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雄性不育系的研究》是197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山西省忻縣地區農科所革委會。
《小麥雄性不育系的研究》是197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山西省忻縣地區農科所革委會。
《小麥雄性不育系的研究》是197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山西省忻縣地區農科所革委會。小麥雄性不育系的研究 文獻類型:專著 責任者: 山西省忻縣地區農科所革委會 出版、發行者: 編者 出版發行時間:1972 來源資料庫:館藏中文資源 ...
本項目還對抗生素誘變小麥雄性不育的方法和程式、七種不同種類抗生素的誘變效果、不同小麥基因型的誘變敏感性、同一基因型不同年份誘變雄性不育的可重複性、雄性不育系的農藝性狀進行了研究。明確了以500mgL(-1)濃度處理風乾種子48...
基本信息 標準號 StandardNo: GB/T 17980.131-2004 中文標準名稱 StandardTitle in Chinese: 農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 第131部分:化學殺雄劑誘導小麥雄性不育試驗 英文標準名稱: Pesticide--Guidelines for the field efficacy ...
細胞質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是廣泛存在於高等植物中的一種自然現象,表現為母體遺傳、花粉敗育和雌蕊正常。可被顯性核恢復基因恢復育性。迄今已在150多種植物中發現了 CMS。利用 CMS 培育不育系進行雜交制種,已...
1972年,世界上首次發現的小麥天然突變體——太谷核不育小麥是顯性雄性不育單基因控制的不育小麥。十多年來,我國科學工作者從基礎理論、套用理論及套用方法等方面對它進行了研究,並取得了可喜成果,本書就是這些研究成果的總結。主要...
2002.3至今,北京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雜交小麥育種與小麥栽培研究,中心主任、黨支部書記 現從事工作 現主要從事二系雜交小麥雜種優勢利用技術研究,小麥光溫敏雄性不育系的選育,雜交小麥品種(組合)的選育,二系雜交小麥高產高效...
雄性不育基因 雄性不育基因(male sterile gene)是1993年公布的農學名詞。公布時間 1993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農學名詞》第一版。
肖建國,男,1936年出生於四川省彭州市,1958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現任天津市農科院農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天津市農學院客座教授、河南省農科院小麥所兼職研究員、天津市作物顧問團顧問、天津市農學會副理事長;曾任天津市農作物研...
(一)育性恢復基因 (二)小麥雄性不育的表示方法 四、細胞質遺傳 (一)葉綠體遺傳 (二)線粒體遺傳 (三)小麥的細胞質效應 (四)細胞質雄性不育的機制 五、高等植物細胞質遺傳研究的進展 (一)裸子植物質體的父系遺傳 (二)被子植物...
1980年鄧景揚等通過遺傳分析,明確太谷核不育小麥的不育性受一個顯性單基因所控制,這是世界上首次被發現的顯性雄性不育天然突變體。太谷核不育小麥的發現與鑑定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成立了全國太谷核不育小麥研究與利用協作組...
湖南省及長沙市玉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湖南省科技廳玉米雄性不育研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重離子輻射玉米種子的誘變效應研究,湖南省教育廳課題離子束創造玉米新種質的機理及套用研究、玉米GDS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的選育與套用。
“亞麻生態適應性與栽培技術研究和示範”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選育成功的“優質、豐產、多抗胡麻新品種隴亞8號”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抗生素誘導亞麻雄性不育系研究”獲2004年度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在承擔的國家863項目子...
研究方向 小麥雜種優勢研究與利用為本實驗室重點,基此基礎擴展到油菜、玉米、甘薯等作物,目前主要研究內容有:① 小麥、油菜、玉米、甘薯等雜種優勢鑑定、預測與利用;② 小麥等作物雄性不育種質創新與研究;③ 小麥等作物雄性不育...
現任研究員、作物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兼任農業部科技委員會委員、中國作物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作物學報副主編。曾任863計畫第一主題專家、國家攀登計畫“糧棉油雄性不育雜種優勢利用基礎研究”專家委員會委員。1995-2001年任國際玉米小麥改良...
6、1995年12月“小麥化殺制種技術的研究”項目獲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7、2001年12月“冬小麥溫敏型雄性不育系LT—1—3A選育”項目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8、1992年6月“黑龍港旱地棉花高產栽培技術推廣”項目獲衡水地區...
研究領域 編輯 小麥育種,小麥分子生物學 科技項目 編輯 1、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 小麥花粉特異性啟動子的分離鑑定及其在基因工程雄性不育小麥新品系創建中的套用研究 2、湖北省農科院糧作所青年基金項目: 基因工程雄性不育小麥新材料...
研究員 目錄 1 人物事跡 2 人物榮譽 人物事跡 編輯 該同志44年堅持自主創新,創造出獨特的F型小麥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並選育出增產15%以上的優質高產小麥雜交種,一舉超過美國的T型小麥不育系,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10年獲國家發明專利...
在繁重的教學之餘,她積極從事植物超微結構研究,與胡適宜等一道在中國科學上發表的《小麥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小孢子發育的 電子顯微鏡研究》(1977年)一文,在第一屆全國科技大會(1978年)上受到了表揚。後來她又結合教學,在國內率先...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小麥雄性不育與雜種優勢機理及套用、小麥分子育種、小麥重要功能基因挖掘與種質創新、小麥抗污抗重金屬等方面的研究。開設課程 承擔本科生《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等課程教學任務。代表論文 發表科研論文80餘篇,近3...
目前的工作方向是:1. 圍繞提高小麥單穗穗粒數,進行分枝小麥理論研究以及種質創新和新品種培育;2. 小麥雄性不育的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進行光溫敏雄性不育小麥的激素調控和蛋白質組學分析的基礎理論研究,實踐中套用化學殺雄雜交小麥...
1990年利用我國獨有的由顯性單基因控制雄性不育性的太谷核不育小麥為育種工具和種質,在國內育成第一個冬小麥品種“魯麥15號”,並在魯、蘇、皖、豫、冀等省得到大面積推廣套用,1994年10月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個人經歷 長期...
利用DNA分子標記、生化標記和轉基因技術與常規育種技術結合,獲得了2個高產優質穩定系和一種新型小麥雄性不育類型;對小麥雄性不育和雜種小麥優勢的形成機理、DNA分子標記套用於輪迴選擇育種等基礎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
3. 施用富Cu豬糞後潮土-小麥系統Cu的傳遞與積累,土壤通報,2012. 第一作者。4. 亞麻溫敏型雄性不育系花蕾發育過程中內源激素的變化研究,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7,29(3):248-253,第一作者。5. 亞麻溫敏型雄性不育系POD活性...
一個玉米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的鑑定及遺傳分析 河北省小麥品種基於SSR標記的遺傳多樣性研究 教學 承擔研究生、本、專科生的《作物育種學》、《基因工程》、《作物良種繁育學》等課程的教學任務。
1. 洛夫林10號小麥抗條銹性變異原因及解決途徑研究.1987.6, 陝西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五完成人 2. K型小麥雄性不育三系配套、不育系改良及遺傳特性研究.1994.12,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三完成人 3. 普通小麥抗赤霉...
李莉, 王書平†, 張改生, 王亮明, 宋瑜龍, 張龍雨, 牛娜, 馬守才. 小麥生理型和遺傳型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小花葉綠體蛋白質組分研究與比較. 作物學報, 2011, 37(7): 1134−1143.王書平, 張改生, 葉景秀, 李莉, 宋瑜龍...