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潭組

小龍潭組

王竹泉、路兆洽1938年命名。命名剖面位於雲南開遠市西北約16Km處的小龍潭煤田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龍潭組
  • 編號:Xiaolongtan Fm N1
  • 命名者:王竹泉、路兆洽
  • 命名時間:1938年
基本信息,特徵,分類,

基本信息

小龍潭組Xiaolongtan Fm N1
【沿革】:“小龍潭褐煤層”原意是指出露於小龍潭盆地中心一套含褐煤的湖泊相沉積。王竹泉、路兆洽(1938)認為其時代為漸新統。次年,楊鐘健、卞美年(1939)據產自褐煤層中的豬化石(Chleauastochoerus cf. stehlini)將它劃入篷蒂期,即早上新世。1957年熊永先首次把盆地中含煤沉積從下至上劃分為四部分,即東升橋砂礫岩層、小龍潭煤系、泥灰岩和河頭煤系;時代定為中新世至上新世;其中小龍潭煤系被置於早上新世。同年胡承志和胡長康記述(1957)從河頭煤系中發現一枚鹿角化石(Rusa sp.)認為它產出層位的地質年代與其下的小龍潭煤系並不一致;因而,他們提出河頭煤系不應該與小龍潭煤系放在同一地層單元中的觀點。1959年雲南地質局將小龍潭煤系更名為“小龍潭組”,它的基本含義是指位於河頭煤系之下的一套含煤沉積,其中產森林古猿,時代為早上新世。張玉萍(1971、1978)依據哺乳動物化石,認為小龍潭哺乳動物群可與印度西瓦利克Chinji動物群對比,它的時代為晚中新世。李傳夔等(1984)將它與通古爾組一起劃入中中新世。邱占祥、邱鑄鼎(1990)支持這一看法。1987年董頠重新研究該哺乳動物群,認為它的時代晚於西瓦利克Chinji動物群的時代,而與Nagri動物群的相當,並可與歐洲Vallesian期對比屬晚中新世。本文則將它的時代放置在中中新世。

特徵

小龍潭組的化石生物特徵:主要為灰色、灰白色礫岩、砂岩、粘土岩、泥灰岩夾褐煤。自上而下可分為三段,上部為泥灰岩段,中部為褐煤粘土岩段,下部為礫岩段,其與下伏中三疊統箇舊組呈不整合接觸,其上與上覆早更新統為假整合接觸,厚50-2139m不等。本組中富含哺乳類、植物等化石,並因發現開遠森林古猿而聞名於世。以記述的哺乳動物化石有11種,主要為Sivapithecus sp.(=Dryopithecous keiyuanensis)、Tapirus of. yunnanensis、Propotamochoerus parvulus、Dicoryphochoerus sp.、Listriodon sp.、Tetralophodon xioalongtanensis、Gomphotherium of. macrognathus和Zygolophodon chinjiensis。

分類

植物化石計8科16屬種,其中50%以上為現生屬種,有華西楓楊、倒橢葉月桂、合歡、黃檀、槐、固涎樹和馬蹄荷等,反映當時該地區為熱帶森林環境。在時代上,可與西瓦利克Chinji層和我國北方通古爾組對比,屬中中新世。本組分布於雲南省開遠小龍潭盆地,以及蒙自縣、建水縣和華寧縣等地,其中褐煤層是雲南省重要的煤層賦存層位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