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室南原》是金末元初詩人元好問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首聯先對少室南原風光作總的描繪,頷聯繼續點染山景,頸聯通過寫詩人所見來表現少室南原景色的優美,尾聯以情作結。全詩語言淳樸自然,句句寫景,但又字字含情,畫面真切秀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少室南原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元好問
- 作品出處:《遺山集·卷七》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少室南原1
地僻人煙斷2,山深鳥語嘩3。
清溪鳴石齒4,暖日長藤芽5。
綠映高低樹,紅迷遠近花6。
林間見雞犬,直疑是仙家7。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少室:少室山,中嶽嵩山的西峰,位於今河南登封北。南原:少室山南麓的平地。
- 地僻(pì):地勢偏僻。煙斷:指沒有住戶。
- 山深:山中的密林里。鳥語嘩(huá):各種鳥兒鳴叫不停。
- 石齒:溪中突出如齒狀的石塊。
- 長:使……生長。
- 迷:迷亂,迷濛,使……分辨不清。
- 林間見雞犬,直疑是仙家:暗用西漢淮南王劉安的典故。傳說劉安得道成仙,他家的雞犬舐了仙藥,也一起升天而去。疑,一作“擬”。仙家,傳說中仙人居住的房舍。
白話譯文
地處幽僻,到人煙斷絕的程度;荒山深邃,各種鳥叫顯得喧譁。
溪水清冷,濺在齒狀的石塊上;太陽和煦,催發了藤蘿的幼芽。
翠色慾滴,映襯著參差的野樹;鮮紅炫目,迷濛了遠近的山花。
在山林間,忽然間見到了雞犬;簡直懷疑,已經到了仙人之家。
創作背景
貞祐四年(1216年),元好問攜家避亂南渡,客居三鄉(今屬河南省宜陽縣)。次年(1217年)以詩謁見趙秉文後名震京師,但參加科舉時再次名落孫山,深感所學與當時科考陋習不合,加上南渡後生計沒有保障,於是在興定二年(1218年)春季移居嵩山,轉向隱逸生涯。少室山是嵩山兩大主峰之一,熱鬧非常,其南原則人跡罕到,清幽至極,此詩寫的正是這種情形,當是元好問從三鄉移居嵩山之初所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首聯先對少室南原風光作總的描繪,通過寫詩人所聞來表現出少室南原的荒僻深幽:“地僻人煙斷,山深鳥語嘩。”起筆即用對仗,極盡形容之能事。出句先言“地僻”,再加上“人煙斷”三字,將少室南原的幽靜活靈活現地刻畫了出來;對句則以“山深”相搭配,加深讀者對“地僻”的印象,再行推進一層。“鳥語嘩”三字與“人煙斷”相照應,以動襯靜,如“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一樣,創造出一種“鳥鳴山更幽”的意境,從而突出少室南原荒僻深幽的大自然本色,把讀者帶進了深山老林之中。
頷聯繼續點染山景,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清溪鳴石齒,暖日長藤芽。”這兩句依然是工對,觀察細膩,描寫也生動形象,把一幅由清溪、石齒、暖日、藤芽等自然景物構成的畫面展現在讀者面前,給人以山間清幽靜雅之感,是首句“地僻”的進一步深化,同時為“人煙斷”的深山平添了一份情趣。其中,“清溪鳴”與“藤芽長”相對,一動一靜,一聞一見,在繼續表現地僻山深的同時,於恬靜中見出了一派勃勃的生機;“鳴”和“長”兩個字更是化靜為動,用得十分形象:前者寫溪水,其淙淙流淌之聲可聞;後者寫山藤,其繞樹環轉之形可見。
頸聯由聲音轉向色彩,通過寫詩人所見來表現少室南原景色的優美,景物更見鮮明:“綠映高低樹,紅迷遠近花。”出句狀樹,用“綠”加以概括,寫出“山深”的特點。由於峰巒起伏,連綿不斷,故有高有低,形成參差不齊之美。對句摹花,用“紅”加以形容,寫出了季節的特徵。由於詩人是在行進中觀賞,視點不同,故有遠有近,形成錯落有致之美。其中,“映”字和“迷”字本無生命的色彩變得活靈活現,具有了生命的力度;而樹有“高低”,花有“遠近”,縱橫交錯,空間變幻,使畫面更有了立體的美。這聯由樹及花,紅綠相間,彼此襯托,交相輝映,色彩感和畫面感極強,令人神往。
此詩前三聯寫山野風景字字在寫靜,寫出了“人煙斷”的深山的靜謐之美;句句在寫靜,寫出了超出塵寰的僻地的清寂之美。尾聯在此基礎上筆鋒突轉,以情作結,韻味無窮:“林間見雞犬,直疑是仙家。”地僻山深,清溪長流,藤芽漫長,雖有樹綠花紅,卻是自為佳色,給人以一種少室南原真的是“人煙斷”的感覺;而雞犬意味著林間有人家,“人煙斷”處而人煙乍見,與開篇的“人煙斷”暗自呼應,於看似矛盾中寫出了不是“仙家”勝似“仙家”的絕妙美境,寫出了詩人的情思和嚮往,寫出了詩人的超脫與飄逸,其意趣風生,令人叫絕;接以驚嘆戛然收住,令人神往。但有雞、有犬,卻並沒有雞鳴狗吠的嘈雜;這一點菸火氣也沒有破壞少室南原的清靜幽深,反而倒使得它與塵世離得更遠,突出了少室南原荒僻幽深的特點。故雖有人煙,卻依然不改“地僻”和“山深”的特有風景,保持著全詩清幽的格調,“直疑”二字則給少室南原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全詩從視、聽兩個角度寫詩人在深山僻靜處的見聞和感受,表現了少室南原景色的清寂優美,運用對比映襯的手法繪摹清幽的意境,隱隱透露出了詩人在兵荒馬亂之際渴望和平環境、羨慕安定悠閒生活的心情,語言淳樸自然,句句寫景,但又字字含情,畫面真切秀美,頗有王維山水詩的風韻,表現了作者厭惡塵世的煩擾,嚮往大自然的寧靜。
名家點評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龍德壽:此詩描繪少室南原春天的景色,抒發自已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語言通俗,心地平和。(《元好問薩都剌集》)
嶽麓書社編審、湖南省文學學會會員潘運告:此詩寫少室南原風光,語言平易,畫面真切,頗具幽趣。(《旅遊品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