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直接領導政治部組織科和宣傳科的工作,並負責黃埔軍校中共黨團領導小組的工作,兼任黃埔軍校《軍事政治月刊》社政治編輯主任,開始參與創建革命軍隊的政治工作。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發動“中山艦事件”後,同周恩來等共產黨人針對蔣介石的反共陰謀進行了堅決反擊。被蔣介石免去黃埔軍校的各職後,到中共廣東區委軍委工作。
1926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後,被中共廣東區委軍委任命為軍委特派員,隨軍到前方做北伐軍聯絡工作,參加了北伐戰爭。10月,北伐軍攻占武昌後,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員、湖北省委軍委書記。1927年4月被派往上海,協助周恩來把慘遭摧殘的工人糾察隊轉入地下。5月,中共湖北省委軍委併入中共中央軍事部後,參與中共中央軍事部的領導工作,是較早懂得中國共產黨必須直接掌握武裝的共產黨人之一。
1927年7月中旬,被周恩來指定為中共前敵軍委書記,赴九江準備組織武裝起義。8月1日,前往馬回嶺地區組織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師兩個多團起義。8月2日,率起義部隊到達南昌,任起義軍第十一軍黨代表。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南昌起義部隊在潮汕失敗後,轉赴香港、廣州等地,在廣東省委軍委工作。12月11日,參加領導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與葉挺果斷決定撤退,保存了部分革命武裝力量。1928年,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和省軍委書記,在香港堅持兩年多艱苦而複雜的地下鬥爭。
1930年初,調任中共順直省委組織部長,先後在天津、唐山、北平等地做白區工作。5月調回上海,在中共中央特科和中央軍委工作。1931年1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
1931年底,撤離上海前往中央蘇區工作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1932年3月,中央決定重新組建紅軍第一軍團後,調任第一軍團政治委員,與軍團長林彪一起指揮了著名的漳州戰役,取得了重大勝利。
1932年冬以後,率部參加第四次、第五次反“圍剿”,參與指揮了水口戰役、樂安宜黃戰役和滸灣戰鬥、黃陂戰鬥、草台岡戰鬥、烏江戰鬥、溫坊戰鬥等。1934年1月,在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失敗開始長征。聶榮臻和林彪率紅一軍團擔任前衛,連續突破國民黨軍三道封鎖線。在突破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時,親臨前線指揮所部奔襲道州,血戰湘江,保住渡口,完成了掩護中央軍委縱隊等渡過湘江的艱巨任務。後又指揮所部參加了搶占黎平、強渡烏江、智取遵義等戰鬥。1935年1月中旬,在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上,堅決擁護和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積極批判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軍事路線。遵義會議後,率紅一軍團四渡赤水、二占遵義城、巧渡金沙江。過金沙江後,任中央紅軍先遣隊政委,與司令劉伯承一起,率部通過大涼山彝族同胞聚居區,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6月,率部在達維率先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堅決反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9月,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率紅一方面軍第一、三軍團組成陝甘支隊北上,第一軍團改稱第一縱隊,林彪任司令員,聶榮臻任政委。率部翻雪山,過草地,攻占臘子口,為主力紅軍打開前進的道路。10月中旬,率部到達陝北吳起鎮與紅十五軍團會師。11月,陝甘支隊第一縱隊恢復紅一軍團建制後繼續任政治委員,並參與組織指揮了直羅鎮和東征、西征、山城堡等戰役。
1936年12月,新的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任軍委委員。
抗日戰爭爆發後,參加了中共中央在洛川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堅決擁護中共中央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和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
1937年8月25日,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出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副師長。9月,與師長林彪率部開赴晉東北,一起指揮著名的平型關戰鬥,根據日軍驕縱輕敵的思想,利用平型關的地形條件,採取伏擊作戰的戰法,以突然猛烈的打擊,殲滅日軍精銳的坂垣師團第二十一旅團1000餘人。這是八路軍出師華北前線的第一個大勝仗,也是中國抗戰開始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極大地增強了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決心和信心。10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八路軍恢復政治委員制度,任第一一五師政治委員,奉命率師獨立團和騎兵營等部隊共3000餘人,留守五台山,在晉察冀邊區創建以五台山為中心的晉察冀敵後抗日根據地,實行黨政軍一元化領導,放手發動民眾,擴大人民武裝,開展游擊戰爭。11月晉察冀軍區成立,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同月下旬起,侵華日軍兩萬餘人向晉察冀邊區發動“八路圍攻”,他指揮部隊採取開展廣泛的游擊戰和集中主力部隊尋機殲敵的作戰方針,消耗、疲憊、打擊敵人,在友鄰部隊積極配合下挫敗了日軍的圍攻,部隊發展到兩萬餘人。
1938年2月至7月,為了配合正面戰場作戰,指揮部隊對平漢、平綏、正太鐵路進行了三次破襲戰。這一時期還派出部隊開闢了冀東、平西、平北等抗日根據地,使晉察冀邊區迅速擴大。由於在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中創造性地執行了中共中央關於抗日戰爭的戰略方針和各項政策,同年10月,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主席團讚譽晉察冀邊區是“模範抗日根據地和統一戰線的模範區”。同年底,根據中共中央的作戰方針,他抓緊時機整訓了一批團一級的作戰部隊。1939年4月起,指揮晉察冀軍區主力部隊,在八路軍第一二○師的積極配合下,接連取得大龍華、雁宿崖、黃土嶺殲滅戰和晉察冀邊區1939年冬季反“掃蕩”等作戰的勝利,殲滅日軍1500餘人,擊斃侵華日軍獨立第二混成旅旅長阿部規秀中將。到了1939年底,晉察冀邊區發展到72個縣,人口1200萬,部隊有31個主力團近10萬人,另有民兵等地方武裝數十萬人。
1940年8月,指揮晉察冀軍區部隊參加百團大戰,先後組織指揮39個團和大批地方武裝對正太、津浦、平漢、北寧、滄石、滄保等鐵路、公路線進行破擊戰,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囚籠”政策。1941年秋,在7萬多日軍對北嶽、平西抗日根據地大舉“掃蕩”時,部署主力部隊相繼轉移外線,同時率領黨政軍機關近萬人,巧妙跳出合圍圈,粉碎了日軍圍殲晉察冀邊區領導機關及主力部隊的企圖。1942年,在抗日戰爭極其艱苦、根據地日益縮小的情況下,提出“向敵後之敵後挺進”的鬥爭方針,組建多支敵後武裝工作隊,深入敵占區,以打擊和瓦解偽軍、偽政權為主,相繼襲擊和奪取日偽軍力量薄弱的據點,擴大游擊區,從而改變了晉察冀邊區的困難局面。1943年8月,奉命赴延安參加整風運動。1945年4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8月至10月,根據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指揮晉察冀軍區所屬部隊進行戰略大反攻,解放察哈爾、熱河全部,河北省大部,山西、綏遠、遼寧省部分地區小城鎮60多座,殲滅日偽軍3萬多人。
抗日戰爭勝利後,繼續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政治局書記、中共中央晉察冀中央局書記,率部轉戰華北。1945年10月至12月,與賀龍一起組織指揮晉綏和晉察冀兩軍區部隊,發動綏遠戰役。11月,晉察冀軍區主力部隊整編為9個縱隊,26個旅,總兵力20萬人,分屬第一、第二兩個野戰軍,聶榮臻兼任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和政治委員。1946年3月,晉察冀軍區軍政幹部學校成立,聶榮臻兼任校長和政治委員。8月至9月,組織指揮大同集寧戰役。10月,在國民黨軍隊大舉進犯的情況下,經過頑強抵抗給國民黨軍隊以有力殺傷後,主動撤出張家口。至翌年11月,先後指揮易(縣)沫(水)、滿城、保(定)南三次戰役,正太、青滄、保北三戰役和清風店戰役,接著指揮了石家莊戰役,創造了攻克堅固設防大城市的範例,使晉冀魯豫和晉察冀兩個解放區連成一片。
1948年5月,中共中央決定晉察冀與晉冀魯豫兩解放區合併,成立中共中央華北局和華北軍區,任華北局第三書記和華北軍區司令員。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與林彪、羅榮桓組成平津前線總前委,統一指揮第四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發起平津戰役,取得了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解放北平、天津、張家口等重要城市,基本上解放了華北的重大勝利。在平津戰役期間,還參與領導和平談判,推動了北平的和平解放。2月兼任平津衛戍區司令員,迅速整頓了平津地區的社會秩序,完成了和平改編國民黨軍華北“剿總”總司令部所屬25萬人的任務。6月,任中央軍委副總參謀長,主持總參謀部的日常工作。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作為中共代表團主要成員同與張治中為首席代表的國民政府代表團舉行和平談判。隨後,又同傅作義、鄧寶珊就和平解放綏遠問題進行談判,促使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董其武通電起義,綏遠和平解放。9月,任北平市市長兼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0年初,任命為代總參謀長。
此外,還兼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華北軍區司令員、北京市市長等職。在主持總參謀部工作期間,協助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指揮人民解放軍消滅國民黨蔣介石留在大陸的殘餘武裝力量和土匪190萬人,解放大陸全部國土。
1950年10月以後,又協助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勝利進行抗美援朝戰爭,給美帝國主義以沉重打擊,鞏固了新生的革命政權。在進行抗美援朝的同時,協助中央軍委對全軍進行大規模的精簡整編、統一全軍編制體制,開始進行各軍種、兵種建設,制定各種軍事條令條例,組建各種院校,培訓軍政人才等等,為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53年7月,經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批准,辭去代總參謀長職務休養。1954年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主管軍工生產和軍隊武器的裝備工作。1955年7月,被中共中央指定為領導原子能事業的三人領導小組成員。9月,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56年4月,任國務院航空工業委員會主任。11月任國務院副總理,主管全國的科學技術工作。1958年兼任國防部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1959年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主管尖端武器的研製工作。在領導科學技術工作中,堅決執行中央和軍委的方針,認真貫徹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充分調動了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此期間,在參與領導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的同時,組織草擬了“對十二年科學規劃中國防研究項目的意見”,明確了武器裝備研製的奮鬥目標,堅持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技術成果為輔的方針,積極組建研究機構,組織研究隊伍,使國防科學研究力量迅速擴大。陸續建立了飛彈、核子彈、飛機、艦艇和軍用電子設備等研究院,並相應建成了各種尖端和常規武器的實驗基地以及必要的科研服務機構,為中國基礎理論研究工作和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為振興中華、實現中國的四個現代化,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20世紀60年代初,在國內遇到嚴重困難,蘇聯撤走全部專家和停止一切技術援助的情況下,先後於1960年7月3日、1961年8月20日兩次向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報告,力主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堅持科研攻關,繼續研製飛彈和核子彈。在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和支持下,採取突出重點,任務排隊,組織全國大協作,狠攻新型原材料、電子元器件、儀器儀表、精密機械、大型設備等技術難關,進一步調整知識分子政策,領導制訂著名的“科學工作十四條”等一系列措施,僅用五年時間,研製成功多種中遠程飛彈和核子彈,不久又研製成功氫彈,並為遠程火箭、人造地球衛星、核潛艇的研製成功奠定了基礎,極大地增強了中國的國防和科技實力,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同時在研製常規武器和民用科研項目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果。他為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科技事業和國防科技事業的發展道路,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的鬥爭,被誣陷為“二月逆流”成員而受到壓制和打擊。1969年夏,受毛澤東,周恩來的委託,與陳毅、葉劍英、徐向前等組成“國際形勢研究小組”,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國際形勢,為打開對外工作的新局面提出了戰略性的意見和建議。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參與領導了人民解放軍和國防事業的現代化建設,在堅持人民戰爭的戰略方針,自力更生實現武器裝備現代化,精簡和完善軍隊編制體制,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聶榮臻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八屆中共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第九、十屆中共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共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
1983年6月,在六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87年10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全國代表大會上,因年事已高,請求辭去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和中央軍委副主席等黨內外一切職務。
1992年5月14日,聶榮臻在北京病逝,終年93歲。著有《抗日模範根據地---晉察冀邊區》、《聶榮臻回憶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