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草細菌性條斑病

禾草細菌性條斑病

條斑病是禾本科牧草上常見病害,在小麥和大麥上稱為黑穎病,損失較大,而在禾草上尚無嚴重為害的報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禾草細菌性條斑病
  • 分布:在國內大部分地區都有發現
  • 病害病原:小麥黑穎病細菌
  • 寄主範圍:小麥、大麥、黑麥
病害名稱,病害症狀,病害病原,寄主範圍,發生規律,分布與危害,防治方法,

病害名稱

禾草細菌性條斑病

病害症狀

牧草返青後,葉片和葉鞘出現黃褐色至深褐色條斑,水漬狀,沿葉脈縱向擴展,有時為形狀不規則的條斑。病斑有透明斑,有時表面有菌膿或菌痂。病葉由尖端開始枯萎。病葉常不能正常展開,使莖稈呈扭曲狀,有時不能抽穗。

病害病原

小麥黑穎病細菌(Xanthomonas translucens(J0nes et al.)Dowson)屬假單胞桿菌目、黃單胞桿菌屬。此菌為短桿菌,有極生鞭毛1根,可泳動,兩端圓形,大小0.5-0.8微米×1.0-2.5微米,革蘭氏染色陰性。在瓊脂培養基上產生蠟黃色、有光澤的菌落。確切鑑定需要進行一系列血清學、細菌生理生化研究。此菌有多個生理專化型。不同的專化型分別侵染不同範圍的作物和禾草。

寄主範圍

此病的寄主植物有小麥、大麥、黑麥、燕麥、冰草、偃麥草、無芒雀麥等。

發生規律

病害通過種子遠距離傳播。在小麥種子上可存活3年,尚未見到有關在禾草上存活期的報導。種子發芽後,此菌侵入導管,最終到達穗部、葉片、葉鞘等器官,並產生病斑。在田間借風、雨、昆蟲、刈割機具等傳播。高溫高濕有利於此病流行,低溫能延緩寄主生長發育,降低其抗病力,也會加重病情。

分布與危害

在國內大部分地區都有發現,這是禾本科作物和禾草的常見細菌病,危害較大。而在禾草上尚無嚴重為害的報導。

防治方法

1、選用無病的種子,選育抗病品種,採用殺細菌劑(如甲醛等)處理種子。
2、田間藥劑防治: ①25%葉枯靈可濕性粉劑的250-400倍液; ②45%代森銨水劑的1000倍液; ③10%葉枯淨可濕性粉劑250-400克對水60-75升;④25%噻枯唑可濕性粉劑100-150克對水40-50升。以上藥物可以噴霧或澆灌(每100平方米澆11升藥液)。
3、使用抗病種類:例如潘克拉斯(Penncross )和潘尼格(Penneagle)品種的匍匐剪股穎較抗此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