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黑穎病是由甘藍黑腐病黃單胞菌的致病變種引起的、發生在小麥的病害。主要發生在穗部,也能侵染莖和葉部。小麥穗部染病,穎殼上生褐色至黑色條斑,多個病斑融合後穎殼變黑髮亮。穎殼染病後感染種子,輕者種子顏色變深,重者種子皺縮或不飽滿。葉片、葉鞘染病,沿葉脈形成黃褐色條狀斑。穗軸、莖稈染病產生黑褐色長條狀斑。濕度大時,病部產生黃色菌膿。
小麥黑穎病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北局部地區。患該病的小麥會在葉部形成條斑狀病部,嚴重的可造成籽粒癟瘦,從而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
小麥黑穎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選用抗病品種,選用無病種子,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此外,在發病初期還可以進行藥劑防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麥黑穎病
- 病原:甘藍黑腐病黃單胞菌的致病變種
- 為害作物:小麥
- 為害部位:穗部、莖、葉部
病害學史
病原特徵
為害症狀
- 穗部:始病時穎片上部呈水漬狀條紋,繼而成為黃褐色或黑褐色條斑,後來逐漸形成斑塊;嚴重時,蔓延到全穎片和麥芒,在麥芒上形成褐斑,使芒變成黃褐色或黑褐色。一般全穗及穎殼的條斑和斑塊分布多不規則。
- 莖部:在莖稈和穗軸上發生黑褐色縱向蔓延的條斑。
- 葉部:最初呈水漬狀斑紋,沿葉脈縱向蔓延擴大,變成黃褐色或黑褐色長斑,以後從葉尖端開始枯萎。有時葉上病斑(麥苗返青不久時)與後期病斑均呈紫色。在空氣潮濕時,病穎和病莖上滲出帶有光澤的粘液(菌膿),乾燥時在其表面凝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